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河水變清 日子更紅火

2019-07-23   撫州日報

抬頭看著自家懸掛在三樓頂的水晶吊燈,邱小義有些後悔。原來建自家三層新房時,邱小義特意將二樓客廳的頂板留空,立體空間直達三樓。「一家人住寬敞大氣。」邱小義說,「沒想到這兩年村裡搞民宿這麼旺,可房屋格局不太理想。」

邱小義的家在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麻嶺下村。小村莊坐落在麻嶺山腳,山上建有麻源水庫,麻港河穿村而過,最終匯入江西第二大河流——撫河。

垃圾漂滿河 村民往外走

麻港河曾是村民心頭的痛。河道時寬時窄、彎彎曲曲,有些地方被淤泥堵塞。每到汛期,山溪洪水暴漲暴落。

由於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和畜禽養殖農業面源污染等,麻港河受到嚴重污染。麻嶺下村村民紛紛逃避外出,580多人的村莊最少時不足百人,幾乎見不到外人來。

「不治理好撫河,就愧對400萬撫州父老鄉親」,2017年,撫州市委市政府啟動撫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作為撫河重要支流的麻港河小流域的生態綜合治理工程也全面鋪開,河道清淤疏浚,狹窄河道適當拓寬,改造年久失修的堤壩護岸,同時在幹流沿途設置生態濕地,種植水生經濟植物。使用生態擋牆砌塊、干砌六角空心磚等生態材料,讓河道「會呼吸」。

河裡出問題 根子在岸上

麻港河位於小流域內最低處,流域內直排污水是最大污染源。南城縣在麻港河道兩岸鋪設直徑600毫米的污水管,收集沿途6個行政村兩萬多人口的生活污水。同時,縣裡關停沿岸養豬場、養雞場等,有效治理源頭污染。

行走在麻嶺下村,污水井蓋和污水井蓋標識明顯。「村裡家家戶戶都建有三格化糞池,生活污水排進化糞池處理後,流進村裡的污水網,再接到河邊的污水主管網。」邱小義高興地說,現在生活污水不會流進麻港河裡了。

環境整治提升後的麻嶺下村,發展起白蓮種植、蔬菜種植、農家樂體驗等產業。邱小義白天到產業基地打工,晚上則在家門口忙著燒烤生意。「村裡環境變好了,客人多了,日子紅火了起來。」

在江西率先上線「生態雲」

麻港河綜合生態治理,是撫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的縮影。撫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投資數額巨大。為破解融資難題,撫州市探索以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進社會資本,目前已經開工項目58個,累計完成投資52億元。

撫州市整合水利、環保等23個部門的生態資源數據,在江西率先上線運行的「生態雲」平台,具有生態環境實時數據動態監測預警、生態環保執法在線聯動處理、綠色發展考核評價等多項功能。目前,撫州依託「生態雲」啟動智慧撫河項目建設,對撫河生態情況進行全過程監控和分析。

人民日報記者 魏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