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瓔:林徽因的侄女,影響過喬布斯,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為她頒獎

2023-08-31     渺茫的風景

原標題:林瓔:林徽因的侄女,影響過喬布斯,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為她頒獎

中國是一個圈子社會,往上翻個兩三代總會找出一些驚掉人下巴的關係。

例如維新派領袖梁啟超的兒媳林徽因是民國大才子徐志摩的夢中情人,而徐志摩的小表弟名叫查良鏞,也就是開創了一個武俠時代的大作家金庸。

金庸又有個堂姐,嫁給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這位台灣言情小說教母理所應當地成了金庸和徐志摩的外甥女。

金庸族親圖譜

一頓操作猛如虎,外人看得真是苦,為什麼名人的親戚還是名人,我們的親戚只能借錢呢?當然,這只是個玩笑,名人也有名人的苦惱,就比如我們今天的這位女主人公。

一個影響喬布斯,讓歐巴馬親自為她頒獎的著名建築家,卻總籠罩在姑姑的光環之下,讓人們忘了她本身的優秀。

那麼她和她的姑姑究竟是誰,這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讓我們拭目以待。

林瓔

01 林瓔——輝煌的林氏家族

1959年10月5日,在美國俄亥俄州阿森斯市的一個華裔家庭里,傳出了嘹亮的啼哭聲。我們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日後名震美國的建築師林瓔出場了。

他的父親是一名十分出色的陶藝家,曾經擔任過俄亥俄州立美術學院的院長。母親則是一位文科教授,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任教。

這樣的家庭環境已經非常優越,可比起她身後的林氏家族,卻還是九牛一毛。

林瓔的曾祖父叫做林孝恂,晚清進士出身,任職多地,對現代出版和教育事業有頗多貢獻。

不過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生了兩個十分有出息的兒子——林長民和林覺民。

長子林長民,即林瓔的祖父,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和書法家,在當時中國的政壇,文壇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次子林覺民就更不用說,曾與族親林尹民、林文隨黃興、方聲洞等革命黨人參加廣州起義。在被俘之後寫下令人悲泣的絕筆《與妻書》,年僅24歲就英勇就義,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除此之外,林氏家族還出了一位家戶喻曉的才女——林徽因。

無論是她傳奇的愛情故事,還是她在文學建築上的成就,都讓人為之傾倒,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林徽因梁思成夫婦

有著如此顯赫出身的林瓔註定不能平凡,她骨子裡流淌的血液時刻在激勵著她,要進取,要奮鬥,要成為林氏家族新一代的驕傲。

02 美好歡樂的幼年時光,遠大宏偉的建築夢

相比於父親醉心的陶藝,母親喜歡的文科,林瓔則有些像姑姑,對於偏理科的建築業十分喜歡,自小就展露了天賦。

在數學和藝術方面一直是班裡的尖子生,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她經常在靜謐無人的林間行走,只為找尋大自然的呼吸;她總是因追逐兔子松鼠而忘記回家時間,一心想看看他們住的地方什麼樣。

林瓔設計作品

在世外桃源般的童年時光里,林瓔觀察著自然,觀察著世界,將對它們的印象和感悟都儲存起來,而後慢慢融入自己的作品,為其注入靈魂。

面對女兒對於建築的痴迷和眷戀,林瓔的父母並沒有反對或者阻攔。相反的,他們還不斷地鼓勵她,給她建議和靈感,為她擁有自己的夢想感到驕傲。

這樣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讓林瓔的內心變得柔軟而細膩,在她的世界裡,萬物都有可愛的一面,人人都有享受自由美好的權利。

她的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她日後的作品風格,每每看到她的作品,都會被一種溫柔的力量包圍,感到溫暖而治癒。

仿佛每一個看過她作品的人都會越過痛苦看到希望,透過死亡看到新生。

連他的導師都曾給予她這樣的評價:「你的未來必將是光明璀璨的」。

對於林瓔自己來說,建築是她的生命,是她思想的延續和升華,她希望通過她的作品傳達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希望世界可以永遠和平美好。

中學畢業之後,林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耶魯大學建築學院。在這裡,她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博學又專業的建築大師,還有無數她曾經沒觸及過的作品和領域。

這些新鮮的養料讓她感到興奮和愉悅,她體內名為「創造」的因子開始不斷躁動,仿佛下一秒就要破體而出,搭建出一個令世界為之側目的作品。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和勤奮取經後,林瓔接到了學院提出的一項有關「死亡」的墓地設計課題,這讓她的人生徹底改變。

03 越戰設計碑,歐巴馬的頒獎

初出接到這個課題後,林瓔和其他的同學一起奔波在不同的墓地之間,進行實地勘測。希望可以從中找尋到不同的設計風格和靈感,設計出有意義又不落俗套的作品,讓那些逝去的人能夠以另一種形態「活」在世間。

不過現實總是要骨感一些,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後,林瓔還是沒有想好具體的設計方向,她覺得死亡也是一件隆重的事情,設計方向必須要與之相配。

恰在此時,一位同學拿出了「越戰紀念碑」的設計徵稿海報,這讓林瓔眼前一亮,她和她的同學們當即決定,就選越戰紀念碑這個最具挑戰性的主題進行設計。

林瓔和同學在實地考察中發現,紀念碑的選址正位於華盛頓雕像和林肯雕像的中間,位置十分巧妙。

彼時的林瓔腦海里閃現出一個大膽的念頭,既然華盛頓和林肯的雕像寓意著自由和新生,那麼不如將紀念碑的碑面朝向它們,讓這些亡故的將士可以直面他們的領袖,在另一個世界得到生命的永恆。

那麼具體應該是什麼樣呢?如果要面朝林肯和華盛頓的雕像,那麼要有一定的長度,最好是層次性的分開,這樣更加突出「生死」的兩面……戰爭是為了和平,那麼不應該以子彈和槍炮作為主要元素,需要包容柔和的圖案設計。

最終,經過無數個日夜的修改繪製,林瓔設計的越戰紀念碑終於完稿,當她將稿件拿給同學和導師看時,得到了他們一致的讚許。

可饒是如此,林瓔也只把它當做一次簡單的設計嘗試,從未想到過自己的作品會被政府採納,會變成一座真正的紀念碑,屹立在華盛頓的中心區。

要知道,那時的她不過21歲,才上大三,能從眾多大師的作品中脫穎而出,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發生的奇蹟。

然而還沒等林瓔從被選中的喜悅中回過神,關於她的種種質疑和侮辱被鋪天蓋地地席捲而來。

他們瞧不起她的亞裔身份,覺得她的設計是在侮辱美國士兵,那所謂的「生死」靈感更像一道醜陋的黑口子,喻示著災難的重演。

為了這座紀念碑的落成,林瓔遭受了太多的非議和恥辱,不過正如她自己所說:「當看到它的那一瞬間,發現和我腦海中的想像相似得驚人。」

一切的忍辱負重,都變成了雨過天晴;一切的堅持抗爭,都那麼的有意義。

也是及至此時大家才知道,原來這位天才少女竟然是林徽因的侄女,是林氏家族名副其實的大小姐。

可這,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林瓔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證明了她的才華與是誰的侄女沒有任何關係。

獲得榮譽過後的她並沒有驕傲和自負,反而變得更加沉穩有度,她將全身心都投入到建築設計之中,為美國和世界留下無數的經典之作。

美國《生活》雜誌曾將她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國人」與「五十位美國未來的領袖」;

2009年時她獲得美國國家藝術獎章;

2010年2月25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白宮親自為她頒獎……

林瓔不僅走出了家族的光環,姑姑的光環,還走出了世界對黃種人的判定。

04 影響喬布斯,加速了一個時代

如果說建築設計是她的興趣專業和工作職責,那麼能夠影響喬布斯,讓他開拓出一個全新的電子領域,就是林瓔的額外功績。

1983年,時年28歲的喬布斯在一次國際設計大會上與林瓔相識。由於兩人都對極簡的設計風格感興趣,有著共同的探討話題,所以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有一次,林瓔受邀參加喬布斯的蘋果公司,看到辦公桌面上都是一台台笨重的「大頭」電腦,覺得與他們追求的極簡風格相差甚大,便問喬布斯:「為什麼你們不把它做得薄一點兒?為什麼不做成平板的可攜式電腦?」

聽到林瓔問題的喬布斯瞬間恍然大悟,確實如此,如果可以讓電腦變得輕便易攜帶,出差辦公也可以不離身,那麼這將會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創新。

「那將是我的目標。」喬布斯鄭重地回答林瓔,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將林瓔的話變成現實。

2010年,蘋果公司的第一代iPad問世。它的出現,迅速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平板電腦的購買熱潮,讓電腦研發公司都將輕薄便攜奉為重要製作理念。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今天可以應用到如此纖薄輕巧的電腦機身,林瓔有很大的功勞。如果不是她的提問,也許平板電腦的革新還會推遲幾年或者十幾年,喬布斯可能也無法在有生之年看到iPad的問世。

都說「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我想林瓔熱愛的建築行業也是如此。

它的初級是建築物搭建,它的中級是療傷治癒人心,而它的高級則是跨越時光,守護國民。

很高興這世界上能有一個林瓔,有一個善良又極富創造和想像力的建築師,她為我們帶來的不止視覺上的美感和享受,還有心靈的蕩滌和清洗。

我想,以後再有人提及林瓔和林徽因的關係可能會這樣介紹:這是林徽因,國際著名建築師林瓔的姑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cc26562e6f78fe3428f089205f928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