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炒股」賺錢了!五保險巨頭凈利潤集體大增

2024-10-18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道

在「924」政策組合拳的推動下,A股市場一度暴漲,上證指數更是創下6個交易日大漲近1000點的歷史記錄。作為資本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的險資,也在這一波「快牛」行情中賺得盆滿缽滿。

截至10月18日,A股五大險企前三季度保費數據已盡數披露,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38萬億元,同比增長5.8%。除中國平安外,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四家公司紛紛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均大增60%以上,其中,中國人壽更是刷新了歷史最佳年報凈利潤紀錄,預計凈利潤將達到約人民幣1011.35億元至1087.67億元,同比增長約165%至185%。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諮詢合伙人周瑾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頭部險企三季度業績的好轉,主要還是源於在9月底中央和金融監管部門的經濟刺激政策下,股市在最後幾個交易日裡的暴漲所帶來的投資盈利,這不僅改善了投資收益率和利潤指標,也會使得償付能力壓力得到一定的緩解。但由於政策的刺激效果以及投資者信心的恢復還有不確定性,因此近期資本市場還是會有較大波動,因此不能將經營業績的改善寄托在股票投資上。

凈利潤大增

新華保險於10月9日率先發布業績預增公告,經過初步測算,該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預計為186.07億元至205.15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90.65億元至109.73億元,同比增長95%至115%。

10月16日,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也相繼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增公告。中國人保預計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將達到338.30億元至379.3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3.27億元到174.28億元,同比增長65%到85%。中國太保預計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約為370億元到394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約139億元到163億元,同比增加約60%到70%。

隨後中國人壽也於10月17日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約1011.35億元到1087.67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將增加約629.71億元到706.03億元,同比增長約165%到185%。雖然中國平安暫未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但是該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將於下周一率先揭開面紗。

「在資產端,國慶節之前的股市大漲使保險公司投資收益有較大提升,在負債端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穩定增長。而在監管引導下,保險公司加大浮動收益型產品的銷售,進一步優化了產品結構。」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說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亦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上市險企業績大增,首先主要受益於資本市場回暖,尤其是上半年權益類資產價格的結構性增長,上市險企抓住機會,獲得較好的收益,而新會計準則的採用放大了利潤增長效應;其次是儲蓄型壽險產品因為保費收入增長,預定利率的調降,加之報行合一的實施,保險公司利潤增加。

除了上述原因,中華聯合保險集團研究所首席保險研究員邱劍告訴本報記者,利潤增長還在於險企的承保風險防控合理、經營成本加強管控、資本投資保持良好的理念。

的確,新華保險在公告中表示,前三季度公司適度加大了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提升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同時加強保險負債端的品質管理、優化業務結構。近期資本市場回暖上漲,使得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投資收益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實現了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較大增長。

「這一預計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依據戰略資產配置方案,投資組合中保持配置一定比例區間的權益資產,伴隨近期資本市場上漲,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投資收益同比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實現了凈利潤較大幅度增長。」中國太保在公告中說道。

中國人保則指出,業績增長得益於2024年前三季度業務結構持續優化,風險防控有力有效,降本增效成果顯著。同時,公司在夯實經營基礎的同時,疊加資本市場回暖影響,總投資收益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幅較大。

中國人壽將業績預增歸因於公司堅持資產負債匹配原則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理念,把握市場機會開展跨周期配置,持續推進權益投資結構優化。

不過,李文中指出,由於國家一系列重磅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出台,積極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因此資本市場未來繼續向好是大機率的。險企「炒股」在追求收益的同時一方面要牢記保險資金的安全屬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發揮其穩定資本市場的作用,做好長期投資策略安排。

負債端亮眼

不僅僅是投資端業績亮眼,負債端表現同樣喜人。五家公司保費收入清一色正增長,其中,中國平安原保費收入6891.75億元,同比增長8.4%。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分別實現原保費收入6083億元、5689.16億元、3694.12億元、1456.44億元,保費增速依次為5.1%、5.2%、4.6%、1.9%。

「保費增長在於上市企業具有品牌優勢、機構優勢和服務優勢,加上經濟增長基本面良好,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邱劍說道。

具體到壽險方面,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五家公司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48萬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平安人壽實現原保費收入4217.16億元,以10.2%的同比增速居於行業首位。

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則分別實現原保費收入6083億元、2095.93億元、1456.44億元、966.23億元,對應增速分別為5.1%、2.4%、1.9%、5.9%。

財險方面依舊保持穩健增長。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財險老三家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0.83萬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太保產險實現保費收入1598.19億元,同比增速7.7%;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4283.3億元、2393.7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6%、5.9%。

談及財險業發展持續穩定向好的原因,李文中表示,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加,政府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力度,都為財產保險發展提供了支持。同時,農業保險財政補貼繼續增長,特別是中央財政補貼增長幅度較大,使得前三季度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穩定增長。從前三季度增長背後的原因來看,李文中認為,政策都具有持續性,特別是近期國家進一步加大了財政政策的力度,因此財產保險應該能夠保持繼續增長。

在邱劍看來,財險發展相對比較平穩,與經濟發展基本面有關,更與風險保障認識和風險財務安排強相關。據其分析,財險業持續向好的原因有五個方面,一是中國擁有超大的保險市場,有14多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城鎮化率還有提升空間;二是宏觀政策給力,我國物價水平較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不斷加大支持;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四是綠色保險迎來了快速增長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蘊含新的保險機遇;五是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加速到來,健康保險和養老保險正在快速發展;六是房地產長周期政策拐點出現帶來區域分化和土地財政轉型的特點。

「整體來看,今年財產險的增速與去年相比預計略有降低,但在保險新國十條的政策支持下,未來財險業將會保持更強勁的增長。」邱劍說道。

就保險行業整體的業務經營而言,周瑾認為,今年的形勢仍然不樂觀,全面反轉尚需時日。其中,頭部上市公司藉助自身優勢,相對比較平穩,並呈現向好趨勢,且預計發展優勢會愈發顯現。但對於中小險企而言,在當前的競爭態勢下,資本、規模和品牌均不具有優勢,因此在探索適合自身發展模式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周瑾指出,保險行業未來向高質量發展模式的轉型,還需要從增長動力方面重塑能力,也有賴於宏觀經濟與金融形勢的好轉,這可能還需要一個階段的探索和嘗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ce06b533d4129ca7b397742e409ac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