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潤農科技:專注堅持13年,累計服務超600家智慧豬場

2022-08-01     35斗

原標題:專訪潤農科技:專注堅持13年,累計服務超600家智慧豬場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張玉潔。

生豬養殖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受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推動,我國生豬產業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趨勢。儘管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我國2019-2020年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明顯下跌,但農業農村部等多個部門均出台了相關政策支持產業發展,2021年我國生豬產量已恢復到豬瘟之前的水平,生豬供給情況趨於穩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統計,2021年我國生豬屠宰量達2.6億頭,同比增長62.9%,創下了五年內屠宰量新高。

豬肉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之一,在我國肉類消費中長期處於主導地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豬肉產量為5296萬噸,占主要畜禽肉類產量的59.59%。除此之外,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市場,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美國農業部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豬肉消費量約占世界豬肉消費量的46%,人均豬肉消費量約為世界人均豬肉消費量的2倍。

圖1:我國豬肉產量占全國主要畜禽肉類產量占比(2017-2021年)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上萬億的豬肉市場規模不僅關係著社會民生,還是國家安全的保障。現階段科技蓬勃發展,數字化技術逐漸進入各行各業,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幾經轉型,逐漸從散養模式發展為規模化養殖,智慧養殖技術的加持使該行業正站在一個全新的轉折點上。

深圳市潤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農科技」)深耕於智慧養豬行業13年,致力於運用領先的大數據、物聯網、AI視覺、智能機器人等技術打造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的智能豬場。

近期35斗採訪了潤農科技的總負責人劉南林,他為我們系統梳理了潤農科技的創業緣起、業務領域與發展規劃,仔細講述了生豬養殖行業的智能化發展趨勢。

潤農科技13年紮根生豬智能化,業務領域已覆蓋全產業鏈

潤農科技成立於2009年,公司總部位於廣東深圳,目前該公司人員規模67人,其中研發人員有29人,占比高達43.3%。劉南林告訴我們,創業初期潤農科技的投資方是一家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的飼料公司,對生豬養殖的智能化、規模化發展趨勢有一定判斷。並且早在2007年,潤農科技的前身團隊就擁有4000頭母豬的養殖規模,在去往歐美調研學習後,於2009年成立了潤農科技,從此決定紮根於生豬養殖行業。

目前,潤農科技的核心業務是四類解決方案:豬場數據管理、物聯網集成、智能飼喂和全鏈溯源。劉南林表示潤農科技的四大解決方案立足於不同層面和階段逐漸發展而來,最初是想通過自動化裝備減少人力成本,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之後隨著行業規模化、集約化的形成,以數字化作為支撐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和食品溯源系統應運而生。

(潤農孕豬寶 圖源公司官網)

首先是豬場數據管理。豬場數據管理可以系統地解決生產、管理、經營決策等記錄,依據問題,它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母豬存欄1000頭及以上規模的中小型集團公司。該解決方案圍繞「數據化、資產化和精準經營決策」三大理念展開。

該解決方案通過生產ERP管理豬群大數據分析等實時掌握豬群狀態,生產養殖過程的異常能夠及時反饋,從而達到「管好豬」的目的。除此之外,它還實行系統層級管理,收集和展示的數據能夠分層顯示,設備異常、生產異常、產能異常等問題也可以分類反饋,使管理者操作更便捷。最重要的是,豬場管理可以根據大數據進行模擬行情監測,讓管理者精準決策,真正做到管好經營。

其次是物聯網集成。該解決方案主要由生物安全管理智能環控、能耗視頻AI監管三部分組成。

一是生物安全管理系統。當人員、車輛和物資進入豬場時,該系統會對其進行智能監控和智能消毒,為豬場做一線的安全保障。二是智能環控系統,它運用無線傳感器等遠程設備對豬場環境進行實時感知和智能控制,能夠真正做到無人豬場,實現豬場物聯。三是視頻AI監管系統,首先它會對生豬的存欄及銷售過程進行監督,在數量和重量兩個維度進行管控;其次它還能夠進行AI視覺盤點和AI智能估重,24小時監控豬群生長曲線,守護豬群健康。

再次是智能飼喂。該解決方案通過性能測定站、電子飼喂站、單體欄精準飼喂器智能保育育肥一體機等硬體設備降低了生豬的養殖成本,用科學的思維及標準化的規程養豬,真正助力豬場生產降本增效。

(智能群養飼喂站 圖源公司官網)

最後是全鏈溯源。從生豬養殖、屠宰、零售到餐桌,該解決方案提供全程的可視跟蹤溯源,讓消費者安心吃肉。串聯區域或集團內的生豬全產業鏈,內部運營管理上,形成柔性敏捷供應;除此之外,線下門店的銷售精細化調配決策和數據自動統計分析,消費者用戶畫像,能夠進一步提升門店管理能力,賦能品牌豬肉「新零售」。

劉南林告訴我們,潤農科技成立至今已經累計服務了600多家養殖場客戶。科研補辦除了自身的近30人研發隊伍之外,潤農科技還與多所農業院校和科研院所有技術領域的深度合作。

力爭拓寬生態夥伴合作渠道,做好客戶價值提升工作

劉南林表示,智慧農業具有領域跨度寬和基礎薄弱等幾大特性,阿里、京東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進入該領域對農業有所幫扶。對傳統農業來說,數據薄弱是明顯痛點之一,在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進入過後會建立一套符合現代化的數據體系,融合產業要素,吸納科技、金融、鏈條參與者及C端用戶等各方力量,從而拓寬智慧農業的發展道路。

當談及非洲豬瘟,劉南林說道,2019年非洲豬瘟進入我國之後,間接地促進了我國智慧養豬行業的集約化和規模化,形成了產業變革的開端要素。

根據劉南林總經理總結,當前智慧養豬行業最大的痛點就是如何實現客戶價值提升,它依賴於解決方案企業的前期諮詢能力和後期的生產服務和輔導能力。面對農業智能革命的到來,劉南林認為智能、信息和裝備這三個要素形成了一個三角關係,現階段我們應該更加關注裝備這一要素。首先是因為裝備這個要素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能夠獲取更多信息向上形成智能,向下形成知識和經驗。其次,沒有科學、可靠和智能的裝備,無法將知識和經驗形成智能化的操作,進一步落地生產。然後基於裝備的改進改良才有後續的智能和信息化的普及。

(智慧養殖物聯網管理雲平台 圖源公司官網)

針對行業目前狀態,劉南林總經理總結了潤農科技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一是要時刻適應行業要素、規模結構和人才素質的變化,提高自身適應力,確保企業生存能力;二是要做更優質的解決方案,從而為客戶完成更有效的價值交付,實現企業價值;三是要拓寬各類生態夥伴的合作渠道,共同助力中國智慧養殖行業的產業落地,擴展潤農的未來發展之路。

著眼未來,潤農科技將重點打造智能化養殖產品線和促進全產業的數字化工作落地,繼續奔向潤農科技的初心使命:「讓養殖更輕鬆高效,保食品更安全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c8bfd18a386656ece53ae47f264a8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