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勝防!冷凍肉過期後仍加工為熟食繼續銷售,遇到過期食品如何處理?

2022-04-08     中國食品安全網

原標題:防不勝防!冷凍肉過期後仍加工為熟食繼續銷售,遇到過期食品如何處理?

不少人購買食品的時候有留意生產日期的習慣,不過有些散裝食品、熟食製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仍然容易被忽略。「手撕雞」作為一道經典名菜,食客們常常會或打包或外帶,享受這份美食。誰曾想「手撕雞」竟是過期食品再加工的?

凍肉過期,加工後繼續銷售?

近日,廈門市市場監管局曝光一起冷凍食品原料過期後,解凍加熱調味成「手撕雞」再銷售的典型案例。

廈門市思明區篔簹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根據舉報線索對呷雞呷飯小吃店進行核查,在備餐間冰箱內查獲22袋已超過保質期的鹽焗雞、骨香雞心、佛跳牆等冷凍食品原料。執法人員繼續深入核查發現該店後廚灶台燉鍋內正在烹煮6隻整雞,灶台上方鐵架貼著2張外賣製作單,垃圾桶內有丟棄的9個包裝袋,袋面上的生產日期均已超過保質期。

圖片來源:廈門市場監管

據小吃店當事人劉某供述:

2019年,劉某從廣東省雲浮市先後購進65批次「鮮熟雞」等多品類冷凍食品原料,在多個場所從事食品經營活動,並在同安區五顯鎮自建凍庫,用於貯存原料。

2020年,店鋪陸續停業。

2021年,該小吃店恢復經營後,劉某沒有銷毀之前囤積的冷凍食品原料,而是鋌而走險將自建凍庫內已超過保質期的「鮮熟雞」等運至小吃店內,解凍加熱並調味成「手撕雞」等餐食,通過線上外賣及線下堂食同步銷售。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市場監管部門對當事人作出吊銷《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處罰決定,並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

同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劉某自本案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或者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擔任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案涉過期冷凍食品原料依法及時無害化銷毀處置。

因銷售過期食品被罰時有發生

出門四件事,衣食住行,消費者對食品的關注度可想而知。近期,多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因使用、銷售過期食品被罰。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官網顯示,近日,北京棒約翰餐飲發展有限公司馬家堡西路店因使用過期食材被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管局罰款5萬元。

圖片來源:北京市市場監管局

行政處罰信息顯示,2022年02月23日,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北京棒約翰餐飲發展有限公司馬家堡西路店執法檢查時,發現使用的食品原料圓紅椒已超過保質期。據了解,該店當日製作的魔法海鮮卷邊9寸披薩、麻辣小龍蝦意面、黑椒牛肉意面三種產品均使用該批次過期材料。北京市豐臺區市監局依法對其處以罰款5萬元。

而就在不久前,上海星巴克咖啡經營有限公司無錫震澤路店、無錫昌興大廈店因通過篡改、撤換、撕毀調製的食品原料保質期標籤等方式。

使用過期食品原料、經營過期食品、擦拭食品接觸面的毛巾未能實現專用等行為,被無錫市新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並分別罰款近70萬元、67萬餘元。

而與使用過期食品原料不同的是,屈臣氏寧波高新區寶龍商業廣場分店銷售過期咖啡飲料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據悉,2022年1月27日,寧波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在該店現場查獲5瓶已超過保質期咖啡飲料。屈臣氏寧波高新區寶龍商業廣場分店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市場監管部門對其處以罰款1萬元。

得知買到過期食品該如何做?

食品保質期是食品生產經營者根據食品原輔料、生產工藝、包裝形式和貯存條件等自行確定,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證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最短期限。保質期一經確定並在包裝上標註後,不得隨意更改。

食品的保質期相當於企業就產品對消費者作出的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有所保證,可以放心食用。

食品安全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食品安全標準是國家強制性標準。為保障食品的食用安全,我國食品安全法將標明食品保質期作為食品安全標準之一,食品只能在保質期內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就不再屬於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即使消費者或者其他的銷售者同意購買,也不能再向其銷售。

消費者如果買到了過期食品,切不可再食用,應及時向商家反映退換或者要求賠償,如與銷售者協商不成,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或到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或食品安全監督部門針對超市具體行為進行投訴,協商不成的,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7a85f01b9313c5b69b6d74cccbab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