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高溫紅色預警後,頭道秋雨終於要來了!明日出伏,這些養生禁忌要知道

2022-08-24     四川名醫

原標題:13個高溫紅色預警後,頭道秋雨終於要來了!明日出伏,這些養生禁忌要知道

昨天

成都市氣象台對8月11日13時40分

發布的高溫紅色預警信號進行第12次確認

成都市氣象台2022年08月23日10時00分對2022年08月11日13時40分發布的高溫紅色預警信號進行第12次確認:預計成都東部新區、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成華區、金牛區、高新南區、高新西區和青白江區的全部鎮(街道)未來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請注意防暑降溫。

據成都市氣象台統計

此輪高溫天氣已導致

成都14個國家氣象觀測站

最高溫創歷史新高

其中

簡陽市國家氣象觀測站

8月21日最高氣溫43.4℃

也成為成都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溫

四川經歷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夏天

據四川省氣象台統計

全省平均最高氣溫

為有氣象記錄以來 最高

全省平均高溫日數

為有氣象記錄以來 最多

全省平均高溫持續時間

為有氣象記錄以來 最長

全省平均降水量

為有氣象記錄以來 最少

成都哪天退出高溫群聊?

本周有幾輪降水過程?

不過,「超長待機」的高溫天氣

終終終終於迎來了轉機!

從最新的氣象資料分析

從8月26日開始

成都日最高氣溫將逐步下降

28日前後出現大範圍強降水的可能性較大

四川盆地夜雨特徵明顯

也就是常說的「巴山夜雨」

預計26日開始到28日高溫天氣

自西向東逐漸減弱結束

體感將逐步轉為較為舒適

期盼已久的秋雨和「出伏」一起來了!

今年,8月25日正式「出伏」,

宣告這個難熬的「超長版三伏天」至此結束。

從這天開始開始到9月23日(秋分),這中間的30天, 是一年中氣溫波動很大、很頻繁的時候。

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也正是這樣的氣候條件, 對人體血壓、情緒、內分泌等等的有所影響。加上古人總結一句話,叫「一夏無病三分虛」,造就了出伏後「兇險」的30天。

出伏後,一定記住「五不要」!

不要太早去晨練

出伏後的初秋時節,溫差逐漸加大。

有些人夏天習慣四五點鐘就外出晨練,此時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讓早晨本已較高的血壓上升更快, 從而增加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不要穿短褲背心

出伏後,早晚比較涼快。不要穿短褲背心之類太清涼的衣服,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

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 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不要整夜開空調

出伏後使用空調要十分注意,儘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 即使要開最好定時。

以免半夜時,空調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內臟、經絡和骨關節, 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不要熬夜睡得晚

出伏後易「秋乏」。為了緩解秋乏,需要早睡早起。

較之夏季,增加1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或者通過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一般來說,晚上10點半就應該上床睡覺了。

不要不渴不喝水

出伏後,出現高溫天氣的次數依舊不少,身體水分大量蒸發。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飲水量1200毫升。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半夜醒來也可適量補點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出伏後,養生最關鍵的「8個一」!

喝一杯秋飲

火箭軍總醫院中醫與康復醫學科石鵬展曾介紹到,夏末初秋,單純靠多飲水,往往很難解決人體對水分的需要。

大家可以加點秋季特色飲品,泡水代茶飲,此時比較適合泡水的有百合、麥冬、枸杞子。

以這三味藥打底

咽喉不適者,可加木蝴蝶、胖大海利咽解毒

脾胃虛弱者、大便溏泄者,可加陳皮、太子參健脾化濕

淤血重者,可加紅花、川芎

做一次泡腳

中醫養生瑜伽老師迷羅曾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初秋還是悶熱,但是夜晚已經有些涼意,伏夏的暑氣將要退去,可是很多人的內熱卻遲遲不能下去。

教您一個方法:一把艾草葉,兩小勺鹽,每晚泡泡腳,連泡一兩周,可以很好的退內熱, 降虛火。

//

具體做法:先用開水泡艾葉,等顏色深了,藥味重了,加入涼水調溫,放入鹽,水溫比體溫略高就好,不要超過四十度。

泡上 二十分鐘左右,待額頭出汗就可以了。

吃一根蘿蔔

蘿蔔是秋冬季節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更有人將蘿蔔稱為「小人參」。

中醫認為,蘿蔔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便、生津止渴、補中安髒等功效。

吃一顆柚子

雲南中醫學院方劑學教研室主任秦竹曾談到,柚子被稱為「秋季之佳品」,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是梨的10倍,檸檬的5倍。

柚子能有效提高呼吸道粘膜免疫因子,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

方法:剝去外皮生食,或絞汁、也可以做成柚子茶飲用等,每天三次,每次200~500克左右(兒童減半)。

按一組穴位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戴奇斌曾提醒到,居家做做穴位按摩,降服「秋老虎」,幫助強身健體保平安。

圖片來源:健康時報

祛燥:按迎香穴

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點揉迎香穴具有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的作用。

方法: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約0.5寸、鼻唇溝中。按摩前全身放鬆、舌尖抵上齶,指尖點於迎香穴,順逆各揉搓20~30次,以發酸、發脹、發熱為度。

養心:按極泉穴

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第一要穴,能調暢氣血,進而寬胸理氣,養護心肺。

方法:該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彈按時力度應柔和,動作應連貫。次數應因人而異,一般彈按10次左右。

防熱傷風:按足三里

末伏時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稱「熱傷風」。而足三里是強身健體、養胃敗火的黃金穴。

方法:該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以拇指腹作為著力點,在選定的穴位上繞圈按揉。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來一次健走

在運動方面,不要大汗淋漓,否則會傷陽氣。

我們應該做一些舒緩的運動,如太極拳、瑜伽、步行。每天快走30分鐘~1小時,以微微出汗為宜。

泡一杯花茶

營養師鄒巍曾談到,初秋天氣開始轉涼,喝點玫瑰花茶,散散夏天脾胃積攢的寒氣。

玫瑰花茶很溫和,能滋養胃腸、美容養顏,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舒肝膽之鬱氣,健脾降火。

睡一個好覺

早睡早起,調整作息,增加睡眠時間幫助身體更好適應季節的更換。

早睡,陽氣的生髮就比較好。早起,則有利於肺氣的生髮。

文丨編輯:鄭小貓

部分內容綜合自「成都發布」、「成都商報四川名醫」往期稿件

監製丨王歡

審核丨藍嵐

直播預告

相關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a173a6eafa1ba431b0bb5c4a37f2b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