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俄語:Озеро Байкал,英語:Lake Baikal),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在布里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介於北緯51°29′~55°46′,東經103°41′~109°57′之間,湖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2015年),最深處達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為3.15萬平方千米,由地層斷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清朝曾短期控制該地,《尼布楚條約》後,將這塊地區割讓給沙皇俄國。貝加爾湖地區是伊爾庫次克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亞特人口居多。
「貝加爾湖」是英文「baykal」一詞的音譯,俄語稱之為「baukaji」源出蒙古語,是由「saii」(富饒的)加「kyji」(湖泊)轉化而來,意為「富饒的湖泊」,因湖中盛產多種魚類而得名。貝加爾湖形成於約2500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互碰撞後的強烈地震,湖盆形成於2000~2500萬年前。前蘇聯科學家維列夏金根據古生物和地質方面的材料推測,中生代侏羅紀時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曾有過一個浩瀚的外貝加爾海。後來由於地殼變動,留下了內陸湖泊-貝加爾湖。隨著雨水、河水的不斷加入,鹹水變淡。
貝加爾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條大小河川注入,匯水面積為55.7萬平方千米。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個小島,因未受第四紀冰川覆蓋,湖中仍保留著第三紀的淡水動物,著名的有貝加爾海豹、凹目白鮭、奧木爾魚、鯊魚等。該湖是俄羅斯的重要漁場,對該地區氣候有較大影響。
貝加爾湖裂谷與東非大裂谷一樣,在區域地質構造方面是全球著名的張裂區之一,位於中亞大陸內部變形區的北部,是歐亞大陸區內最大的活動性大陸裂谷。沿著S形的古生代縫合帶,貝加爾湖裂谷區綿延2000多千米。貝加爾湖地區是歐亞板塊和阿穆爾板塊之間的裂口地區,由於兩個板塊不斷分開,貝加爾湖也就不斷擴展。貝加爾湖地區同時又是地震多發區,平均每年要發生大小地震2000次。
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 位於布里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介於北緯51°29′一55°46′,東經103°41′-109°57′之間,狹長彎曲,呈東北西南走向,距蒙古國邊界僅111千米,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79.4千米,面積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點1637米,湖面海拔456米,形狀為新月形,總蓄水量23.6萬億立方米。
貝加爾湖的水大致分為3層。水下0-50/70米為綠色水,多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植物,50/70米以下,水色突然變得灰白,出現大量浮遊動物,從150米深開始,水變得清亮,到500米的深水區,常見的生物是各種魚蝦和蠕蟲。
7~8月,湖面水溫約4.2-16℃,湖岸氣溫18-23℃,有時達28℃。貝加爾湖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俄羅斯的主要漁場之一。湖中有2000多種特有的淡水湖動物,儘管海水不咸,但生活著大量的海豹、鯊魚、龍蝦、海綿、海螺等海洋動物。湖中有約50種魚類,分屬7科,最多的是杜文魚科的25種杜文魚,重要的魚類有:杜文魚、大馬哈魚、茴魚和白魚 。有貝加爾湖特產湖魚:胎生貝湖魚。湖區有320多種鳥。
主要景點
奧利洪島
貝加爾湖有22個島,其中奧利洪島最大。島上大部為花崗岩和片麻,是貝加爾湖邊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岩島上一半是原始森林,一半是草原,還有一小部分是沙漠。 [72]
塔利茨博物館
塔利茨博物館位於貝加爾湖的東岸,展現出的是居民木屋發展得演化過程。館內有許多東方游牧民族的生活設施:埃文基人的獸皮、樺皮帳篷,布里亞特貧民的蒙古包,俄羅斯古布里亞特民族的木製小屋,以及草棚、糧倉、澡堂、雞舍等。
哈伯伊角
哈伯伊角(Cape Khoboy)是位於奧爾洪島的最北面的一座壯觀的岩石,哈伯伊角("哈伯伊"在布里亞特語中意為:犬齒、磨齒)。這塊岩石像利齒一樣插入湖中,而從海上望去,它的輪廓又像一張女人的臉,就像是固定在古希臘戰船船頭上的女性雕塑。當地人稱它為處女石。
喀山聖母大教堂
伊爾庫茨克喀山大教堂是伊爾庫茨克最精美的教堂。喀山大教堂呈紅色,色彩鮮艷而華麗,圓頂和窗框都用藍色做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