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現形記(五):正劇餅好香,但好難啃啊

2023-01-16     木匠說劇

原標題:國劇現形記(五):正劇餅好香,但好難啃啊

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後台聯繫,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周末晚上金鷹獎公布,雷佳音拿下本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是實至名歸。

只不過,從剛剛曝光最佳男主角提名名單時,就有觀眾在疑惑,為什麼在《覺醒年代》里演李大釗的張桐,在飛天、金鷹、白玉蘭都沒有提名呢?

如果把歷史(包括年代劇)、經典名著和現實題材整合為目前當下廣義上的「正劇」,那不難發現,能演正劇確實是考驗演員能力的試金石,但未必會「你的福氣在後頭」。

正劇=飛升?

和各行各業的評獎一樣,演員這個行業,雖然霸屏的那幾個未必都有獎,但是有了獎確實是穩穩的幸福。對於吃不了流量飯的演員來說,拿獎的重要性,就像考科舉。

近些年電影類大多數屬於大咖集會,所以咱們今天只聊電視劇類獎項。由於五一工程獎的特殊性,一般來說,國內電視劇三大獎是指飛天、金鷹、白玉蘭。

飛天主要看思想成就,正劇拿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金鷹又因為前幾屆受到過很多質疑,所以這幾年態度很端正,像這一次的提名,除了《三十而已》的江疏影,剩下男主女主的提名都是根據主旋律作品來的。

能上正劇的車,就有拿獎的可能。這些年,想轉型的流量,想穩住江山的當紅,都削尖了頭,往正劇里撲騰,就算沒好餅,也要和小人物角色穿一條褲子。

可,上了正劇車,對演員的加成真的就有那麼大嗎?未必。

前段時間關曉彤、趙露思、蔡文靜和侯明昊一起演了《胡同》,講的是祖孫三代女居委會主任的使命,但播出之後,觀眾似乎不是很買帳。

拋開世襲制居委會一把手這個古怪的設定,我把期待值降得很低,過去審判了一下,發現像《山海情》那樣能把群眾關係講好的劇,還真的不是因為題材,沾得天獨厚的光。

故事第一章,是從解放前女主協助組織工作抓特務開始的。衣冠整齊的叫花子們,一個比一個壯實,難道那個時候當街要飯,是要的牛腱子餡餅和雞身材肉火燒嗎?

同劇里,其他的年輕力壯小伙子是這樣的:

摔跤高手男主是這樣的:

跳過角色扮相,故事本身也多少有點古怪。

女主甚至不會開槍,卻敢一個人去持槍殺仇人。被人當場拿下,仇家竟然善心大發沒有立刻殺了她; 女主被男主摔跤不小心摔得鼻血狂飆,她四哥的態度是:敢收拾你啊,那是個爺們兒。

請問北京以前還有這種文化底蘊,敢對潑辣女孩動手的男人算是真男人?是玩笑話那也壓根不好笑啊。

蔡文靜主演的第二章,時間到了80年代,對寫實的描寫,到了「就業包分配」能提供的崗位不夠這個階段上來。

吳剛扮演的親爸替兒子走後門,陳瑾扮演的親媽不讓,但是可以從工廠里扒拉出個崗位。

雖然咱們不要求年代劇一定要處處正能量,但感覺寫實也不用只在怎麼找關係上體現……勻一點寫實感給布景和妝面或許更好。

這劇我沒能撐到第三章,因為前面我還能順帶看看《舌尖上的北京》,後面連這都沒有了。

套了正劇殼子,本質手撕X子,按道理說,趙、關、蔡三個小花都屬於作品不算太差的,可放在這樣一部先天不足的劇里,沒有一個人會因為正劇的因素沾到光,反而被質疑沒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兒。

拿了獎,人沒紅

另一種情況,是好題材、當主角、質量也好、口碑也響。天時地利全占,這還不旺演員?

也真有可能。

先別看下文,三秒鐘說出圖中女演員的名字:

拿過白玉蘭獎的《心術》,收視率甚至一度超過《甄嬛傳》。在2014年的金鷹獎里,多次演過張嘉益老婆的王維維拿到了最受喜愛女演員獎,按道理來說,這已經運氣爆棚了。

可是過了幾年,很多人記得海清,記得張嘉益,甚至記得楊紫和張子楓,卻不記得演趙文谷的王維維。

也有觀眾表示,畢竟《心術》的女主是海清,她的戲份沒那麼多,記不住也正常。但要這麼說的話,請再回答出下面這位男演員的名字:

《平凡的世界》拿過五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鷹獎三個重量級獎項的優秀電視劇單獎,演男主孫少安的王雷也獲得過白玉蘭提名+金鷹獎觀眾最喜愛男演員的認可。

不過說起《平凡的世界》,很多人只能記得有袁弘和佟麗婭,記不起這部高分劇里,戲份不算少的農民大哥。

也有觀眾會說,《平凡的世界》只能說是佳作,不能說是爆款,主角沒爆紅也是正常的。

要這麼說的話,《覺醒年代》是真的不服了。在排播經常由於節目而中斷的情況下,《覺醒年代》首播收視還是輕鬆破1,長尾效應更是驚人,到目前為止豆瓣有接近45w人打分。

可即便如此,能快速報上演李大釗和魯迅兩位演員名字的觀眾,也依然不多。

既要看熱度,還得看質量,光這兩點已經很難,再加上戲份占比,合在一起,即使是全占了,卻仍然不是劇里最出圈的人。

造成這樣的情況,最大的可能,是劇里的其他演員,在知名度、國民度上更強。如果在以上因素的基礎上,國民度也高的話,就一定能成大勢演員嗎?

他們夠出圈了,但卻……

前段時間老版《三國演義》關羽的扮演者陸樹銘去世,他生前曾經提過一件事,就是關羽這個角色,確實對自己的人生影響過大了。

66歲「關羽」陸樹銘去世,原來《大話西遊》里的牛魔王也是他!

他去《漢武大帝》劇組演李廣,觀眾看不得關二爺在這個故事裡受這麼大委屈,爆砸電視;自薦去《水滸傳》演戲,結果導演怕觀眾受「關羽」的影響串戲,也沒應允。

《三國演義》一集片酬只有200多,陸樹銘靠演關羽沒賺啥大錢,卻因為角色實

在太出圈,把自己的戲路堵死了。

演過超級大IP、國民度極高的演員,轉型極為困難。現在很多人考古「叔圈」,有觀眾對叔圈頂流陳道明就有很大的質疑,說他的成功是仰仗一堆皇帝角色的加成。

但陳道明二提飛天獎的作品,是演《圍城》里酸腐而正直,善良又軟弱的知識分子方鴻漸;千禧年過後,他很少演帝王將相,反而去演了《中國式分手》里一個身患ED的醫生。

他還演過後來晉江最盛興的「暗黑病嬌總裁」,在《黑洞》里演了一個窮凶極惡+斯文敗類式大boss。

演員成就高到陳道明這個位置,仍然會遇到「啊他不就是那個靠角色加成才紅的」的懷疑,更別說其他人了。

且不說20年前的知名演員,經常被一個類型的角色困死,這些年劇作產出穩定的演員,也會遇到這個問題。

海清在演過《媳婦的美好時代》之後,戰爭片、諜戰劇、年代劇之類的正劇演了個遍,但一說到海清本人,在《媳婦》之後,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角色是《小歡喜》《小別離》里的孩子媽。

想當初她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喊話市場應該給中年女演員機會,有很多人嘲諷她只有演小媳婦出圈還不知足,結果來年她就演了腿瘸還沒生育的村婦。

不管是男演員還是女演員,老戲骨還是中生代,流量還是小花生,把寶壓在演正劇上,走紅且不受任何劇集後續產生的阻礙,機率比成爆爆都低。

相對來說,如果是相對年輕的演員,吃到正劇加成,大機率是這樣一條路子:

劇作本身有大前輩撐著主線,年輕演員演具有故事線的晚輩,像《白鹿原》里的兆鵬、兆海、孝文(王驍演的孝武還不夠戲份)。

要有情緒上的記憶點,單純的「好人」「反派」是不夠的。像這個回眸ending,故事感很強,哪怕你沒有看過陳延年的部分,也可以通過這個定格來自行腦補出一個有志青年燦爛卻過早凋零的一生。

我當然希望正劇里有越來越多的新生力量,老戲骨們也可以去其他類型的劇里轉轉。但要知道,正劇餅雖然很香,可是也很硬,cei了牙就得不償失了。

E姐結語

正劇餅在這幾年格外被關注的最大原因,是越來越多流量急於轉型,幾乎所有的流量都想去正劇里鍍金,就像企業高管人手一個MBA一樣,如果沒有正劇的加持,不僅很容易趴下,還很難飛升。

有一些流量通過演小人物,甩掉了純流量身份。四字連續推出《少年的你》和《送你一朵小紅花》,擺脫了愛豆的局限;居老師在《人生大事》里,刷掉了古裝美男的tag。

電影的機緣畢竟是難得也難熬,所以更多流量還是先從正劇開始試水。我個人是很鼓勵流量走出舒適圈的,但也導致一個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就是不走流量路的演員,更難出名了。

回顧以前的獎項,很多演員可以從毫無知名度,愣靠作品過硬,就能突出重圍。 王寶強在《士兵突擊》之前,除了在《天下無賊》里打過醬油,大部分內娛觀眾都對他不了解,在《士兵突擊》過後,大家會牢牢記住他的名字。

和流量搭戲,流量本人便會成為這部劇的第一標籤。《上海堡壘》里的這個鏡頭,分別是男二、男三和女主,可是大部分人腦海里的《上海堡壘》,一說起來,只能記住鹿晗一個人。

如果不和流量搭戲,為了和流量的戲競爭關注度,一般就會把全劇組最紅的演員,放在最關鍵的位置上。放在以前,《雍正王朝》的絕對一番是唐國強,但是去評飛天獎的,是演康熙的焦晃老爺子。

今年的金鷹,確實是強手對決,但我有小小的私心:除了張桐之外,《開端》里的「鍋姨」劉丹,個人覺得也值得一個提名。

希望以後咱們的三大獎角逐,都是強中自有強中手,不然就算頒給不配的人,也無非是每次輪到頒獎,就被觀眾揪出來狂嘲。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認為值得提名的還有誰?

來評論區說說吧~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dba83a53b1beec7e87cc79b4c5c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