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的「大學時代」:高校戰隊擴容,機構盯上學霸

2022-04-26     電競世界

原標題:電競的「大學時代」:高校戰隊擴容,機構盯上學霸

大學生電競群體,走入行業鎂光燈下,並夾帶「學霸」身份與對遊戲的激情。

2020年11月,英雄聯盟S賽總決賽當天晚上。四川大學電競社社長李佳怡組織了電競社上百名社員,在川大一間能容納三四百人的多媒體教室舉辦線下觀賽。

時間穿越一年,近百名武大電競社的社員因為S11聚集在武漢一家酒店會議室里,手上揮舞著螢光應援棒,隨著比賽的進程以及EDG戰隊的每一次出色發揮而發出陣陣歡呼。

讓一群來自五湖四海,個性不盡相同的學霸甘願在電競社,除了愛好,自然還有一套自洽的邏輯。

在武大電競社,從不缺少傳奇故事:電競社從無到有,全程參與建造的學長;舉辦各類賽事,從萬千學子中篩選出合格人選的學姐;還有人率領校隊四處征戰,為武大電競社在大學電競圈獲得顯赫聲名。

電競的故事正在更多大學校府翻開,熱潮以及資本化誘惑下,大學生電競未來方向成為話題——究竟是面向社會吸引資本,還是回到初衷弘揚體育精神?

大學裡的「線上博弈」

4月11日,當北京大學「未名」戰隊以0:3輸給中山大學「Loi Gongdong Da」戰隊,最終無緣由鬥魚舉辦的「DOTA2受教杯」總冠軍時,在北大研究生寢室里的橙汁停下手裡的滑鼠,深深地嘆了口氣。

對於從高中就喜歡上這款遊戲的橙汁而言,Dota2幾乎是自己青春中重要的一環。在參加此次比賽前,他曾幻想過自己隨隊奪冠的狂歡,也想過失敗出局後的落寞。但當結局真正到來時,卻發現並沒有預想般那樣難以接受,只是內心深處無比失落。

決賽當天,遠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Chaibot和身處重慶大學的PO3,儘管各自所隸屬的戰隊早已被淘汰,但都通過直播看完了整場比賽。畢竟對於他們而言,Dota2實在太特殊了。

在那個還沒有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的年代,Dota無疑是每個喜歡MOBA類遊戲的少年的最愛。每每打開電腦,進入介面的那一刻,這裡就是他們的樂園。

多年前,橙汁在同學的帶引下接觸到Dota2。儘管這款遊戲對玩家意識和操作要求頗高,卻讓他體驗到線上博弈的樂趣。那段時間裡,橙汁每天做完功課就會迫不及待地登錄遊戲,拉上等待多時的小夥伴們盡情開黑。

隨著新一代MOBA遊戲的崛起,Dota2逐漸落寞,身邊的朋友也紛紛轉投陣營,橙汁卻依然堅持,「Dota背後代表的意義太多了,不可能輕易捨棄。」

同樣早在1995年就開始逐步接觸紅色警戒、CS、魔獸爭霸等競技類遊戲的Chaibot,也曾迷上Dota2。在Dota2剛剛公測的階段他正在讀博士,恰好這一時期他需要作為助教經常給本科生代課。在課外交流中他偶然發現,這些和自己沒有太大年齡差距的學生,很多也喜歡Dota2,並因此成為了朋友。「當時北航還沒有電競社,眾多遊戲愛好者組建了個QQ群,經常約在一起打遊戲和聊天,算是學業外放鬆身心的最好方式。」Chaibot告訴記者。

和他們有著類似經歷的還有PO3。在考上重慶大學的那一年,PO3因為在一次線上賽中憑藉出色的技術被國內一家Dota2俱樂部相中。在參加試訓後,對方當即發來邀請函。PO3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即答應了下來。

在說服父母后,2019年9月,PO3以休學一年的方式,開起自己的電競職業生涯。儘管這次經歷僅有短短的9個月,卻讓他記憶深刻。從業餘玩家到職業選手身份的轉變,讓PO3對遊戲的理解得以蛻變,也加劇了對遊戲的熱愛。

「對於國內很多MOBA類玩家而言,Dota2算是初心。儘管當下無論熱度、影響力都『退居二線』,卻代表著自己難以忘卻的青春。」一位高校玩家如是說。

失利和堅持,「遇到過太多騙子了」

電競行業的爆發,讓越來越多平台、遊戲商重視起高校平台來。自然,電競社隨時會收到外界賽事的邀約。

此類賽事難免魚龍混雜。2021年的一天,一家贊助商找到川大電競社社長李佳怡,聲稱自己將舉辦一場由上千個高校參與的「英雄聯盟高校賽」。溝通中,對方表示手上有拳頭公司所授權的官方文件,希望川大電競社能積極配合。並提出「準時參賽」、「不能代打」等諸多要求,甚至警告說一旦發現代打,將聯繫學校進行處分。

李佳怡很快發現蹊蹺,對方不但遲遲拿不出「官方文件」,甚至在比賽開始後不久,其中一個負責人直接跑路。不得已之下,只能草草終結比賽。

「遇到過太多騙子了。」Chaibot告訴記者,多年前他也曾率隊參加過一次北京線下網吧賽,贊助商承諾獎品豐厚,其中不乏各款電競設備。賽後卻告知獎品不足發不了。儘管最後得以解決,但也讓他從此對類似賽事抱著極大的警惕。

「經常接到各種商業賽事的邀請。」儘管無數次接到外界電話,但小福始終對參加類似賽事興趣不大。一方面擔心對方目的不純,一方面也不希望把社團變成過於資本化,「還是希望電競社能在相對純粹的環境下發展。」

事實上,收到「受教杯」發來的參賽邀請時,Chaibot也一度懷疑過賽事的正規性。

如今他已在另一所高校任職,仍一直關注著北航電競的發展。開賽一個月前,北航學生找到他,希望由其擔任領隊。然而Chaibot內心卻有些猶豫。這些年來,電競的爆發讓市場湧現出大大小小的賽事,其中魚龍混雜。「發生過太多次學生一腔熱情,最後卻被主辦方欺騙的情況。」Chaibot告訴記者。

直到鬥魚在官微上發布了正式通告,北航電競社再次聯繫Chaibot後,他才最終答應了下來。

「全民電競」時代,大學生或成主力

據伽馬數據發布的《2021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中國電競遊戲用戶規模在2021年達到4.89億人,這也意味著「全民電競」的時代已經來臨。

而作為電競參與者最多的人群,大學生無疑被從業者們關注。2019年,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霍啟剛曾公開表示未來將舉行大學生冠軍杯,邀請所有學生一同參與。

記者了解到,此次「受教杯」期間,不但16所頂尖高校派隊參賽,來自學校同學的各項「花式助威」也在網上引發熱度。其中「北大清華DOTA2神仙打架」、「中山大學奪冠」等話題更是屢次登上熱搜榜,成為高校學子關注的焦點。

「武大電競社裡很多社員都是『學霸』。平衡學習與愛好,這是每一個學生都要掌握的,讓兩方面都得到一個比較高的效率。」小福說。如今,他們正在忙碌地參加鬥魚舉辦的湖北電競高校選拔季。

近年來行業的迅猛爆發以及職業化趨勢,讓電競得到更多關注,但人才的稀缺正成為行業發展的新瓶頸。

「電競在未來需要更多專業、高水準的人才。讓行業越發規範化。」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

事實上,早在2016年9月,教育部增補了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後,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電競方向的專業。

有媒體報道稱,申報電競專業的院校,從2017年的17所增長至2018年的51所。2018年開設電競專業和方向的院校及社會機構共有27家,其中專科院校有19家,占了一半以上。兩年來專科院校的電競專業陸續招生上千人。

記者查閱院校名單時發現,在全國開設電競專業的院校,包括中國傳媒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四川傳媒學院等知名大學。

而在2019年4月,人社部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其中,備受關注的應屬「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

據公開數據顯示,電子競技運營師求職群體的平均年齡為22.9歲。在電競行業出現爆發的2019年,存量人才增速是全行業均值的5.2倍。其中,22歲和23歲的年輕人占比總計達29.7%。

但面對如火如荼的大學生電競產業,多位受訪者保持著清醒。

李佳怡時常就「大學生電競的本質」和同學進行討論。在她看來,大學生電競發展方向究竟是面向社會吸引資本,還是回到初衷弘揚體育精神,如今還比較模糊。如果未來希望得以更好的發展,需要明確大學生電競的位置。

而在Chaibot看來,如今大學生電競氛圍儘管相對多年前有了長足進步,但仍略顯不夠。

「不少機構表示希望在比賽中挖掘新人,其實這不太現實。」Chaibot說,大學生電競應該是改善遊戲環境,讓大家投入更多的激情,而非單純地盲目炒作。

來源:新京報

作者:覃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92562bce7a09b9c6c6dc0d7098e7a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