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撿漏紀:潘家園內的願者上鉤,小攤主一夜躋身千萬富翁?

2023-11-14     歷史兩張臉

原標題:馬未都撿漏紀:潘家園內的願者上鉤,小攤主一夜躋身千萬富翁?

不久前,馬未都先生在觀復嘟嘟上科普了他過去撿漏了30年的寶地,潘家園。

混古玩圈的,沒人不曉得潘家園,它是25年間,古文玩類位列三甲的工藝品集散地。地方倒不大,但怎奈名聲響,每天來旅遊逛街的人怎麼地也過了萬。據統計:一年下來,日均人流5萬。

開園25年,細數潘家園過往,奇人異事那叫一個多。從開了觀復連鎖館的馬未都到東盤西擼南揉北刷以及網紅——小金剛,哪個也不簡單。按馬爺的說法:好物件是不缺,但魚龍混雜。

今天,小編就來科普下,馬未都先生筆下的魚龍混雜是怎麼個混雜法。一個小攤主一年時間完成了人生逆襲,躋身億萬富翁,這話說出來誰信?

20年前的潘家園,一度讓古玩類名家,學者們傷透了心。最初打眼的老物件叫北魏人型、動物型陶俑,小物件上手凹凸不平,造型古樸與官窯燒制的別無二致。

說它精美,您請上眼這栩栩如生的小物件它怎會不真?說它摩挲,凹凸有致的花紋還擱撂人手。要問它會不會喝水?高仿陶俑的判定方式就看個這了,它咕咚咕咚小半杯見底。

於是,一車皮從孟津拉過來的上周新貨愣是被專家們十萬一件撿回。除了北魏俑外,出了名的車皮貨還有唐三彩,攤主介紹類似的高仿佳品成本就4萬,雖說不真,但買了也不虧。

既然是古文玩市場,真品也不少,重點是:像馬未都一樣有一雙慧眼識珠的行家裡手可謂是萬中無一。就這樣,一夜入帳百萬的小攤主們逍遙了一段時間。

不久,事情兜不住了,兩類奇珍異寶的發祥地被專家拋了出來,自此陶俑、三彩10元一件。眼見沒得掙了,攤主們又想到了景德瓷。

景德官窯傳承了千年,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人靠它吃飯,即使當地不懂行的人燒出來瓷也難辨真假。總之,一眼看不穿它真假的學究們想到了14C,同位素標記法。

14C是考古隊里管用的檢測老物件年份的辨別方法,但用官窯碎瓷片研磨過的泥經過化學試劑浸泡,再燒制的瓷它也分不出個好賴。就這樣,入帳百萬的小攤主們又逍遙了一段時間。

說潘家園神奇,神就神在高仿佳品是新貴這七個字上了,但凡從這兒出了名的工藝品無一不是暢銷海內外的尖子貨。後來蚌埠和石佛寺的玉器,曲藝之都的名人書法繪畫銷量全是這麼起來的。

如今的潘家園,真品依然不缺,但像之前類似的「埋雷地」也不少。馬爺對此也總結了,淘換老物件保持平常心,勤學習多交朋友。有了文化底蘊,甭管你走到哪兒也吃不了虧,上不了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d4ee32147069b7414cacd834675ea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