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回暖後,最讓人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2023-02-20     品橙旅遊

原標題:旅遊回暖後,最讓人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品橙旅遊】歷經三年疫情磨難,旅遊業迅速回暖,但是就在不久前,最令人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不合理低價游的死灰復燃。

為了打擊不合理低價游,多省揮起監管大棒,但是不合規旅行社僅僅是這一現象的冰山一角,想要根除旅遊頑症還需更多手段。

捲土重來的低價游

2月初,中消協發布了《2023「春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春節期間消費者吐槽主要集中於文化娛樂、餐飲消費、景區旅遊三個方面。「目的地餐飲價格虛高」「景區安全及管理問題」「天價客房」紛紛上榜,此外,旅行社導遊辱罵遊客事件捲土重來,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隨著事件的曝光,雲南、桂林、黑龍江等省重拳出擊,約談、罰款、吊銷執照、公布黑紅榜……一系列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措施紛紛出台。

雲南公布重點監管旅行社名單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據業內人士表示,旅遊行業的矛盾、投訴和違規八成都是因為「低價」,而從2017年開始,雖然管理部門一直對不合理低價進行查處,但收效甚微。

「每年3-4月份,大家為了搶占市場都會大力鋪客戶、打低價牌。主要產品就是目的地500公里以內的城市以自帶車形式去走。地接社拿客流量和景區談低價政策衝擊市場,地接社全部賭的是客人二次消費,購物不強制,自費項目再推一推,不賠錢就行。雲南、桂林都是這麼走,一般進的店就是玉器、乳膠絲綢、銀器等。」西安當地一家地接社總經理表示,今年他們已經推了很多客戶的低價團邀約,一是企業不掙錢、導遊會抱怨、客戶體驗不好,但更重要的是「沒那麼多錢賠」:299元西安三日游,100元北京一日游,肯定是不夠成本的。

雖然有人不接,但也有旅行社會接,一些旅行社主推低價游搶占市場,雖然不掙錢,但也搶占了很多資源,導遊、住房、餐廳……等過了4月,資源充足了就可以正常做業務了,把沒業務的旅行社徹底擠死。同時政府看到你發了這麼多團,給當地帶來了這麼大的流量,評個「模範標兵」,各種採訪就上了。雖然沒賺到錢,但賺了資源和名氣 。

「其實做不做低價團,和各個企業的選擇不同。像我們正規旅行社,肯定不會做這種低價團,而一些消費者也會選擇高旅遊體驗的產品,我覺得沒必要怪什麼,這是一種客觀存在。」某旅行社總經理認為,低價游成勢背後原因很複雜。

幸福的旅遊千篇一律

低價團「病因」各不相同

從整個消費鏈條來看,可分為供給端與消費端。

以低價游產品來看,消費端的成因並不複雜,就是想「占便宜」「薅羊毛」。對於大量觀光游遊客來說,旅遊越便宜越好,哪怕知道你這中間有貓膩,也願意去浪費那個時間,反正你說出大天來我不買,你罵幾句你就罵,我只要拍照留念就算是到了一個地方旅遊了。「對於消費端來說,低價游的出現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國民收入偏低導致的,像年均4000美元的收入人群,他關注的大多數就是吃喝等生理需求,對於更高層級的文化需求、情緒消費、精神消費關注度不大,投射到旅遊也是一樣的,你別談品質、就談談行程就行了。」某業者說。

但有人不同意這一觀點,某資深業者表示,市場需求是被刺激出來,對於低價旅遊的需求不是正常衍生出來的需求:「旅遊本來就是精神需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追求的」!

攝圖網

如果從供給端來看,問題更多。

有業者對品橙旅遊表示,很多組織低價團的企業並非旅行社行業,多為跨界而來,市場強推低價游。沒有任何售後負擔,就是一錘子買賣。「你看到有幾個正規旅行社發低價團?現在社區旅遊的那些免費雲南團,保險公司的免費或者幾百元的雲南團,怎麼查,怎麼管?他們就不是旅行社。政府相關部門只能監管旅行社,跨界而來的連營業執照都沒有的人,無法監管。旅遊消費都被這些跨界而來的運營者用低價提前透支了。」

此外,也有一些專搞低價游的企業手中握有幾十個購物店和旅行社資質,「隨便你查,他隨時換」。

還有部分行業內部人士認為現在的旅遊執法力量薄弱,有政策,沒有人力,同時違法成本太低,無法動其筋骨。某個旅行社總經理反問道:「聯合執法必須有線索,有證據,沒有正式合同就既沒線索也無證據。即使被抓,罰一千,他利潤是十萬,你說他怕你罰嗎?」

而針對今年旅遊亂相的發生,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表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過去三年旅遊消費大幅度下降,很多產業鏈上的公司都支撐不住,一些酒店、旅行社,甚至導遊紛紛都轉行或者是停止營業了。而今年春節旅遊消費情緒又非常充沛,所以一下子出現了報復性消費,這樣就造成了供求的不平衡,同時一批經營者有機會主義思想的存在,降低了服務標準。另外,原有產業鏈的一些供應商退出了以後,一些新進入的旅遊服務商對這個行業不熟悉,對旅遊市場法則等沒有清晰的了解,做起了擾亂市場秩序的事,所以最近是一個高發期,急需市場的整治。相信經過一段時間,供需雙方都修復了之後,很快能夠恢復正常秩序。

整治低價游真的無解?

2022年8月12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加強行業監管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部分地區「不合理低價游」、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導遊強迫或變相強迫購物等違法違規現象加強行業監管,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秩序。《通知》明確,要堅持源頭治理、抓早抓小,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部署。要堅持綜合執法與信用監管相銜接,對違法違規的企業和個人依法依規開展失信主體認定、實施信用管理措施。

攝圖網

這只是近幾年來對於低價游治理的文件之一。

「除了政策,還需要提高旅行社門檻,不是誰都能註冊旅行社,同時要建立公約,由協會來監管,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自行監督,旅遊者舉報重獎 ,舉報查實重獎!一個月之後,就沒有低價遊了。」某旅行社總經理說。

但更多的業者紛紛表示,僅靠旅遊主管部門的治理可能是「低效」的。

「在景區開玉石店,誰讓你開的?工商管理部門對他們的情況不了解嗎?這個事情肯定不是旅遊一個部門能解決的問題,如果別的部門不作為的話,其實旅遊管理部門也沒用。」某業者說。

也有專家認為,遊客和旅行社之間產生這種矛盾,旅行社協會應該發揮一定的作用,省際之間的旅行社協會可以開展合作,不同的協會之間也可以展開合作,比如說景區協會與旅行社協會的合作,共同幫助消費者來維權,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低價團的問題。

當然,更多的解決方法是需要旅行企業內部來進行的。

西安業者就表示,疫情三年,旅遊市場發生了改變,其中重要的就是「分層」更為明顯了,即追求高品質的客群起來了,另外低價團的需求也在放大。這就要求旅遊企業針對不同客群設計不同的產品,同時也要有一定的旅遊公共服務來滿足低價人群的需求。

近日,中國旅遊研究院公眾號特別發布了院長戴斌在《旅行社管理》(第五版)所撰寫的前言,這裡面就有對於「旅行社產品的定義」。文章中說:「什麼是旅行社的產品?過去的教科書給出的標準答案是包價產品、半包價產品、小包價產品和單項服務。這個定義是典型的『地接 + 團隊 』的視角,未來的旅遊產品必須,也只能從旅遊市場和消費需求出發,系統導入『研發 + 銷售 』『散客 + 目的地生活方式 』的全新視角。從遊客對美好旅程的全新期待和目的地美好生活的體驗看,旅遊市場從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化產品,也沒有一去不復返的消費需求。好的旅遊產品是設計而不是模仿出來的,高品質的服務是與時俱進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可以有效滿足既有的旅遊與旅行需求,也可以通過宣傳和廣告的方式讓創新產品進入遊客的消費清單。因此,新時代的旅行社或旅行商管理教科書必須全面導入產品思維,告訴學習者通過什麼樣的產品能滿足消費者的旅遊需求。」

正如前文所述,低價產品是不是人們的需求?是。但是現有的低價游產品模型一定是錯誤的、有害的,它傷害的不僅僅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也傷害了人們對於旅遊的認知,主要是裡面還涉及到購物欺詐、違法成本等各方面問題。

要解決這一問題當然不可能憑藉一時之力,也不是某個部門可以完成的,這需要旅遊上下及相關所有部門的合力,把旅遊是「品質生活、精神滿足的重要組成部分」觀念深入人心,同時找到更多方法,讓不合理低價游永遠從我們的行業中消失。

但是,我們也不禁發問:不合理低價游,還需要幾個三年才能消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bb3f5ebe702fff235c119cf3194b1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