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醫藥 | 保乳及重建治療持續進步,助乳腺癌患者清除癌細胞也不失美麗

2023-12-21     搜狐健康

原標題:搜狐醫藥 | 保乳及重建治療持續進步,助乳腺癌患者清除癌細胞也不失美麗

圖說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炅教授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編輯 | 袁月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和社會觀念的發展,乳腺癌患者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的提升。如何在規範治療的基礎上保留外觀的美麗?近期在上海舉辦的以「生命·述者」為主題的媒體邀約會上,多位乳腺外科領域專家就 「探尋賦患者以生命、更賦患者以力量的答案」為話題開展討論。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炅教授回憶,過去的乳腺癌治療只關注把癌細胞清除乾淨,卻忽視了不完整的軀體對患者帶來長期的精神創傷。如今乳腺外科醫生要把自己從美麗的「破壞者」轉換到美麗的「創造者」:傳統的全乳切除以及淋巴結的完全清掃的確可以幫60%甚至更多的患者獲得治癒的機會,但從長期來看,是否真正治癒了她的身心?

吳炅說,無論乳腺癌治療理念和技術如何變化,乳腺外科醫生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給患者帶來最佳的治療結局。對於可以保乳的患者,我們開展保乳治療、前哨淋巴結活檢;對於不能保乳的患者,我們也逐步去學習和掌握乳房再造技術。我們也集中許多精力進行專科培訓和學術探討,希望我們的堅持能為更多患者保留一個完整的身體,讓她們的軀體和心靈都不再殘缺。

圖說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厲紅元教授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厲紅元教授表示,乳房是女性美的象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己作為一名乳腺外科醫生的起點是「乳房根治性切除術」,但女性患者失去乳房後嚴重的心靈創傷,引發了自己對於乳腺癌治療手段的深刻反思。

因此,厲紅元教授多年來深耕於乳腺癌保乳的腫瘤整形領域和乳房重建工作,幫助患者保留美麗,重塑自信。經過外科醫生十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乳腺外科治療技術得到了顯著提升。目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保乳術加乳房重建達到50%以上,乳房重建方式的多樣化也不斷為患者帶來福音。醫療技術的發展正在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滿足個性化需求,提升她們的生活質量。

圖說 / 山東省腫瘤醫院王永勝教授

山東省腫瘤醫院王永勝教授表示,除保乳和乳房重建以外,淋巴結的處理是乳腺癌手術的另一關鍵。對於淋巴結沒有轉移的患者,淋巴結清掃在治癒疾病上沒有太多價值,損傷患者淋巴系統的同時,還會帶來諸多不良反應和併發症,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的引入成為乳腺癌患者的新希望,幫助沒有淋巴結轉移、甚至是前哨淋巴結只有1—2枚轉移的乳腺癌患者避免清掃。」

王永勝介紹,隨著乳腺癌創新治療手段的發展,有許多方法給患者帶來了更大程度的獲益,例如在三陰性乳腺癌中,化療聯合免疫新輔助治療後,pCR率可超過60%,就醫時有腋窩淋巴結轉移的也可以通過新輔助治療避免腋窩清掃手術。

乳腺癌治療理念的轉變,腺癌保乳治療、乳房重建治療以及前哨淋巴結活檢的發展,讓女性的美麗得以留存,而患者自信的回歸則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楊犇龍教授表示,用手術治癒身體,但同時也要治癒患者的心靈。身為科普達人的如何與患者建立信任感,與患者成為朋友,是所有醫生一直探討的話題。新媒體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極好的機會。通過科普拉近醫患之間的關係,改變患者對醫生的刻板印象,對雙方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乳腺外科醫生將繼續努力,保護患者的身心,重燃生命力量。

上海電視台的紀錄片《人間世》導演秦博先生認為,生命,述於心、術於行。除了患者治癒後的熱切反饋對於醫務工作者來說是興奮劑,不斷激勵著醫者用專業的水準和更加嚴謹的態度,用心治癒身體,用愛治癒心靈。如果說「醫術是治療生命的藝術」,那麼,「藝術是治癒生活的醫術」。從紀錄片的觀察視角,只有互相了解才能互相關心。有賴於醫學上的進步,一點一點的變化給到癌症患者更多的希望,每一年往前走的幾步就是大家感覺到的希望,讓一些人的命運發生改變。

圖說 / 生命·述者媒體邀約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a72a2b210b6cfd308895ed73057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