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包紮好傷口,都會問一個問題:多久換一次藥?
而醫生則會告知患者,要視傷情而定。
事實上,每一個傷口都有自己癒合的規則,是否需要換藥,如何換藥,何時換藥都各有乾坤。
一般來說,比較嚴重的傷口,前幾次可能需要每天換藥,一旦傷口有所好轉,每天換藥反而不利於傷口癒合。
換藥,到底是什麼?
換藥,從醫學角度來說,處理傷口後在規定時間更換外敷在傷口處的藥物,又也叫敷料。
簡單來說,敷料是用來覆蓋在傷口處的,能起到全面保護傷口醫用品,清創並促進傷口癒合作用。
最常見的敷料就是醫用紗布。
早在18世紀,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就有研發現傷口的腐爛是細菌在作怪,紗布敷蓋能夠阻止細菌進入人體,有助於傷口癒合。
但干紗布不適合用在易感染創口處,容易粘連傷口,更換時可能會損壞新生肉芽組織,導致創口出血,也會給病人帶來疼痛。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從傷口上被扯紗布的經歷,那種酸爽,不要太刺激。
比起干紗布,交互式敷料、銀離子敷料、藻酸鈣敷料以及泡沫敷料及水膠體敷料的使用價值更高。
無論何種敷料,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給傷口提供一個相對濕潤、無菌的癒合環境。針對不同傷情,使用合適的敷料,也能促進傷口癒合。
傷口,何時需要每天換藥?
其實,為傷口換藥就是為了把傷口創面髒污清理乾淨,以便快速了解傷口情況,儘快處理滲透,為傷口提供無菌、乾燥癒合環境。
何時換藥,需根據傷口癒合狀況來決定。
一般情況下,進行過開刀手術後的傷口,如果出現傷口滲血或有滲透物流出,那細菌可能會趁虛而入,此時,需要儘快清理傷口換藥。保證刀口處在無菌、相對乾燥環境中,能加速癒合。
如果傷口出現脂肪液化現象,也就是刀口下方脂肪因被刺激而出現壞死、溶解現象,油脂從刀口滲出與傷口周圍積血結合時,出現了滲血現象,這個時候就需儘快換藥。
除此之外,若傷口出現感染化膿現象,也需每天換藥,通過拆開化膿區域的縫線,讓傷口內膿液排出後,進行消毒換藥。
當然,如果術後換過幾次藥後,傷口不再滲液,流膿,則可減少換藥次數。
總之,換藥是為了把傷口創面髒污清理乾淨,以便快速了解傷口情況,儘快處理滲透,為傷口提供無菌、乾燥癒合環境。
所以,每天換藥,並不能一定就會快速恢復,一切都得在醫生觀察傷口恢復情況下才能作出決定。
若自己盲目的給傷口換藥,若是自行採用不明成分的中草藥或藥粉對傷口進行外敷處理,往往會因滅菌不充分,敷在傷口上極易容易感染。
傷口,如何能好的快一點?
換藥對於傷口恢復有很重要意義
傷口是皮膚纖維組織受損後自我修復的過程。從成生結痂到肉芽組織增生,再到瘢痕,最終形成新的皮膚。
想要傷口好的快一些,需要保持傷口處在一個無菌但適當滋潤的環境中,其次,要保證敷料的可清創效果;另外,要注意防範傷口的二次感染。
一旦出現傷口換藥不及時,出現炎症、紅腫或異物滲出等狀況導致肉芽組織增生緩慢或刺激肉芽組織增生過多時,都會對傷口癒合造成阻礙。
參考文獻:
【1】Atiyeh BS, Ioannovich J, Al-Amm CA, El-Musa KA. Manage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open wounds: the importance of moist environment in optimal wound healing. Curr Pharm Biotechnol 2002; 3:179.
【2】華 斌, 柏連松.影響傷口癒合的因素及促愈方法[ 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 2001, 7(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