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不到2月!穀神星一號又將發射,中國「海陸空」都可發射衛星

2023-11-16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失敗不到2月!穀神星一號又將發射,中國「海陸空」都可發射衛星

發射失敗不到2個月,再次宣布下一次任務,什麼情況?中國航天有這麼強?

的確,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其實中國的航天實力已經變得強很多了,在航天第一階梯之中,中國是世界前三,這完全是沒有任何,未來在不斷突破之下, 可能實力會變得更強。

而這一次我國星河動力的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上一次發射失敗之後,已經宣布了新計劃,那下面就詳細看看,穀神星一號到底是什麼火箭,有多強。

失敗不到2月!穀神星一號又將發射

從時間上來說,的確是不到2個月的時間,上一次發射是在9.21時段,穀神星一號(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之後,火箭飛行出現了異常,導致了該任務的失敗。

並且,這也是穀神星一號10連勝的「終止」,前面9次是全部成功了的,也是我國今年所有任務之中,唯一一次任務失敗的任務。

同時,在本次任務之下,還失去了吉林一號高分04B星。而在失敗之後,經過了1個月左右的問題調查,結果發現是因為一級發動機噴管擴張段燒蝕異常。

在噴管擴張段組件螺釘孔加工過程中,由於操作不當導致碳布層產生內部缺陷,造成擴張段燒蝕異常,進而導致一級飛行姿態失穩。

這個原因導致失敗真的有點不應該了,完全是來自「組裝過程」之中沒有發現的問題,所以,有點可惜了。

而在找到原因之後,經評議,評審組一致認為問題定位準確,機理清楚,問題得到復現,採取的措施經驗證有效,並完成了舉一反三,可以歸零。這不,在10.23宣布歸零之後,沒想到這麼快,新一輪的任務宣布又來了。

官方宣布,近期擇機實施「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代號 WE WON'T STOP(永不止步),這也說明了穀神星一號對自己出現問題之下,沒有受到任何的打擊,依然非常堅挺,尋求自己在航天領域之中的重大突破,所以,也期待這一次任務能夠再次成功,近期擇機實施也就是——又將發射了。

穀神星一號到底有多強?可海上發射

穀神星一號實力還是不錯,是我國專門研發的一款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

它採用了四級構型,其中一、二、三級採用固體動力,四級採用先進軌控和姿控一體化液體動力。火箭直徑1.4米,全長約20米,起飛重量約33噸,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最大運力300千克,能夠滿足微小衛星的靈活的專屬、共享、搭載等定製化發射服務需求。

而在研究的過程之中,該火箭也實現了不少的技術創新。

例如下面兩個點:

採用了「光年」8.5兆帕高壓補燃發動機,最大推力65噸,工作時間73.9秒,地面比沖達到了249.5秒,該技術突破使得火箭具有更高的運載能力。

採用了總體/結構/動力一體化設計、面向推進劑最小消耗的滾動通道簡約控制等等,使得火箭能夠更加精準地控制飛行軌跡和姿態,提高了發射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所以,它的出現,對我國微小型衛星的發射市場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穀神星一號有一個比較亮點的情況,那就是它可以做到「隨機發射」,這個隨機發射主要是說發射區域的問題,無論是在陸地上,還是海上進行發射,都可以實現。

在今年9月的時候,穀神星一號海射型運載火箭在山東海陽黃海海域,將天啟星座21星至24星共4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標誌著穀神星一號的一次技術上的重大提升,這就是它的情況。

中國「海陸空」全面打通,都可以發射衛星

沒錯,中國的衛星發射其實已經實現了「海陸空」的發射模式。海上發射可以理解,陸地發射也可以理解,「太空發射」怎麼回事?

的確,中國「太空發射」衛星也實現了,準備的叫法應該叫「太空釋放」衛星,因為在太空之中不需要什麼發射平台,方法非常簡單,丟在太空之中就行,如何做到的?

其實這就跟中國空間站存在關係了,中國空間站是我國國家級太空實驗室,並且在建設完成之後,我國已經全面進行了相關性科學實驗。

按照計劃,未來中國還將繼續升級空間站,計劃中的擴展艙段將上行多個領域的空間科學實驗機櫃和艙外實驗裝置,擴大應用規模,滿足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新需求。

同時也將升級航天員在軌防護鍛鍊、飲食、衛生等設施設備,提高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該項目正在進行方案階段研製工作。

所以,未來的中國空間站將變得更加不一樣,當然,這裡主要是說衛星如何發射的,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在空間站運行的過程之中,將其丟下就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當你用一隻手拿著一個物體的時候,你張開手就可以將其釋放掉了,就是這樣的。

的確這樣的方式解決了很大成本,因為對於大部分的衛星來說,要想將其發射升空,主要是採取搭載大火箭發射,以及多顆衛星拼車小火箭發射。

而對於中國空間站來說,發射的模式就是通過——利用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作為平台,成功實現在空間站發射微納衛星,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衛星較為靈活的發射需求。

只是要想成功發射,需要有相關性的技術支持,在空間站釋放立方星,需要解決微納衛星長期儲存、低衝擊在軌釋放等多項關鍵技術,而我國就完全做到了。

所以,我國已經全面實現了「海陸空」發射衛星的模式,就算是未來要建設微納衛星星座,我國也可以利用空間站進行發射。

那麼,很快就可以實現所有衛星的布局了,這裡其實也凸顯了中國航天實力的強大之處,中國空間站建設的價值等問題。

所以,還有人問中國空間站有什麼用處,看看這裡就應該明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80222614ffaff07b4f988e5d7f0c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