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是芳香甜品故事的開始。
「雖然喺度開咗20年,但佢以前系「芬芳」黎噶」
# 001
從同福路開到十三行,還有街坊在追隨
聽著芳香甜品這名字,是不是有點耳熟。沒錯,它的原店就是芬芳甜品,位於同福路,靠近市二宮的位置。
1982年,芬芳甜品在同福路開店,大叔還是店內一分子。
經營10年左右,大叔選擇跳出來,在靠近十三行的地方開一家名為「芳香甜品」的小店,好幾批老街坊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從河南跑來這裡捧場。
*大家習慣稱廣州珠江以南的地方為「河南」
\\\
開店20多年了,裝潢還是當年的模樣,褪色的菜單、被刮花的瓷磚,一道道歲月的痕跡印在上面。
還有一個沉迷探老字號的原因,那就是它們都存放著許多舊物。
青瓷碗、老式座機、手寫點單紙、銹漬斑斑的煎鍋,還有大叔阿姨們用的不鏽鋼水杯...如今,這些「老傢伙」是越來越少見了,甚至在老一輩家庭也見不到...
為了做傳統綠豆沙,大叔還特意買下兩罐新會陳皮。這媽媽專屬的味道,他給到了。
一眼望去,店員都是4、50歲的阿姨,從開業那年呆到現在。她們之間的關係,已經不是普通員工那麼簡單,而是感情意義上的一家人了。
「我哋們冇員工同老闆呢樣野了,大家好似一家人咁,一d都唔拘謹...」
「我從果邊跟過黎噶,做到宜家」
「開(店)果年,我就喺度做啦,數落都廿幾年了...」
不太忙的時候,跟姐妹一起分裝、聊天,一到飯點尖峰時段,各忙各的,這種自在、不受約束的感覺,只有老店才有。
雖說,芳香甜品只有20多年的營業時長,它卻飽含了40年的人情味。
# 002
每天6:00前,要打點好一切
清晨6點,大家仍在睡夢中,而大叔、阿姨早已在店裡做好準備工作。
煎餃、鮮肉雲吞,幾乎是每人到店點一份,所以開店前就要打好第一批肉餡,將一部分餃子、雲吞包好後,立馬放到冰箱保存,等待客人到來。
煎餃是最受歡迎的,加上早上都是做街坊生意,所以對於大家到店的時間,阿姨們是再熟悉不過了:大概6點多快7點,就該下鍋煎餃子了。
韭菜餃、玉米餃各半,將大鍋塞得滿滿當當!這畫面,完全能增加視覺滿足感!
下冷油煎幾分鐘後,再加水燜8分鐘,直至水分蒸發完,這樣底部就是金黃焦香的。
「坐低等啦,仲有幾分鐘,唔使急~」
第一爐煎餃完成,糖水、豬腸粉製作好後,今日份營業也開始了。
# 003
20多年了,還是熟悉的味道
有人喜歡早上來一份煎餃、炒豬腸粉,打開空虛一晚的胃;有人追求清淡,就想來一份熱騰騰的粉面、水餃,各有各的習慣...
在芳香甜品不只有甜品,還有記憶中的小吃。
- 香煎鮮肉韭菜餃 -
16蚊/10隻
光看表面確實不漂亮,形狀不一、褶皺不均勻,但這往往是手工餃子特有的「設計」,是一種不完美的美。
...
他們家的是傳統廣式煎餃,因為加入清水燜煎,並只煎單面,底部都是被煎得金黃髮硬的狀態,這樣吃著才更加香脆。
最經典的莫過於鮮肉韭菜餡。高溫燜煎,讓鮮肉滲出更多油脂和汁水,口感上變得格外多汁香嫩。
- 香煎鮮肉玉米餃 -
16蚊/10隻
鮮肉玉米餡的尤為飽滿,每個都是圓滾滾的小胖墩。
雖然裡面的玉米不夠多汁,但勝在豬肉部分彈牙爽滑,與底部焦脆的餃子皮相互配合,吃著更加上癮!
//
吃煎餃配辣椒醬才是正道!店裡自製的蒜蓉辣椒醬,蒜香、辣椒香都相當沖鼻!
- 醬爆腸粉 -
8蚊
豬腸粉用辣椒、辣醬混合爆炒後,表面被裹上誘人的油光,讓人不禁咽了咽口水。
小時候總喜歡卷開豬腸粉,蘸上盤裡的醬汁再吃,這才能將薄、滑、辣3種口感一併釋放。
- 蓮子百合紅豆沙 -
8蚊
紅豆沙用的是老一輩的傳統配方。放入百合、大顆蓮子,讓糖水更加清甜。
長時間熬煮,紅豆被逼得爆開花,整體有些綿滑起沙的口感。
- 傳統糖不甩 -
8蚊
傳統的糖不甩,會在煮好的黑芝麻湯圓上撒入花生碎、白砂糖。
剛入口時,第一下是花生的脆,其次是湯圓的糯,最後用舌尖一頂,才是黑芝麻緩緩流出的沙沙口感。
///
很多同期的老店都慢慢消失,它卻堅持著。
是自己的堅定,也是街坊的支持,讓芳香甜品一直走下去。希望味道也能一直傳下去。
芳香甜品
店鋪地址:越秀區人民南路34號(近十三行)
交通指引:地鐵6號線一德路站A口步行610m
營業時間:06: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