「不妨大膽點去生活」

2022-05-23     Lens

原標題:「不妨大膽點去生活」

你所熱愛的事,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樣重要的角色?

蘇鏑坷是一位愛好追擊風暴的00後,如果用一句話解釋自己正在乾的事,那就是「用攝影來展現嚴謹的氣象預報、追蹤過程」。目睹風暴的那一刻,激動,駭人,以及感嘆造物主的偉大,自身渺小。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雜念,只是沉浸在眼下的震撼中。然而追逐風暴並非聽起來那麼酷。需要數以年計的氣象知識積累,提前數天的數據監測,數小時的駕駛,以及未知的危險。一切,都只為尋找並等待風暴發展,快門按下那一刻的滿足。

對於他,熱愛風暴是一種信仰。

這種狀態讓人聯想起電影《野梨樹》的主人公──大學畢業的小鎮青年斯南窮困潦倒但又不願意放棄文學和精神世界──於無意義中尋找堅持的意味。父親對兒子斯南說,「夢想哪有那麼容易實現,但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必定能堅持下去......」

這種熱愛或許並不被每一個人所理解。因為熱愛,所以滋生出了一種渴望:即便很難,也一定要與之相伴。

有些熱愛,以倒數第一告終

冬奧會賽場上充滿了關於熱愛的故事。

比賽還未開始,來自波赫的旗手米爾扎·尼古拉耶夫就憑藉開幕式上的一個Wink,迅速在社交網絡上火出了圈。

波赫雪橇運動員米爾扎·尼古拉耶夫(Mirza NIKOLAJEV)

他的Instagram帳號很快從幾百粉絲漲到2萬+,很多中國粉絲給他留言:「喜歡你的笑容」「笑起來好看」「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對此米爾扎專門發了一條信息回應熱情的中國網友,感謝大家對他的支持與熱愛;春節期間,他還特地拍了中文的拜年祝福視頻。在鏡頭前和社交媒體上,這個剛滿20歲的大男孩看上去陽光治癒,然而真正了解他的追夢故事後,又會感到許多無奈和敬佩。

尼古拉耶夫的個人社交媒體

14歲時,剛讀初一的米爾扎因為偶然看到一段錄像就迷上了雪橇運動。幼兒園時期同學的父親,成為他賽場上的引路人。在雪地上,米爾扎感受到這項運動帶來的腎上腺素,以及無盡的活力與激情。他愛上了雪橇運動,並將之視為人生的事業。

米爾扎出生在波赫的塞拉耶佛,作為1984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這裡有很多優質天然的滑雪場。但與想像中的國家隊專業的訓練場地和設備不同,受困於經費不足,米爾扎訓練的機會並不多。

米爾扎參加第50屆世界錦標賽,「這是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挑戰。但不管發生什麼,這一切都既有趣又令人興奮。「

負擔不起高經費的室內訓練場館,他只能選擇在冬季進行室外訓練。但即便是在冬季,室外場地有雪的日子訓練機會也非常有限,狂風降雪的天氣,根本不適宜人類室外活動,而且降雪時能見度又很低,訓練十分危險。於是,他只能在夏天和秋天,給雪橇安上輪子,到山地自行車項目的場館,與自行車項目的運動員一同訓練。

那是一條已經廢棄的賽道,卻承載著米爾扎的雪橇奧運夢。由於經費有限,在過去的5年里,米爾扎一直使用的是一架長達12年近乎報廢的二手雪橇參加比賽,安全隱患極大。

但他卻撐到了冬奧會。

這次來到北京參賽,為了節省經費,他的教練和訓練主管都無法來到現場給他指導。他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電話和視頻的方式給予他幫助,在電視機螢幕前了解他的最新狀態和比賽情況。

這樣非專業賽道上的訓練,對於米爾扎的技巧產生了一定影響。「在高速的滑行之中,明顯可以感覺到他對於雪橇技術的掌握並不是特別充分,但這並不影響他享受運動、享受奧運帶給他的樂趣和熱情。」在他完成雪橇男子單人第二次滑行後,現場解說員這樣說道。

前三輪雪橇比賽結束後,米爾扎屈居最後一名,失去了進入第四輪角逐的資格。儘管成績遠遠談不上出類拔萃,甚至會有一些羞於見人。但是米爾扎表示不會止步於當前,他的夢想是成為世界前10的雪橇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征程後,他還計劃在未來再參加4屆冬奧會,為波赫雪橇運動書寫新的歷史。

其實早在代表波赫參加完開幕式之後,米爾扎就曾敞開心扉,說出一段告白:

「我能出現在這個賽場,已經是時隔24年之後,(波赫)雪橇再一次出現在奧運會的舞台!對此我充滿自豪與驕傲,我相信自己會用一輩子去記住這一次經歷和這一刻的感覺。」

熱愛,是有勇氣成為

真正的自己

刺魚書店坐落在北京競園園區內12C。原店主Yana的職業生涯從未離開過書,從最初的學術文稿編輯到後來出版策劃。

「都說編輯不讀書是工傷。但迄今為止,我仍然像一個不知饜足的饕客,沉淪於書籍,而且與我熱戀的不止是文字,還有書籍裝幀設計乃至紙張的手感,這種廣泛的迷戀催生出了一種分享意志,讓我逐漸跳脫出純文字的世界,而更多面向讀者,建立起人與書的連結。」

4月30日起,書店因疫情暫時閉店

懷抱著這樣一份情感,2019年的最後幾個月,Yana在輕度興奮與重度焦慮的緊張感中,完成了刺魚這家有關生活的小書店的最後籌備。

然而,一場未期的疫情洶湧而至,讓年後開業的打算一拖再拖。

在此期間,她像是地下室手記里的人一樣看著逐漸復工、來來往往的人們,同時期盼著在大家面前正式亮相的機會。雖然最終開得遲了一些,Yana對此依舊樂觀,「我們又獲得了一個重新審視開店意義以及更好籌備的時間。

Yana走訪過許多家努力經營的獨立書店,如上海的開閉開書店、鯨字號、北京的言books等,這些特立獨行的書店讓她耳目一新,同時也見識到了許許多多的堅持。在備店的過程中,她遇到了很多與之相近的富於理想主義精神的實幹者,包括擔任書店空間設計顧問的台灣設計師Joseph,半層書店的創始人晶姐以及刺魚書店現主理人輝哥。

夜晚打烊的書店

但是波折依舊接連不斷。在隨後疫情的反覆以及電商對實體書店的衝擊下,現主理人輝哥開始嘗試在書的選品上做一些更新──基於文學、藝術、社科、設計和生活方式五大類別來挑選繁體與外版書。同時也通過「共讀」「薦書」社群和創意市集來維護和固定自己的消費群。

選書是書店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實際上,也是由書籍本身完成了書店的表達。

你也許能在店裡某個角落發現一本叫《做二休五》的書,以為又是一本成功人士指南,但沒想到作者是個當代「廢柴」,他的生活方式是降低慾望換得每周休息五天工作兩天的愜意,而書中所寫全部都是他實踐這種生活時所開發的技能。這又何嘗不是出於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呢,知道有人有勇氣這樣活著,你會不會覺得無比安心。

Yana始終抱持著一種信念──在他們的書架上,既有向後看的人,又有向前尋找各種生機的人。

他們希望能在這世上林林總總的物與形形色色的社會關係之中,持續尋找讓人自我實現的方式,給都市生活提供更多靈感。這也是書店最初確定slogan以許下的良願:願「生活在此,天馬行空」。

關於刺魚書店店名的故事,這個詞是Yana在翻看《我的單身時代》時偶然遇到的,刺魚(Thornback)是一種生活在深海的鰩,背部長有尖刺,形容醜陋,在女性被視作附屬品的18世紀的美國,這個詞語也用來諷刺26歲以後還未嫁的女性。

看到這個詞的剎那,Yana竟覺得有些感動:在200多年後的今天,在幾代人對於自己生活的堅持下,「thornback」終於成了慣常的存在。

我們都正在更有勇氣地成為真正的自己。

世上有許多熱愛,

是秘密進行的

世上還有許多熱愛,是秘密進行的。但卻在很多時刻,安慰甚至拯救了生命。這是一場發生在3年前的護鳥接力:

2019年5月8日,一位上海市奉賢區的房主給老房子旁的果樹修剪時,不慎將珠頸斑鳩的巢剪落,導致兩隻正處於針羽期珠頸斑鳩雛鳥意外墜巢。

*珠頸斑鳩的野生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該地區的生態環境情況。由於成年後頸部帶有黑白相間的飾羽,因此被稱作「戴珍珠項鍊的斑鳩」,於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圖中為兩隻小斑鳩到Zora家第一天的狀態

由於房主無法撫養這兩隻日齡只有4、5天大的雛鳥,便聯絡到「讓候鳥飛」鳥醫部顧問尹軍老師。在確認樹枝已剪斷且親鳥已經棄巢,沒有放回原址的可能後,將它們託付給了上海志願者小葛喂養。

小葛姐姐每天把兩隻可憐的小傢伙帶在身邊悉心照料,一直到它們長大到20多天,到了野生環境下珠頸斑鳩離巢單過的年紀,但是由於家中沒有條件對這兩隻珠頸斑鳩進行野化訓練,需另尋接力人,恰巧,一位在今年春季接受過鳥醫部培訓的學員Zora,看到群里消息說有鳥需要暫時寄養救助,表示願意接力。於是這場護鳥接力又開始續寫......

6月5日下午四點,Zora從志願者小葛姐姐手裡接過一個精心改造的紙板箱和一袋糧食(黃豆和泡發好的黃豆),帶著兩隻靜靜伏在紙箱裡的小珠頸斑鳩回了家。

Zora給小斑鳩稱重,並標記編號1號、2號。

救助這麼小的鳥,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緻的觀察,尤其在照顧好以後,還要「狠心」放飛掉,從時間精力甚至感情上,這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小斑鳩到家後,Zora立刻給換了新籠子,並檢查它們的外觀,用濕紙巾擦乾淨腳上和羽毛上的鳥屎,防止細菌感染。由於這是野生動物,Zora沒有把它們嬌慣成寵物的打算,除了基本衛生,其餘一概不做處理,至於羽毛髒了、亂了,也應該由它們自己清洗整理。

隨後她又根據兩小隻的情況,給它們改造了新家:站杆要低,不然它們下來了就跳不上去,食盆水盆要比站杆略高,不然容易掛到鳥屎,嗯,還要再加一個保健砂的小盆。籠頂蓋一塊綠色的布,周圍一圈遮擋板可放可撤,籠子面朝著Zora家客廳的森林壁紙牆面。

野斑鳩每一次成長和變化之後,它們的需求都會有所改變,對於它們的引導方式和內容也需要作出相應調整和變化。

相較於照顧斑鳩,救助的真正難點在於如何教會它們獨立自理。在尹軍老師的指導下,Zora耐心地幫助並陪伴兩隻小斑鳩先後經歷了「自主進食」-「補鈣」(其中一隻缺鈣不會飛)-「模擬覓食」-「拓寬食譜」-「躲避天敵」-「淋雨」一系列野化訓練,確保最後能成功野放。

第三天,Zora用手指模仿親鳥的拒絕喂食和自主進食動作,引導它們成功學會自己吃穀子。

隨著小斑鳩一天天長大接近少年,乞食行為也明顯減少了,它們見到Zora會知道飛走躲開。Zora難免有些傷心,但想到它們是要野放的鳥,能如此警惕又真心感到欣慰。

Zora用家裡三隻喵星人給小斑鳩模擬野外可能遇到的威脅,教兩小隻躲避天敵。

經過多天的接觸,Zora感覺,被稱為「養不熟的野鴿子」的珠頸斑鳩其實也是有感情的。

比如,幼小無助時對人的全心依賴;在扮演「惡人」模擬人類可能會做出的接近或傷害行為之初,會不依不饒地信任她、親近她;甚至發出「嘰嘰」的示好聲,想和她「重修舊好」;以及2號斑鳩在1號走後的彷徨和失落......

這些細微的情感流露讓Zora知道,在這兩隻斑鳩的鳥生中,被人類喂養過的記憶已經是無法抹去的一筆了。

祝福,小傢伙! 今後的鳥生,靠你們自己啦!

回顧這次救助,Zora表示做得最多的心理建設有兩點:(一)是救助時不能心慈害鳥,(二)是野放之後自己不要情緒低落患得患失。這兩點她都做到了。

她希望未來有更多人也能實踐這樣的善意,那麼淪落到需要救助的野生動物也就會越來越少。

三年過去,「讓候鳥飛」公益項目繼續在全國範圍內通過搭建護鳥網絡和公眾護鳥響應中心,對正在發生的傷害問題進行調查與干預,護鳥行動還在接力中。

Zora還給兩隻斑鳩改寫了一首小詩。

上滑查看更多

在久久分別後忽然又想起你

相遇的那一天脆弱幼小的你

那段回憶

還是很美麗

可惜那是你不幸落難的證明

這雙人類的手不適合養育你

你們的記憶里不應該有人影

謝謝你讓我操過心

學會救助並非寵溺

人只能改變還未發生的事情

記得要忘記忘記

要提醒自己

你已經是

樹蔭中的一個背影

長長時光

你應該要有新的軌跡

人無法決定會遇見什麼

但至少可以決定放不放棄

如果可以

還是會救助你

但希望永不再有救助之需

記得要忘記 忘記

經過你的我

畢竟只是很偶然的那種相遇

想必不容易

野外的日子

還要靠你自己

人無法決定會遇見什麼

但至少可以決定放不放棄

如果可以

還是會救助你

但希望永不再有救助之需

記得要忘記 忘記

要提醒自己

你已經是

樹蔭中的一個背影

長長時光

你應該要有新的軌跡

記得要忘記 忘記

經過你的我

畢竟只是很偶然的那種相遇

想必不容易

野外的日子

還要靠你自己

你還有一輩子

需要拼盡全力

你一定會好好的

有人說:「完了,我真的不熱愛任何東西。」

其實,熱愛沒有多難。把一件你真正願意繼續去做的事──而不是打發時間的「無聊之舉」──日復一日地堅持下去,在這個過程中,不受干擾地去感受,就算是熱愛。所謂的「熱愛」,並不需要一開始就必須要確定好,也可以在堅持的過程中建立起獨一份的聯繫。

「不一定發展成職業,只是因為喜歡。」就像追風少年蘇鏑坷,也沒想過追風的結果會如何,只是在每一次追逐與堅持中,收穫了「熱愛」帶來的力量、勇氣和自信。

在逐風拍攝的近10年中,一汽豐田RAV4榮放陪伴蘇鏑坷共同見證了近100個天氣系統的生消過程,里程超過14000km。榮放就像他的安全屋一樣,在他追尋熱愛的路上,一直陪伴。

願你總有追逐熱愛的勇氣。

策劃製作

監製:Fan 製片人:Hong

導演:吳子悅 策劃:小袋 文案:影子

攝影:鄧久立 蘇鏑珂 後期:吳子悅

設計:涼十 調色:蘇鏑珂

文字:珍妮 編輯:曉萌 運營:yu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faf34edd0b9b1ee092b5388f27b7d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