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1場戰爭埋4處伏筆,朱棣駕崩,朱瞻基潛回京都

原標題:大明風華:1場戰爭埋4處伏筆,朱棣駕崩,朱瞻基潛回京都

導語:大明風華:戰爭戲為劇情埋伏筆,瞻基私會若微,夫妻同心羨煞旁人

由張挺執導,根據蓮靜竹衣小說《六朝紀事》改編,湯唯,朱亞文,王學圻,梁冠華,鄧家佳,吳越主演的62集大型古裝權謀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該劇自播出以來,憑藉朱家男子天團,朱瞻基(朱亞文飾)與孫若微(湯唯飾)甜蜜苦澀的情感,胡善祥(鄧家佳飾)出人意料的演技,朱高煦(俞灝明飾)與朱高燧(欒雲暉飾)搞笑野心等引發觀眾的熱議。

《大明風華》講述的是湯唯飾演的孫若微經過明朝六帝五朝,見證了大明的興衰榮辱的故事,劇中除了主演孫若微(湯唯飾)識大體,為大義放棄個人恩怨;朱瞻基(朱亞文飾)從善良單純成長到遇事決絕,最終成為一代明君外,太子妃(吳越飾)的隱忍;朱棣(王學圻)的剛愎自用;朱高熾(梁冠華飾)大智若愚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最新劇情中,朱棣率領的明君與馬哈木草原各部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從旗開得勝,率戰率勝,到目前陷入僵局,很多觀眾都在質疑,為何要花費如此多的內容來講述這場戰爭,雖然戰爭戲拍得讓人熱血澎湃,難道僅僅是為了表現朱棣的英明神武麼?

其實這場戰爭戲看似沒頭沒腦,但是卻在為後續的劇情做伏筆、

《大明風華》講述的是孫若微經歷了明朝六位皇帝的故事,開篇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逃走,靈台寺朱棣與朱允炆相見,隨後朱允炆徹底下線,這是孫若微經歷的第一位帝王。根據歷史記載永樂帝朱棣,死在了第五次北征草原的路上;這場戰爭表現當時明軍的強大,朱棣的軍隊是中國最早配備了火器的軍隊,而且其明朝「天子守國門」也是從朱棣這一朝開始,戰爭或許是張挺想表達對明軍的敬意;當然了最重要是為朱棣的下線做伏筆。

其次為了讓朱瞻基迅速成長,劇中朱瞻基從初入軍營的毛頭小伙,到見證戰爭殘酷的將軍,先後經歷勝利,慘敗,意見不被採納的憋屈,這個時期應該是朱瞻基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但是這也讓他看清楚了權力的重要性,比如三峽口之戰,如果朱瞻基是統帥就不會出現如此大的傷亡,另外紅衣大炮陣地被端,也是因為朱棣的剛愎自用,朱瞻基在此次戰爭中學到了權力的重要,同時也知道剛愎自用的危害,為後期登基成為一代明君做伏筆。

還有就是名臣于謙的成長,大明朝因為有了于謙的存在為讓明朝的統治延續了兩百年。名臣也是要有成長的過程的,在經歷了被馬哈木欺騙,全營為其戰死,于謙去掉了心中的傲慢與驕傲,開始潛心明軍效力。正是因為這場戰爭的成長,讓于謙在後期北京保衛戰中一戰成名,這是在為于謙成長做鋪墊。

其實在歷史上,孫皇后對大明朝確實是有貢獻的,一個是北京保衛戰中,力排眾議將北京作為大明的國都,延續了朱棣「天子守國門」的思想;其次奪門之變中,暗中默許石亨的建議,用朱祁鎮替代病種且無子嗣的朱祁鈺為帝,或許這些行為都是在協助太子理政時,具備了政治思想。

其實此時皇權爭奪已經到了相當慘烈的地步,朱棣駕崩,漢王趙王手握大軍虎視眈眈,內部太子病重,如果這時候孫若微能倒向漢王,那麼可以說大局已定,但是孫若微還是幫助勝算極低的朱瞻基進入皇宮。

由此可見張挺的野心是非常大的,他想拍出具有風骨的東西,而不是簡單的歷史劇愛情劇,《大明風華》雖然達不到《琅琊榜》的高度,但是在風骨,人物群像等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大家認為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d0cd851e63fcbe7061964677597a2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