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決定PICO去留的10分鐘

2023-11-07     VR陀螺

原標題:深度 | 決定PICO去留的10分鐘

文/VR陀螺 冉啟行

「感謝關注支持,我們對 XR 行業長遠抱有信心,會面向未來持續投入。」PICO CEO 周宏偉對 VR陀螺表示。

11 月 7 日上午 10:00,位元組跳動旗下 XR 業務部門 PICO 舉行了一場全員會議——這場會議前一天被內部職員稱為「決定 PICO 生死的一場會議」。

然而,本次會議卻出乎意料僅有 10 分鐘時間,不過卻包含了組織架構調整、人員變動等大量信息,PICO 業務主要負責人 、PICO 創始人 Henry(周宏偉)代表發言,HR 也參與其中。

這次調整是 2021 年位元組跳動收購 PICO 以來最大的變動,VR陀螺與多名 PICO 同學進行了交流,以深度了解本次調整的前因後果,以及更多內幕。

圖源:網絡

兩大重點調整

涉及OS, 內容運營市場

重點一,調整--OS團隊納入位元組中台。作為本次最大的部門調整之一,PICO 移動 OS 團隊將併入位元組跳動產品研發和工程架構中台,以加強 OS 核心技術研發的中台投入和統一管理。

換言之,PICO 移動 OS 團隊被分拆到了位元組跳動,不再歸 PICO 管理。軟體是位元組跳動的強項,而硬體則是 PICO 優勢,這個調整毋庸置疑。

據悉,PICO OS 產品負責人、開發者負責人目前由前小米 VR/AR 高級總監,PoliQ 創始人馬傑思負責。馬傑思對於目前 PICO 的情況未予置評,但相關人士向 VR 陀螺透露:「OS 是比較底層的長期重點業務,(這次)影響不大。」

在此前 VR 陀螺的系列報道中,馬傑思在 2022 年上半年加入 PICO,時任 PICO 社交中心負責人,旗下 Vyou 團隊也整體併入 PICO。

在 2022 年,PICO 4 系列新品發布會上,馬傑思作為社交中心負責人正式宣布 PICO 推出自研一方社交應用《輕世界》,主打輕社交娛樂,對標 Meta 同類型應用《Horizon World》。目前來看,馬傑思的主要工作再次進行了調整。

圖源:網絡

重點二:裁員--內容、運營、市場成重災區。作為 PICO 本次組織架構調整,人員變動的重災區,PICO 將對內容、運營和市場進行重點優化。外界普遍傳言稱本次裁員比例或達到 80% 以上。

PICO 相關人士向 VR陀螺透露相關數據顯示,比例並未如此之大,或在 50% 左右(需注意:此前 PICO 已經歷過一輪裁員,比例為 20%-30% )。除上述重點部門外,其餘部門如 B 端業務等也面臨少數指標。

事實上,本次裁員還未正式公布相關名單,優化工作將從本周正式開始,PICO 員工仍在等待 面談。早前透露的消息稱,PICO 離職大禮包為:N+1+年終獎+期權回購。

據 VR陀螺獲悉,自 PICO 納入位元組跳動體系後,大面積擴張,不僅僅表現在整體團隊超 2000 人,還有對於硬體研發、內容生態、市場推廣等各方面的大力投入。

圖源:網絡

硬體、技術研發的投入較難計量,但內容生態與市場推廣方面,倒是有幾個案例可以一窺 PICO 的巨量投入。

市場推廣方面,PICO 早期在在位元組跳動旗下短視頻平台抖音上大力推廣。2022 年 2 月份,在由 PICO VR 發起的#玩 VR 選 PICO #的抖音話題中,當時相關參與視頻達到了近 200 個,累計播放量超過了 2 億。參與的網紅包括千萬粉絲網紅「河馬君」、「萬寧叔」、「衝浪達人阿怡」等。根據巨量星圖數據顯示,抖音千萬粉絲達人 21-60s 的視頻報價一條均在 30 萬元以上。

除了一眾網紅的宣傳以外,PICO 還邀請了不少明星大咖嘉賓為其造勢。2022 年春節期間,演員張晉&蔡少芬、楊迪、奧運冠軍楊威等紛紛在抖音平台上以#花式 VR 過新春#為話題,別樣宣傳 PICO,相關視頻播放量也是超過 1.1 億次。

PICO 4 發布期間,其還正式宣布音樂人竇靖童(王菲之女)、桌球名將孫穎莎擔任 PICO 4 代言人,而這些代言費用無疑都在百萬元級別。這裡還有括諸多科技媒體,以及三方 up 主的鋪天蓋地的推廣。

PICO 4代言人竇靖童 (圖源:網絡)

PICO 對於內容上的投入也非常之大,拋開一些小團隊開發的內容,可能引入價格數十萬美元不等,偏頭部的 XR 內容幾乎達到了 500-2000 萬美元起步。

據 VR陀螺最新一期周報統計,PICO 4 上的應用內容總數已達 561 款,其數量甚至超過了Quest 的 532 款(不含App Lab),為VR一體機中自有應用商店內容最多的一家品牌廠商。

除引進內容外,PICO 還大力發展「PICO 視頻」,試圖打造另一個 VR 中的「抖音神話」,將 VR 直播、VR 短視頻引入其中。為了打造更加差異化的內容,PICO 還邀請了鄭鈞、汪峰、A-SOUL、李玟聯合打造了一場又一場 VR 演唱會/虛擬演唱會,確確實實做出了一些創新。

知情人士透露,PICO 在內容生態建設方面,保守估計已達到幾十億人民幣。

內容生態建設,對於產品或用戶擴張來說都極其重要,這一點在早期的安卓、iOS 上已然證明,無需多言。而 PICO 的投入,顯然也符合正常 3C 產品的成長邏輯,只是市場銷量來得似乎更慢一些,不足以彌補其投入。

圖源:網絡

原因:投入產出比太低

XR市場不成熟與IPO計劃

VR陀螺保守預估,自 2021 年 PICO 被位元組跳動收購以來,已投入超 200 億人民幣(含 90 億收購額)。

而 PICO 形成的回報卻只有 1/10 左右,PICO在2022年的銷量約80萬台,總營收近 20 億元。而 B 端方面的數據,雖然 ROI 更高,年收入也在數億元級別。

大廠對於短期內較難快速增長的業務,向來很難持續投入,位元組跳動也不例外。PICO 是張一鳴親自點名的業務,也是其點頭要調整的業務。

早前有消息稱位元組跳動調整 PICO,或與其準備上市有關。今年 4 月,位元組跳動任命了新的財務長(CFO),由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高准(Julie Gao)擔任。同時,位元組跳動在香港的公司也改名為抖音集團。這些接連的舉動被認為,該公司正重新考慮,將抖音等國內業務獨立作為抖音集團赴港上市。

圖源:網絡

抖音集團一旦準備 IPO,其相關數據就會進一步公開,而站在投資者的角度,顯然不希望這家公司在業務上,有持續且大額虧損的存在。而 PICO 顯然就成為了抖音集團 IPO 的第一刀,這或為公司戰略層面調整 PICO 的原因之一。

對比Meta,雖然兩家網際網路大廠都是靠收購公司來布局 XR 業務,但相比扎克伯格對於元宇宙和 XR 的「執念」,連續多年投入數百億美金砸技術和市場,張一鳴卻似乎只是作為 PICO 的收購者,並沒有真正的躬身入局,也極少對外提及他對 XR 的態度。沒有自上而下的「信念」,PICO 走到今天或許並非偶然。當然,這中間還有被併購早期位元組團隊與 PICO 團隊之間的磨合、團隊管理關係複雜、國內外市場受眾差異、技術創新土壤以及公司早期對於市場過於樂觀等諸多因素。

據知情人士透露,張一鳴認為 XR 還不太成熟,投入產出比較低,整個產業和市場並沒有準備好,所以下此決定。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看,最為關心的是 PICO 是否會繼續下去。雖然本次業務調整較大,但是公司整體的硬體核心技術、OS 都保留了下來,PICO OS 的後續系統的持續更新顯然會繼續,但在內容引進方面可能會更慢一些,或開放其他生態戰略。

硬體方面,據 VR陀螺獲悉,PICO 在明年原計劃準備兩款 XR 硬體的發布,但因本次調整較大,原硬體發布計劃或面臨推遲。

圖源:網絡

與手機廠商「統一戰線」

回歸理性繼續「苟」

筆者堅信,調整是為了更好的出發。

今年 7 月,蘋果 Vision Pro 橫空出世,無疑再次證明了 XR 這條技術路徑的正確性,未來的革命性的巨大潛力。

回看 PICO 本次的業務調整,無疑是將激進擴張的戰略,回歸到了理性,PICO 也再次回到了原來那個小而美的 PICO。

於產業而言,PICO 被收購的這兩年時間裡,無疑推動了整個中國 XR 產業鏈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底層供應鏈技術到算法的突飛猛進,並且 PICO 在市場上的大力推廣投入也增強了大眾對於 XR 認知。

正如周宏偉在本次大會上所言:「今年以來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整,在現在看來還不夠及時和有效。經過慎重考慮,我們計劃接下來對PICO的組織進行一些調整。總體思路是更好地聚焦在硬體和核心技術的長期探索和突破上,PICO在保持正常運營的同時,會下更大的決心在長期價值點上加強投入,在其他方面短期內縮小投入。」

圖源:網絡

PICO 這條戰略路線,與國內其他已布局 XR,但未有大動作的廠商如出一轍。實際上,蘋果發布 MR 產品的消息,圈內多年前就早有傳聞,而手機大廠們也大多暗潮湧動,默默蓄勢待發,即便如今蘋果 Vision Pro 已經面世發布,VR陀螺了解到的消息也是,大廠們依舊沒有選擇激進的方式跟進,仍在默默觀望,包括華米OV、三星等。

華為在 2021 年發布了分體式 VR 硬體華為 VR Glass 6DoF 遊戲套裝,2022 年發布分體式 XR觀影眼鏡華為 Vision Glass,其在 VST 技術上也一直都有打磨,但未有相關特別創新性產品露出,相關生態也未大力 PR、布局,相對保守。

而 OPPO 雖在今年 6 月推出了 MR 頭顯「OPPO MR Glass」,但由於部分原因,目前僅為開發者版,並未針對 C 端開放。vivo 更是保守,傳聞內部已有多款終端儲備,但仍未對外發布任何產品。

這樣「苟著」不無道理,蘋果 Vision Pro 發布後雖然很快讓 XR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但市場也很難在短時間內一觸即發,供應鏈、內容、生態、市場、場景以及用戶認知都需要時間沉澱,正如早年的智慧型手機一樣,從產品定義到真正落地應用需要重新普及,甚至 XR 這條路會比智慧型手機以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更艱難。

庫克前段時間被問及是否認為 Vision Pro 的發布和消費者教育過程,最終會與 AirPods 和 Apple Watch 類似,其回答:

「我會說不,從來沒有像 Vision Pro 這樣的產品,所以我們特意在我們的商店中推出它,這樣我們就可以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最後一英里上。我們將提供在商店裡進行演示,這將是一個與普通的『拿了就走』的過程非常不同的過程。」

即使是蘋果這般體量的消費電子企業,也深知 XR 推向市場的難度非同一般,需要專門為其制定不同的市場策略。

PICO 的調整,本次的調整也更符合當前 XR 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體量,保留核心技術團隊,慢慢打磨技術與產品,靜待市場爆發。

最後,特彆強調 PICO 沒有退出 XR 市場,仍是中國最大 XR 品牌,中國 XR 也沒有就此消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b28eac6a1762e41a5f193784fb0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