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準備出院 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丁新年)都說「母子連心」,來自武穴的一對母子患上了同一種「心病」——房顫。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血管內科通過經導管射頻消融順利為母子二人恢復了竇性心律(正常心律)。
王先生(化名)今年41歲,半年前,王先生開始出現心慌胸悶、「心臟亂跳」的症狀,直到去年九月因腦梗至當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房顫。巧合的是,母親桂女士也有6、7年的房顫病史,同時伴有腦梗。「我以為是平時喝酒喝多了,也沒當回事。」「走幾步樓梯就很累、喘氣很急,還以為是年紀大了!」母子二人一直未予以重視。
3月28日,王先生通過朋友介紹,慕名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內科魯志兵教授團隊為母子倆進行了心電圖、長程心電圖、經胸心臟彩超、經食道心臟彩超等詳細檢查後,診斷王先生為持續性房顫,即房顫持續發作時間大於7天,而桂女士則為長程持續性房顫,即房顫持續發作時間大於1年。「房顫這種心律失常,通俗來說就是心臟亂跳,由於房顫發作時心房沒有收縮功能,血液在心房形成湍流,進而可能導致心房血栓形成,血栓一旦掉落有可能導致重要器官的栓塞。」管床醫生吳曉燕主任介紹。
在進行充分術前評估後,團隊決定為母子二人進行微創的經導管射頻消融術。3月30日、31日,分別在2個多小時的射頻消融手術後,心血管內科魯志兵教授、何勃主任團隊成功為母子倆恢復了竇性心律(正常心律)。
何勃主任介紹,房顫患者腦梗的風險較普通人增加5-6倍,房顫長期發作還可能導致心臟擴大、心功能下降、運動耐量減低等後果。房顫可簡單分為陣發性房顫和持續性房顫,後者持續發作時間更長,射頻消融手術中需要消融的部位更多、範圍更大,手術時間也相對更長,難度更大。桂女士和王先生母子倆都是持續性房顫,且桂女士是長程持續性房顫。針對持續性和長程持續性房顫,除了導管消融外,中南醫院心血管內科還率先在華中地區開展Marshall靜脈無水酒精消融,進一步提高持續性和長程持續性房顫導管消融的遠期成功率。
目前,母子倆術後恢復情況良好並已於4月3日出院。「現在心不再「亂跳了」,也平緩多了!」出院前,王先生激動地說道,「感謝中南醫院心內科醫護團隊,給我和母親『吃下了定心丸』!」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魯志兵教授介紹,房顫導致的腦梗占所有腦梗的20%,如有突發心慌胸悶、「心臟亂跳」的症狀請及時就醫。一旦診斷為房顫,建議儘早採取節律控制措施,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降低房顫的危害。目前臨床上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的主要手段為藥物治療和導管消融治療,但因藥物治療需要長期服藥且存在肝功能損害、甲狀腺功能損害等副作用,因此如果條件合適,建議患者儘早選擇導管消融手術。目前中南醫院心血管內科持續性房顫導管消融的成功率接近90%,為廣大房顫患者帶來了福音。此外,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都是房顫的危險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最簡單的「護心」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