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 「慈菁」十年,為他們送去免費肺癌早篩早治

2024-01-13     新民周刊

原標題:良醫 | 「慈菁」十年,為他們送去免費肺癌早篩早治

良醫 | 「慈菁」十年,為他們送去免費肺癌早篩早治

早期肺癌及時治療的效果,與發現時已經分期靠後的患者的治療效果,是「天壤之別」,早發現早治療將改變很多個人和家庭的命運。

記者|黃祺

十年來,趙曉菁一直在尋找早期肺癌患者的路上。

山東沂蒙、河南安陽、青海民和、雲南曲靖……所到之處,「慈菁專項」在當地政府、醫療機構、疾控部門的協助下,為經濟困難家庭提供免費的CT檢查,篩查出早期肺癌患者,然後為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提供手術。手術費用除了各種醫保支付,剩餘的自付部分由「慈菁專項」負擔,對於患者本人來說相當於接受了免費篩查和手術治療。

趙曉菁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胸外科主任,是業內著名的醫學專家,十年前發起建立中國民政部增愛慈善基金會 「慈菁專項」,基金用於對貧困人群的肺癌早期篩查和手術,以及對醫療水平薄弱地區專業人員的「傳幫帶」。

「慈菁專項」最直接的受益人是接受篩查和手術的患者,因為肺癌得到早診早治,他們的疾病負擔大大下降,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但受益者還遠不止他們,在項目落地的地方,當地醫療機構肺癌診治團隊得到了培養並迅速成長;同時,作為醫生的情懷與理想在基層醫護人員中被重新喚醒。「每次下鄉動員村民做篩查,心裡總是覺得熱熱的,受到趙醫生的感染,我們覺得自己做的這件事很有意義。」雲南曲靖當地一位參與篩查工作的護士對記者說。

被找到的早期肺癌患者

曲靖市中醫院病房裡,老廖(化名)正等待接受手術。老廖的老婆、兒子、兒媳婦、小孫子圍在病床周圍,儘管病房開了空調不冷,當地人還是習慣性地在室內穿著厚外套。

老廖近60歲,家住在曲靖市宣威寶山鎮,年輕時下過煤礦,干過磚廠,都是灰頭土臉的力氣活。年紀大了家裡添了孫輩,老廖回家,在鎮上做點小生意。兒子媳婦、三個孫子和老廖兩口子住在一起,經濟收入夠日常的開銷,這個普通的家庭只要不遇到疾病之類的意外,日子過得是不錯的。「如果遇到生病,做手術,經濟上壓力還是有點大。」老廖的兒媳婦說。

2023年夏天,老廖接到了曲靖市中醫院一位醫生托駐村幹部帶去的體檢單,內容是做肺部CT檢查。老廖兒媳婦一看就懂了,這是做免費肺癌篩查的通知,因為她的「二媽」(叔叔的老婆)一年前也參加了篩查,後來診斷早期肺癌並免費做了手術。除了「二媽」,老廖兒媳婦知道寶山「街上」好幾個認識的人都參加過篩查。

老廖體檢後不久,醫院通知老廖複查,去年12月份,老廖再次接到醫院的通知,告訴他需要手術治療。

病房裡,沒有人提到「癌」這個字,躺在床上等待手術的老廖也擺擺手說「我不擔心」。但家人們說,接到通知時大家都安慰老廖「莫慌莫慌」。家人們舉出好幾個熟人早癌手術後的例子,「都好得很,啥事兒沒有」。

最近的五年,「慈菁專項」主要在雲南曲靖開展工作,累計已經對12000餘人進行了篩查,共200餘人確診為早期肺癌並已經接受手術,還有1000多人接受定期複查和隨訪。

2023年的冬天,趙曉菁5年里第10次來到雲南曲靖。

趙曉菁在曲靖為篩查項目中的早期肺癌患者手術

「上次家訪的那家,是不是有個孩子智力不太好?」「他家是不是住在馬路邊?下車路邊就是。」趙曉菁再次下鄉家訪,路上回憶著上一次家訪時的情景。專程到「慈菁專項」受益者家裡去探訪,趙曉菁想去問問手術後患者真實的感受,也想了解早癌篩查在最基層的鄉村知曉率和普及率到底有多少。

趙曉菁和曲靖市中醫院醫護一起,驅車一個半小時來到宣威市寶山鎮,從停車的公路邊走到余大叔家,需要沿著水泥路爬上兩個坡。余大叔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在家搞養殖。前幾年當地政府給村民們提供了包括胸部CT在內的體檢,但後面有兩年余大叔沒參加政府組織的體檢,「自己大意了」。

2021年,余大叔接到曲靖市中醫院的免費體檢通知,不但自己參與,他還負責組織本村的鄰居們一起參加。

余大叔家位於一座山丘的頂部,站在他家院子裡可以俯瞰寶山鎮周邊丘林地貌。余大叔抬起手臂自轉了差不多360度說,過去這周邊都是煤礦,不過已經關停很多年了。

余大叔被篩查出早期肺癌後,引起了他妹妹的警覺,妹妹主動去醫院做了胸部CT,也確診早期肺癌,並且接受了手術治療。

「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會自己去做體檢,我們普通家庭,沒什麼不舒服就想不到去醫院體檢。」記者採訪中,「慈菁專項」篩查對象對待肺癌早篩基本是這樣的態度,因為經濟、觀念、就醫便利度等制約,廣泛、定期的胸部CT篩查目前尚未完全實現。

聽到余大叔妹妹主動去做體檢,趙曉菁很欣慰:「我們這個項目不僅要找到患者,而且還要起到科普的作用,讓大家認識到做體檢的必要性,這樣才能避免錯過治療時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趙曉菁與曲靖當地醫護人員一起到村民家中了解情況

田野篩查,從遲疑到信任

「慈菁專項」落地曲靖,起始於5年前的一次拜訪。

2018年的夏天,曲靖市中醫院領導和醫院中西醫肺癌中心主任劉斌一起,到上海專程拜訪趙曉菁。他們從新聞報道里聽說了「慈菁專項」和趙曉菁多年的堅持,希望公益項目能夠到曲靖去開展。「曲靖一些地區肺癌高發的情況,我很多年前就已經聽說,如果能為當地早期肺癌篩查做些貢獻,我是很願意的。」趙曉菁說。

從這次拜訪中,趙曉菁感受到這家醫院負責人和一線醫生對早期肺癌篩查的重視,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意向,並於當年就開展了第一次篩查。

和大家的設想不同,最初去基層推廣免費篩查,並不是那麼順利。曲靖市中醫院中西醫肺癌中心護士長劉慧5年來全程參與了篩查項目的工作,每次下鄉,他們先聯繫好本地鄉鎮幹部,有時候會約上村醫一起,到村鎮散發胸部CT免費篩查的通知,然後做口頭的解釋。一些從鄰居手上拿到通知的居民,因為沒有親眼見到醫生和幹部,心裡便升起了疑惑:免費體檢?會不會是騙錢的?

這一年,醫護人員在曲靖市富源縣後所鎮的四個村開展篩查,摸索經驗,一共有471人參加了篩查。CT影像報告寄到上海,給趙曉菁讀片,然後給出診斷結論。這400多人中,18人確診為早期肺癌,趙曉菁飛到曲靖,為這18個患者實施了手術。

等第一批接受篩查和手術的人回到鄉村,大家打消了「騙錢」的顧慮,「免費體檢和手術」的消息慢慢在曲靖周邊的鄉鎮傳開。此後的幾年,胸部CT篩查人數逐年增加,到2022年達到最高峰8000人。讓趙曉菁感到成就感的並不是篩查人數的增加,而是從這些篩查人群中真的發現了不少早期肺癌患者,而這就是「慈菁專項」的價值所在。

曲靖當地醫護人員在基層衛生機構做流行病學調查

所有從事肺癌診治的醫生都會強調早期篩查的重要性。「非小細胞肺癌是所有肺癌中占比最大的一種,大約占到80%。就非小細胞肺癌而言,一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80%,二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是30%—40%,三期是10%—20%,四期就要低到5%以下了。我們項目篩查到的患者大部分處於一期,而且其中很多是一期裡面更早的,有的是非常早期的、以毛玻璃結節為特徵的早期肺癌,這些早期肺癌患者手術後5年生存率基本達到100%。」

手術前,趙曉菁覆核病人的影像學資料

趙曉菁說,從醫學目前對肺癌的認識而言,早期肺癌及時治療的效果,與發現時已經分期靠後的患者的治療效果,是「天壤之別」,早發現早治療將改變很多個人和家庭的命運。

最初的篩查,從曲靖市中醫院醫護人員熟悉的、有聯繫人的鄉鎮著手,後來,曲靖市疾控中心提供了客觀科學的流行病學基礎數據,根據疾控部門提供的信息,進一步提高了篩查效率。

在曲靖的篩查,達到了「慈菁專項」成立時設想的效果——通過到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早期肺癌篩查,找到「隱藏」的肺癌患者,讓他們從早診早治中受益,避免「一查出來就是晚期」的悲劇發生。

「慈菁專項」緣起:

醫患同心的善舉

「慈菁專項」緣起於趙曉菁與一位患者之間的故事。

十多年前,在外院被診斷為一定要手術治療的一位老人,來到趙曉菁的診室。趙曉菁是國內最早推廣肺部小結節鑑別診斷的專家之一,他注重精準地鑑別哪些結節需要手術,哪些不需要手術。經過診斷,趙曉菁給這位患者的結論是:不需要手術。

拿到診斷,患者的兒子非常感慨,親身經歷讓他對趙曉菁的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理念非常敬佩。這位家屬想要用重金感謝趙醫生,被趙曉菁拒絕,但他仍然堅持。多次溝通後趙曉菁提議:我們把這個錢拿出來做點好事。

趙曉菁2016年在青海民和村民家中了解情況

2013年「慈菁專項」成立,這是第一筆捐款。此後十年,不斷有各行各業、天南海北的人在聽說了趙曉菁和「慈菁專項」後向基金捐款。捐款人大多很「認真」。一位捐款人是上海交通大學校友、後來自主創業,每年他都要像審讀自己公司財務報表一樣檢查「慈菁專項」的支出報表。他對趙曉菁說,錢一定要用到患者身上,用到提升基層醫療水平的工作上。

肩上有捐款人的期待,有作為醫生的職業使命感,趙曉菁不敢懈怠。

真正從事過公益事業的人對「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這句話都會有深刻的理解,要想把一個美好的願望落地到現實世界中,過程是艱難的。趙曉菁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不斷地推動篩查項目的開展,他需要去尋找既有理想、又有能力的合作者,然後從一次一次的實地工作中去摸索工作路徑,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工作效率,爭取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讓該治療的患者都得到恰當的治療。

五年前開始在曲靖開展篩查後,培養當地醫療團隊,也成為了趙曉菁的任務之一,因為篩查和治療對於醫護團隊的要求並不低。一開始,所有的CT影像報告都由他來讀片,幾次帶教後,他要求當地醫療團隊先做初步的判斷,拿不準的再給他看。通過手把手的培訓,曲靖市中醫院中西醫肺癌中心團隊在診斷和手術技術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曲靖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孫偉向《新民周刊》介紹,五年來除了趙曉菁10次到曲靖中醫院開展診斷和手術外,醫院中西醫肺癌中心所有醫護人員還得到了到上海進修的機會,診療水平實現了跨越式的提升,科室面貌煥然一新,如今醫院肺癌手術量在曲靖市排名前幾位。同時,醫院對「慈菁專項」也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醫護人員都是利用休息時間下鄉動員和篩查。

據介紹,近年來曲靖市中醫院通過積極對接優質醫療資源的方式,不斷將優質醫療服務引入曲靖本地,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鄉村振興的諾言,讓基層的百姓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中西醫肺癌中心主任劉斌是團隊的帶頭人,他在上海仁濟醫院進修3個月,學習了肺癌診治的最新技術和規範診療以及科室的管理經驗。團隊的年輕人們和劉斌一樣,五年來因為參與「慈菁專項「項目而得到了學習機會,也感受到了醫學的溫度,重溫了從醫的初心。

結束曲靖的工作,趙曉菁搭乘晚上8點多的航班飛往福建福鼎,與當地一家醫院簽訂「慈菁專項」的合作計劃。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慈菁專項」這樣的公益項目也許只能算是一粒小小的火種,但他所到之處,撒播了誕生於醫患同心的善意,點亮了一些希望,溫暖了很多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84e40f874afdf064d3cd7baa441dd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