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節檔票房冠軍,《水門橋》,沒有懸念。
上映9天,票房破28億。
差不多是第二名和第三名票房相加的總和。
很多人聊這部電影,都會夸場面宏大,特效逼真,演員出彩,情節感人。
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那些在電影里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當你都了解這些細節後,你會發現,《水門橋》牛的不僅僅是頂配陣容。
01 護目鏡
雷公犧牲之後,他的護目鏡交到了伍萬里的手上。
他對於七連的感召力一直存在。
雷公和伍萬里的關係,亦父亦子。
誰能想到電影才剛開始不久,一個瞬間就把我給整破防了。
耿樂飾演的炮營營長見到吳京和其他七連戰士,第一句就問:「老雷呢?」
七連的人沉默不語。
前作賺足觀眾眼淚的雷公,又賺取了我看《水門橋》時的第一滴眼淚。
人不在,後勁還很大。
類似這樣破防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越往後破防的威力越大。
02 直升機
美軍撤退,志願軍占領下碣里機場。
在瞭望塔上,余從戎指著美國的直升機問伍千里,我們什麼時候也能有這種飛機。
伍千里回答:遲早的事。
1949的開國大典,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只有17架飛機,總理那句「飛機不夠就飛兩遍」的話仍猶在耳。
如今,空中梯隊戰鷹列列,飛機要多少有多少,再也不會不夠了。
當年的十里長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榮。
64歲的劉華清上將踮起腳尖,伸著脖子參觀美國航母的照片曾經看哭國人。
如今,中國也有屬於自己的航母了。
曾經一部黑白電視機引得萬人空巷,如今的大銀幕已是億萬票房。
14億多人口的國家,新中國用了70年的時間,才換來如今來之不易的盛世。
03 何長貴
他的死亡,是《水門橋》中犧牲的人里讓我印象最深的。
他被坦克的炮彈打中,瞬間化作血紅色的肉泥,太慘烈,太突然,毫無預兆。
這個角色在《長津湖》中就出場過,他是雷公炮排的兵。
在炸水門橋的行動中,他也是一馬當先,十分英勇。
何長貴的犧牲,更加接近戰場上普通士兵的命運。
沒有英雄時間,一剎那,便客死異鄉。
04 紅圍巾
紅圍巾在《長津湖》里隱喻著伍萬里的成長。
一個河邊野孩子,走出村子,第一次接觸外面的世界,也可能是第一次對女性有心動的感覺。
後來萬里一直捨不得丟掉那條紅圍巾,紅色代表著冰天雪地里火熱的希望,也代表著想回到祖國的期盼。
這條圍巾到了《水門橋》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大戰過後,在冰雪覆蓋的水門橋,紅色的圍巾尤為醒目耀眼。
七連倖存者伍萬里,成為日後重整七連的火種。
紅圍巾迎風飄揚的樣子,像極了一面五星紅旗。
從兒女情長,到家國情懷,都在這一刻升華了。
05 百里之死
在《長津湖》里,大川問平河,你還是想把伍百里的事說出來?平河點頭,對方勸他,還是放在心裡好。
到了《水門橋》,平河還是開口對伍萬里說了實情:
百里是因他而死。
說了但沒說全。
編劇蘭曉龍在小說《冬與獅》里講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淮海戰役中,平河和七連是敵對關係。
百里死在了平河的手裡。
後來平河被七連的余從戎俘虜,但平河一直沒有對七連的人說過百里是因他而死。
百里的死一直是平河的心結。
後邊他讓千里對著自己的方向開槍,也算是一種自我救贖。
06 梅生的手錶
最後一個任務,梅生讓伍萬里每隔兩個小時吹一次魚哨。
細心的梅生擔心伍萬里看不懂手錶,特意在錶盤上畫了三條紅槓。
在那個年代買得起手錶,說明梅生家境不錯。
在別人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梅生牽掛的是打完仗回家好好教女兒數學。
會多門外語,飽讀詩書的梅生比其他人都清楚,這場仗打輸了會是一個怎樣的下場。
這為之後他的犧牲也埋下了伏筆。
07 梅生的眼睛
梅生在《水門橋》里的造型太惹人心痛。
眼睛從開始的紅腫到最後看不見。
很多人不明白梅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其實伏筆在《長津湖》里已經有講了。
當時梅生開著卡車往敵軍基地衝去,敵軍用巴祖卡朝他射擊。
炮彈擦著梅生的臉飛過,當時他的臉就被高溫灼傷。
由於補給和治療不及時,梅生的傷口一直沒有恢復,傷勢一直在惡化。
《水門橋》的描述幾乎沒有廢戲,所有不經意的細節都能做到前後呼應。
08 平河的手指
平河在待機期間,總會把手指含在嘴裡。
那是因為當時的氣溫有零下三十度,手指暴露在外一會兒就會被凍得沒有知覺。
狙擊手講究的是一擊斃命,不允許有一絲的誤差。
所以平河要保持手指的靈活,不能讓它變得僵硬。
09 和《士兵突擊》的呼應
《長津湖》系列和《士兵突擊》的作者都是蘭曉龍。
在《士兵突擊》里,班長曾提到在抗美援朝時期,七連僅倖存了三人,就是這三人保住了七連的番號,最後重整了七連。
但看完《水門橋》後我們知道,七連只有伍萬里一個人活了下來。
這不就前後矛盾了嗎?
對此,編劇現身說法。
答案藏在《長津湖》里。
上車之前,伍千里跟梅生數落,剛到地就凍出倆肺炎來,他當時還希望得肺炎的是伍萬里,這樣他就不用上戰場了。
1+2=3,沒毛病。
所以,《水門橋》和《士兵突擊》沒有自相矛盾。
10 兩人去,一人回
《長津湖》開篇,少不更事的伍萬里非要跟著伍千里去參軍打仗,還吹噓自己打水漂的能力。
《水門橋》結局,伍萬里捧著伍千里的骨灰返鄉,他打出了完美的水漂,他沒有吹牛,可惜見證者已經不在。
END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是虎年。
72年後的2022年,《水門橋》在虎年大年初一。
《水門橋》沒有配角,每一個人都是主角。
整個戰爭,所有人都是主角。
今天的繁華盛世,是先烈們最大的心愿,也是電影《水門橋》最大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