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快來!快來!你看我發現了什麼。」一個名叫沈萬財的農民回家後小聲叫嚷著。1983年,江蘇盱眙,沈萬財到玉米田地里掰玉米,掰著掰著,他突然瞥到旁邊的溝里好像有什麼東西,更為詭異的是,裡面時不時還閃著金黃色的光芒,四下無人,沈萬財有些害怕。
經不住好奇心,沈萬財躡手躡腳地走了過去,他主要是想弄清楚那金黃色的光芒是什麼。他對著縫隙趴在地上查看,看了一會後,激動不已,心裡想到了什麼,連忙用石頭順著縫隙砸出了一個的缺口,直接用手將那個青色陶罐拿出來,裡面金光閃閃,和預想的沒有錯,確實是黃金,而且還不少。
沈萬財興奮不已,他甚至都想著後半輩子無憂無慮了,哪還天天跑來掰什麼玉米,想立馬就帶著陶罐回到家裡,剛走出幾步,他突然意識到,這樣直接大剌剌地帶回去,肯定會引起過路人的注意,黃金可是好東西,誰不喜歡呢。
於是,他又折回去,掰了半框玉米,將陶罐放在背簍最下面,上面鋪上一層厚厚地玉米堆。就回去了,他一路快步走著,路上有熟人和他打招呼,沈萬財也是簡單地揮了一下手,就走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有什麼急事呢,不過他現在確實挺急的。
回到家,沈萬財迫不及待地將背簍放進屋裡,並小聲叫嚷著:「媳婦,快來,你看我發現了什麼,」妻子不知道沈萬財神神叨叨的要幹嘛,直到他把一個閃著金光的陶罐拿出來,瞬時妻子瞪大了雙眼,不可思議地看著丈夫,連忙詢問他這些黃金是怎麼來的,唯恐丈夫做了什麼犯法事情。
沈萬財向妻子說明了前因後果,兩人欣喜若狂,撿到的東西不就是自己的麼,他們連忙稱重,陶罐加黃金一共有足足50斤重,真的發財了。他們只注意到陶罐里的黃金,卻絲毫沒想到外面的陶罐也大有來頭,兩人做著「發財夢」,夜裡都在呵呵笑。
這麼多黃金該怎麼處理呢?一開始,夫妻二人商量著到鎮上的金銀首飾小店售賣,但很快就否決了,這麼多黃金他們應該也付不起錢,另外如果剋扣了他們的黃金那可怎麼辦,所以他們要找一家正規的能收得起這麼多黃金的地方。
夫妻二人冥思苦想也沒能想到有什麼地方能收下這些黃金,況且兩人也沒什麼人脈渠道。晚上,沈萬財將一簍筐玉米全部卸到地上,他突然腦子一靈光,想到了什麼,對呀,供銷社能幫他供銷這些黃金。
興奮不已的沈萬財第二天就來到了供銷社,社員看著他將一個裝滿黃金的陶罐放在自己面前,很是震驚,他表示這個黃金自己不能做主,得找主任處理。
主任在仔細觀察了陶罐和黃金表示,這個東西他們不能收,沈萬財沒想到會是這個答案,連忙問對方黃金不是真的嗎?接下來主任的話直接讓他愣在了原地,黃金是真的黃金,只是這個陶罐,上面的花紋構造看起來不像是現代工藝品,倒像是古代的,如果牽扯到了文物方面,供銷社擔不起這個責任,主任還給沈萬財提了一個意見讓他去文物局看看吧。
沈萬財帶著陶罐來到了文物局,現場有好幾個專家圍在那個陶罐周圍,拿著放大鏡,邊觀察邊說著什麼專業術語,沈萬財也聽不懂,一旁的工作人員清點著黃金。
現場討論結束,一個專家告訴沈萬財這些都是文物,不管是誰發現了都需要上交。他顯然有些失望,沒想到還真的是文物,他差一點就私自販賣了,當下便同意上交了,文物局為表揚沈萬財無私的行為獎勵給了一台他一直都需要的拖拉機,他興高采烈地回去了,這一趟也不虧嘛。
其實,別看黃金如此喧賓奪主,它外面的陶罐才是重中之重呢。這個陶罐名叫陳璋圓壺,是戰國中期的容酒器,造型異常精美,壺的腹部焊接了4隻金銀錯虎狀把手,在壺口內壁處還刻著,陳璋伐燕之獲」的字樣,反應了當時齊國和燕國的戰爭。
戰國的容酒器穿越了千年來到現當代又一次震撼著看到它的人們,它是我們祖先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也代表了戰國時期的工藝品製造的高峰,具有歷史、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研究價值,讓人移不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