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典典
家庭問題研究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
寫過一個案例:
一個小男孩生病了,
病情嚴重,不斷反覆,
醫院找不到發病原因。
這時,孩子的父親從國外趕了回來,
剛一回來,孩子病情就有所好轉。
不久,父親又去參加另一個會議。
他是一位聲名顯赫的醫學專家,
一年之中有8個月的時間奔波在外。
他一走,小男孩又病了。
史蒂夫建議這位父親:
重新考慮自己的生活方式。
神奇的是,
自從父親接受建議後,
小男孩就再也沒出現過類似情況。
原來,小男孩之所以會不斷生病,
是潛意識裡希望得到父親的關注,
於是身體幫他執行了這個指令。
你是不是也經常發現,
一些男孩調皮搗蛋,惹事闖禍,
甚至攻擊其他孩子,
他們不是故意要這麼做,
很可能僅僅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
男孩的成長有「3個黃金期」,
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和需求不同,
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那些把男孩培養好的父母,
大都是因為沒有錯過這3個黃金期。
—— End ——
作者:徐典典,育兒專欄編輯,專注育兒和兒童心理學研究。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