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甄子丹轉型,是打不動了,還是不想打了?

2022-10-08     納蘭澤

原標題:《搜救》甄子丹轉型,是打不動了,還是不想打了?

《搜救》甄子丹轉型,是打不動了,還是不想打了?

文/納蘭澤,納蘭澤自媒體工作室

許久沒有給觀眾們帶來作品的甄子丹在今年的國慶檔悄無聲息地帶來了一部轉型之作《搜救》。

說悄無聲息,主要是因為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什麼宣發,導致排片量不高,話題性也不明顯。

從市場反饋來看也證明了這點,上映6天僅1500餘萬的票房足以讓這部電影的投資方損失慘重。對於觀眾來說,去電影院看甄子丹轉型,似乎也確實缺少一些理由支撐。

各大評分平台遲遲沒有開分。去仔細看看評論區的話,我們也不難從完全兩級分化的評價中找到一些真實觀眾的感受。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聊聊這部電影。

01 失職父親過失棄子,自我救贖卻讓別人抵命

影片講述了來自深圳的阿德夫妻帶著兩個娃在大雪天去長白山旅遊途中發生事故的救援故事。甄子丹飾演的父親阿德把不聽話的兒子樂樂關到林中小木屋,想給他一個教訓。5分鐘後,回到小木屋的阿德發現樂樂失蹤了。

在零下30多度的極端天氣下,官方和民間同時幫助阿德組織了救援隊實施搜救。面對暴雪封山,救援隊極盡努力,在長時間透支搜救後幾度想要放棄,卻被阿德苛責與道德綁架,最後遭遇雪崩,導致1死數十傷的慘烈後果。

最後,阿德靠著另外幾名救援隊員完全置生死於度外的鼎力協助與個人執著,救回了兒子,自己則沉湖死亡,完成了自我救贖。

劇情中設計了多處較為劇烈的矛盾衝突。

在《搜救》當中,阿德因為自己的過失讓孩子遺失,一面有些精神恍惚,屢次嚴重干擾救援;一面要求已經有些精疲力盡的救援隊連續通宵營救,不允許他們休息。

之後,他和妻子縱容臨時認識的朋友在網絡上惡意散播謠言,導致救援隊被網暴。警察氣急說出阿德丟棄孩子和他們拚命救援的真相,結果讓阿德被輿論反噬。

再後來,因為阿德的執拗導致救援隊遭遇雪崩,數十人傷亡。在醫院裡,看似有些抱歉的他其實心中毫無愧意,甚至用手術刀再次傷人,並以自殺相威脅,再以自己主動拋棄兒子為由頭從道德和法律層面雙重綁架救援隊,獲取再次救援機會。

在冰面救援時,賈冰飾演的警察因為冰面破裂墜入冰湖。在他被救起後,整個冰面隨時面臨迸裂危險,救援隊員可能會全部陪葬,但阿德依然我行我素,最後在救援隊的幫助下救出了兒子,自己則付出了生命。

02 跑偏的主旨,噁心了善良,醜惡了人性

《搜救》有多少劇情和邏輯BUG我們且不論,單從影片主旨上來說,《搜救》想表現的是一名犯錯的父親為了彌補自己的錯誤,然後道德綁架他人完成自我救贖,最終與自己和家庭和解的故事。

男主角渾身上下卻充斥著典型西方式的精緻利己主義與人性的惡臭,並與極度善良的救援隊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對於阿德來說,兒子的命是命,救援隊數十名上百名隊員的命不是命。

所以,他可以縱容隱藏和歪曲事實,可以要求救援隊在零下30多度的暴雪天通宵救援,可以在雪崩造成大量傷亡後在醫院用手術刀傷人,還可以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讓身處破碎冰面救援隊陪葬。

作為個人而言,為了兒子付出一切都情有可原。但如果代價還包括讓無數幫助你的人送命呢?

相信還是會有人做出這樣的選擇,畢竟人都是自私的。

但對這種不把別人的命當命的價值觀進行公開宣揚,自己犯錯讓全社會埋單,活吞良善的觀點居然是影片的主旨,令人有些莫名驚詫!

為了給阿德的父愛如山樹立正當性,《搜救》還給他設計了一個拯救另一個孩子的橋段,但荒謬且漏洞百出。

且即便如此,又如何去解釋另一個核心邏輯: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阿德救兒子真的是因為父愛嗎?

從影片劇情來看顯然不是。從他給妻子的簡訊以及他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只是單純為了自己心安,不想自己被良心譴責而已。為此,他可以拋下妻子和家庭的未來。在救下兒子後,他滿足了,也對自我放棄了。

他真的自我救贖了嗎?

那更沒有!

數十人傷亡的救援隊他沒有愧意,沒有想過善後,甚至再次用他們的命來墊背。如果因為他救了兒子,可以罔顧他人生命不顧,還可以完成自我救贖的話,那就是泯滅人性!

影片令人匪夷所思的荒謬主旨,用救援隊充滿善良的光輝人性做陪襯,噁心了觀眾。這種人渣式男主角不僅沒有讓人看到他的父愛如山,反而讓人看到了一個自私偏執的中年男人會給家庭、社會帶來何種巨大危害。

更可怕的是,對於救援隊來說,他們的良善和信仰會被動搖嗎?他們做的一切值嗎?他們應該繼續這份事業嗎?他們對得起自己的家庭嗎?

對於觀眾來說,他們還會對現實中遇到困難的人產生同情嗎?

一部宣揚父愛和自我救贖的電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問題出在哪裡?

03 不武打的甄子丹,轉文戲算成功了嗎?

觀眾們看甄子丹的電影衝著什麼?毫無疑問是動作。動作明星最弱的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文戲。如今主打甄子丹轉型文戲,去看《搜救》意味著什麼?毫無疑問是當試驗品。

我們依然不去評述本片中存在的各種BUG,而是看看文戲的部分。

一個角色要想出彩,不談具體劇情的話,至少有兩個必不可少的點,一是角色的人設的立體性,二是演員本身的表演呈現能力。

想要完成突破,自然也應該從這兩方面入手。

甄子丹過往角色的人設特點是什麼?相信看過他一些電影的觀眾閉著眼都能說出來:霸道、偏執、武斷、自我為中心,油鹽不進的大男子主義,然後加上孔武有力。

《搜救》的男主角阿德有什麼不同?

沒錯,除了不能打,其它特點堪稱一比一複製。

換句話說,《搜救》對比甄子丹其它電影,除了沒有打戲,在角色設定上可以說幾乎毫無區別。

所以,這樣的轉型算不上轉型。或者說,這只能算是甄子丹在舒適區內向外伸出一隻腳的試探,還沒有真正踏出舒適區進行轉型。

對於角色的文戲呈現部分,很甄子丹,懂得都懂。

不過,已經59歲的甄子丹能做出這種嘗試,也已經算是一種進步了。但需要思考的是,他是在打不動的情況下的無奈選擇,還是主動求變的一種職業生涯求生。

04 拍文戲的甄子丹,對香港電影意味著什麼?

香港動作片泰斗洪金寶在之前接受採訪時有說,香港動作片演員已經後繼無人,新生代和中生代都沒有人能夠出來扛大樑。

相比較洪金寶、元彪、元華和成龍,從年齡上說,甄子丹已經算年輕的了。即便不能扛主角大梁的錢嘉樂和錢小豪,也和甄子丹是同齡人。

在去年上映的《龍虎武師》中,對於香港動作片的前世今生,也有了很多頗有價值的探討。但結論對於香港電影來說是消極的。一個不知道該算好或者壞的消息是,香港電影人的理論、經驗和未來,都在大陸得到了傳承。

這些年來,警匪片和動作片創作空間與靈感的枯竭,逼迫香港電影一直在尋求突破。成龍主演的《神探蒲松齡》,還未完全下線的古天樂、劉青雲主演的《明日戰記》,乃至遊戲改編題材的《真三國無雙》都在做著嘗試,但結果都不算理想。一些香港青春偶像電影或都市愛情片,更激不起太多水花。

很多人以為,《搜救》也代表著香港電影人的另一種嘗試。

《搜救》確實和其它的一些合拍片不一樣,儘管除了甄子丹,其他主要演員如韓雪、賈冰等都是大陸演員,但出品公司和導演也都是由香港主導的。因此,這算是一部少有的以大陸為故事背景和題材,但由香港電影人主導的合拍作品。

但問題或許也正出在這裡。

從香港地區走向整個中國,給香港主創團隊帶來的最大挑戰其實是格局:是從小我到大我,從個人主義到犧牲精神,以及從微觀細節到宏觀布局的整體升級。

大陸電影並不排斥英雄主義,更不排斥執著與勇敢,但以阿德的精緻利己主義來犧牲團隊整體利益的價值觀並不符合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的偏差,必然導致整個電影主旨、劇情和角色人設的全面偏差。因為在這種宏觀設定下,為了達到最終的主旨目標,所有角色的動作只能變形,甚至帶來了價值觀的根本對立。

比如市局領導和派出所如果拒絕繼續派出救援隊熬鷹,就必然在為人民服務的正義性上受到質疑。如果繼續派出救援隊,就必然需要犧牲救援隊的整體利益為阿德的精緻利己主義埋單,從而為了自私自利的小我犧牲大我,突破主流價值觀底線。

影片的主旨與角色的基本設定催生了這種非此即彼的衝突,讓角色和觀眾無論站在哪裡,都失去了一部分正當性。

但這種價值觀衝突為香港電影的創新嘗試提供了新的經驗和教訓。

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下,甄子丹也好,韓雪、賈冰也好,他們的演技並不起到決定性作用,苛責他們演技的好壞,也並沒有太實質的意義。

只不過這種轉型的難,大家更清晰地看在了眼裡。無論是對香港電影,還是對甄子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cf868ea60ceea8e8dbcfba6b095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