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確認!今年高考這些題出得太好了,24屆會做嗎?志願填報的四個優先原則,附報考10大常見問題!

2023-06-16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官方確認!今年高考這些題出得太好了,24屆會做嗎?志願填報的四個優先原則,附報考10大常見問題!

2023全國高考已告一段落,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年都有哪些「好題」,24屆的考生和家長值得一看哦!

數學:沒那麼難了?

1. 單選題:前3題考法基礎,第4題考察復合函數單調性,第5-6題為解析幾何問題,計算細心即可,第7題為數列與邏輯用語結合,注意驗證充分性和必要性,第8題為三角恆等變換,單選整體難度不大 。

2. 多選題:第9題為數據特徵,考法新穎但比較簡單,第10題為情景題,如第10題利用對數函數研究噪聲聲壓水平,通過對聲壓級的研究,全面考查了對數及其運算的基礎知識。第11題為抽象函數性質,第12題為立體幾何最大容積問題,難度中等。

3. 填空題:難度不高,整體計算量不大,前三題為基礎題型,第13題考查分類加法與分步乘法原理;第14題考查台體的體積公式,考生應注意高的計算;第15題考查簡單的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可使用兩個臨界值求解:第16題難度中等,考查雙曲線的幾何性質,利用餘弦定理與焦點三角形即可計算離心率。

4. 解三角形大題:考法常規,解法不唯一,變形需熟練使用三角恆等變換公式,再使用正餘弦定理即可求解。

5. 立體幾何大題:背景為正四稜柱,規則幾何體建系較容易,第一問可以使用幾何法構造平行四邊形證明線線平行,也可以使用建系法證明,第二問考察點的存在性問題,計算量適中,難度中等。

6. 導數大題:第一問為含參單調性討論,比較簡單,第二問結合第一問的結果判斷恆成立問題,細心即可。

7. 數列大題:第一問考點比較常規,利用等差數列基礎公式求通項式,第二問關於數列性質的考察較為新穎,需綜合所學知識分析求解,對考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8. 統計機率大題:第一問考察機率的常規計算,較為基礎,第二問將機率與數列遞推相結合,與2019年全國I卷第21題考法相似,需構造等比數列求通項,第三問將數學期望與數列求和相結合,思考難度較大,考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與知識的運用能力。

9. 解析幾何大題:第一問為常規軌跡方程問題,第二問為動點最值,但並非單一變量,而是二元函數問題,難度很大,對學生函數分析能力要求極高。

歷年考頻分析

英語:專注基本功

廣東卷(即新課標I卷)相比其他幾套試題,是比較難而且有意思的一套,表現在:

1. 語篇體裁極其豐富,而且以非虛構文章為主;

2. 長難句特別多,基礎不紮實的學生一下子就被打擊得沒有信心了;

3. 問題很有深度,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出有效信息,然後結合上下文反覆思考,要在短時間內做到,確實不容易。

新1卷的題材是最難理解的,除了第一篇意思意思,剩下的三篇難度都很高。

比如群體智慧、數碼極簡、自然循環。也是四套中,長難句是最多的、涉及語法最複雜的,你看這一個一個長難句,讀下來都費勁:

不僅句子難,語篇涉及的知識點都超過了18歲孩子能理解的範疇,比如數碼極簡中闡述的觀點:生活智慧、獨處與高級快樂。

閱讀理解文章分別出自:《新聞周刊》《每日電訊》《國家地理》《New Science》等,除此,還有法國的網站文章、英國的公益雜誌內容。

這也就意味著,考生的閱讀量要足夠大,才能應對各種不同的題材、體裁文章。

語法填空中的「小籠包」篇,考察了構詞法等英語語法體系以及特徵,很難單靠所謂的「語感」來做題, 鼓勵學生加強基礎知識學習和閱讀延伸(外刊)。

語文:更具靈性

新課標卷作為未來高考的風向標,突出的是統編教材獨特的育人功能,加強了試題與教材潛在的關聯。 情境教學很重要!選修課很重要!研究真題很重要!

新課標I卷的第17題(3)小題,設置真實生活情境考查對古代名句的應用,答案並不唯一,填入的內容只要符合設定場景即可,不僅考查考生是否按照課程標準要求背誦古代詩文名篇,而且考查學生能否學以致用,將背誦的名句遷移到具體情境中,利用語文能力解決現實問題。

第17題(3)小題

(3)小剛臨摹了一幅諸葛亮的畫像,想在上面題兩句詩,卻一直沒想好。汪老師認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 」就很好。

(3)小剛在他創作的歷史小說《正氣歌》中寫道:文天祥月下獨步於江邊,眼前壯闊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誦起前人的寫景名句「_____,_____」。

4套試卷的文言文閱讀材料,全國甲卷和乙卷為單一文本,新課標I卷和II卷為復合文本,材料由相關的兩段文言文組合而成。如新課標I卷文言文閱讀兩則材料分別選自《韓非子•難一》和《孔叢子•答問》,聚焦於「賞罰」問題,展現了法家和儒家主張的差異以及兩家立論駁論的交鋒,兩則材料之間形成一種張力;第14題針對兩則材料設題,要求考生進行比較閱讀、批判性閱讀,思考子鮒在批駁韓非時如何抓住其論述的關鍵漏洞。新課標I卷語言文字運用I和II,形式分別是「一拖二」「一拖三」,考點是語句補寫、病句修改、重疊詞語的含意、標點的表現力、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

物理: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試題注重考查思維的過程,增強了試題的開放程度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利用創造性、發散性思維多角度地去解決分析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第9題,電子墨水以無光源顯示技術為素材命題,需要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分辨出帶電離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模型,都是聚焦關注關鍵問題很好的題目。第15題,以醫藥品自動配送情境來建構,體現了我們的科技服務於生產生活實踐,引導學生能夠用物理學的觀點來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從而更熱愛生活、學以致用。

引導考生用已學的知識去理解和探索前沿科技,同時又可以解決生活中最實在的問題。

*2023湖南高考物理

試題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從物理學的視角對客觀世界進行客觀的描述與解釋,將實際問題抽象為物理模型來解決問題。如第4題,漁船艙用回聲探測器發射的聲波來探測水下魚群和障礙物的這樣一種技術。以及第6題,理想變壓器對電動汽車充電,強調了物理知識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提升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能力。

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引導教學深刻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第12題,以興趣小組設計了測定,鹽水電導率的實驗情境,考查了電路的連接、讀數、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數據處理等,考查了學生是否利用所學真正的電學知識利用於生產和解決實際的問題。

歷史

首先是價值引領與學科特點有機結合,整個試題加強對學科核心素養、核心價值的考查,聚焦能夠使學生表現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情境,關注學生的人文精神、理性思維和家國情懷的滲透與呈現。比如說第17題,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對民族復興的重要論述,同時要求學生長時段、整體性、多角度地概括、回顧、分析、評價,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同時也對學生的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等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有效的考查。

第二個特點就是,注重依標命題和大膽創新的有機結合。整個試題是依據歷史課程標準,以部編教材作為依託,聚焦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避免偏題、怪題,有助於平穩過渡。同時又依據實際的要求大膽創新。比如說,第20題,這道題是一道關聯中外、綜合性和應用性都較強的題,也是取代過去選考三選一模式的新題。整個題目介於常規題和開放題之間,以學術情境作為設問,要求贊成這個觀點或者另外提出一個主要原因均可,並闡述理由。這個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多年以來廣東自主命題的一些特點,比如說,注重問題情境的開放性和真實性,注重問題形式的創新性和多樣性。

第三個特點就是,注重時代性與歷史性的有機結合。整個試題非常關注熱點問題、核心問題,以黨史和傳統文化作為載體,涵養家國情懷。以第19題為例,探究中華文明的演進歷程,依託主幹知識,突出傳統文化,注重核心觀點的形成,同時也有利於引導學生加深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刻領會中華文明統一性、延續性、創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點,深刻體會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生物

今年的生物試題,突出試題的時代性、創新性、開放性和靈活性,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主要特徵:

第一,彰顯五育並舉,落實立德樹人。全卷立足學科本質,通過選取豐富的素材,創設靈活多樣的情境,加強學生對勞動、體育和美學素養方面的引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比如,試卷的第1題,以我國三千年茶文化歷史為背景,通過創設紅茶製作過程為情境,引導考生感受和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文化自信。

第二個方面的特點是,聚焦核心素養,優化拔尖人才的選拔,試題圍繞生物學核心素養,以必備知識為基礎,以關鍵能力為重點,通過靈活多樣的設問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主動思考、深入探究、解決問題,特別是對發現新問題、做出新解釋、得出新結論能力的考查特別突出。比如,第18題、第19題,重在考查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能力。第19題、20題和21題,重在考查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各方面的特點,強化考查本質,引導中學教學。試題緊扣新課標、新教材,引導中學教學重視教材,深化概念教學,回歸教學本質,推動教、學、評一體化。比如第21題,將教材上關於提高桉樹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探究,遷移到紅樹林生態修復的方案設計上,試題在設問及答題方式上有創新,通過豐富的設問形式,讓套路現形、刷題失效,使優秀的學生能得高分。比如第18題、20題,以繪圖方式作答。第21題,考查思辨思維能力,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並說明理由。

第四個方面,堅持胸懷天下,凸顯責任擔當。試題引導學生用生命觀念去認知世界、拓展國際視野,擁有胸懷天下的抱負。比如,第2題,以中國和國外科學家合作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背景,展現了中國科研在全球化過程中解決重大問題的使命和擔當,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的力量。

地理

一,立足地理學科特點與價值,聚焦建設成就,厚植家國情懷。試題精心選擇體現時代精神的相關素材,充分彰顯我國當代偉大建設成就,將樹立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等德育目標滲透到試題中。如第5-6題,以近年來特色產業迅速發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某僑鄉村這一真實案例,反映了我國鄉村振興所取得的成就。第7-8題,以電商發展對浙江省溫嶺市某鎮製鞋業的促進和影響為素材,契合當前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二,注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考查,提升人才選拔區分功能。試題充分落實高考評價體系中「一核四層四翼」的要求,以真實情境為載體,以解決真實問題為任務注重提升人才選拔區分功能。一,首次設置了開放性試題,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思辨觀。19題第2小題,首次呈現了開放的提問方式,要求考生根據所給材料,就現代對馬暖流是否形成於距今八千年明確表達態度並說明理由,該設問有助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事物認知態度,形成科學的思辨觀。二,強化對地理學科素養的考查,掌握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提升地理實踐力的基礎,試題突出對地理信息挖掘、整理和分析的考核。如第3~4題,通過一次較強降水相關信息,綜合考查了考生對溫度、風速和水汽凝結變化的理解。區域認知是地理學科重要的核心素養之一,第18題,以巴音河流域為對象,綜合考查了考生對該區域地理環境變化的自然與人類活動影響的理解,對考生從不同空間視角。全方位地認知具體區域地理環境變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化學

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如第2小題當中,濃縮了我國四大科技成果於試題中,呈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新時代歷史成就。第3小題中,美麗鄉村守護中華家園,強化了學生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顯性的考查和隱性的教育結合起來。試題中獨特的化學符號體系和豐富的表征方式,如電極化學、分子結構、晶胞結構、價類二維圖、能量反應進程變化曲線等等,豐富的情境創設,體現了學科獨特的語言魅力。

二,合理地設計能力層級,服務科學選才,助力創新人才的培養。在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的前提下,深化化學學科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試題以理解與辨析、分析與推測、歸納與論證、研究與創新等四項關鍵能力為學生的水平表征,清晰呈現各項能力水平的內在邏輯。試題深化基礎性考查,如選擇題以及主觀題的前3個小題考查了基礎性內容,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回歸課標、回歸教材,注重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部分試題突破了封閉式作答的藩籬,進一步探索半開放性試題的一個設計,鼓勵考生運用創造性、發散思維,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引導教學改變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總結答題套路等固化的複習備考模式。如17題的第5小問,寫出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在生產或生活中的一種應用。20題第3小問,分析預測化合物可能的化學性質等等。試題加強學科內容的綜合性考查,如第18題,以處理後的礦石硝酸浸取液提取鎳、鈷為主線,滲透物質結構、反應速率、弱電解質溶液和物質的量的一個考查。第19題,以配合物分離稀土為主線,滲透反應速率、化學平衡以及控制變量等方法的考查。

政治

第一,聚焦鑄魂育人,突出思政育人功能,第9題,以廣東涉僑審判實踐創新為背景,考查學生對女性力量、團結僑胞助力民族復興的認識。第13題,以西器為背景,對美育進行了考查和引導。而第15題,以勞動合同簽訂考查法律知識的同時還進行了勞動教育等。

第二個特點是,穩中有進,強化思政學科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7題,以廣東預製菜產業發展為背景,通過一種結構化的設置,使得經濟和法律知識進行有機的融合。第16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條件對跳高比賽的結果進行推理。第20題,讓學生運用創新思維方法進行創作性的思考,都比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

第三個特點就是,注重試題情境任務的構建,引導考生從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全卷從生活實踐情境到學習探索情境,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以國際事業彰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以開放視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試題的問題設置,梯度有序,結構合理。例如第8、9、10、17題,選取了具有廣東特色的情境。第12、16、19、20題,創設了非常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情境任務。其中,第19題,以活動型課程形式考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如何通過提出議案、建議等進行履職,探究特色非常明顯,呼應當前新課改的要求。

俗話說,高考是「七分考,三分報」。高考不僅要考得好,志願還要報得好,即使沒考好,也要報得好。因為,考多少分,代表了考生的實力,報志願與錄取這兩項工作就是讓考生的實力與大學的實力相匹配。從一定意義上講,志願報不好,即使高分也「白考」!給考生和家長建議【四個優先原則】僅供參考。

職業優先原則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職業理想非常明確的考生。例如就是想當老師、或醫生、或會計、軟體設計師……等等,那麼報志願就應該從這一職業出發。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的職業理想是中學英語老師,那麼:

第一步,找出與這個職業直接對口的專業,即英語專業。

第二步,找出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學校太多了,怎麼取捨?

首先是用分數取捨,即重點關注自己的高考分數有可能達到的院校,包括那些可上可下的大學,除此之外,與自己分數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學校就可以不予考慮了。

其次是分類取捨,開設英語專業的大學很多,類別有師範大學、外國語大學、綜合性大學等,請按照哪類大學畢業後更容易當上中學老師進行排序取捨。

如果考分足夠高,直接報考提前錄取批次的教育部所屬的師範大學的免費師範生,包括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這樣,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分配回生源所在地做中學老師了(具體見各招生大學的免費師範生招生簡章及各省與考生簽訂的具體協議)。

或者,分數能上「985」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就選你最喜歡的大學,報考與中學課程相關的專業,再努力考過教師資格證書,提高做教師的綜合素質,畢業後也可以通過應聘的渠道當老師。現在,很多名牌中學也開始面向「985」等名校招聘優秀畢業生,但是,非師範名校畢業生當中小學老師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如果你分數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屬大學,甚至是二本的學校,建議你報師範類,這樣,離教師這個行業會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你所喜歡的未來就業或讀書的城市。

第四步,通過優選,進行排列組合。

職業——專業——學校——地域;或者職業——專業——地域——學校。最後,按照高考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的順序和每個學校第二、三、四等其他專業的順序填表即可。

其實大多數考生,還沒有明確的職業「臉譜」,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那就先選擇合適的專業吧。

專業優先原則

最適合以下三類學生

專業特長明顯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歡數學、或物理、或外語、或經濟、計算機……等等。那麼報志願時就要從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出發,在分數有可能達到的範圍內,進行排列組合。如:專業——學校——地域——職業,再根據孩子其他方面的個人喜好,進行優選,最後,按照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的順序和專業的順序即可。

高考分數較低的考生

如果你的分數只是能考取一般應用型大學,特別是民辦學院或者高職(專科),那麼專業就比什麼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第二,選擇技能性強的,最好不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也就是說,當你畢業後求職找工作時,你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靠的就是這專業的一技之長了。

按專業平行投檔的考生

也就是新一輪考試改革實行按專業平行投檔的省份的考生。例如先行試點的浙江省,2017年開始,高考錄取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學校」平行志願,按專業平行投檔。其實,這就是「專業優先」,這一高考錄取方式是一項重大改革,因為在此之前的浙江以及現在的其他省份的錄取一律是按學校順序(或平行)投檔的,也就是「學校優先」。

學校優先原則

最適合專業特長不明顯的學生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專業特長不明顯,什麼專業都好,或什麼專業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實,這樣的學生是大多數。

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總分能上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報志願時就要遵循學校優先原則。因為,社會上用人單位對畢業學校的評價,實際是有等級標準的,在招聘時,經常會有單位對畢業學校有硬性要求,越是人人都嚮往的單位,越是如此。

成績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這樣的考生,什麼學科成績都不突出,沒有最強的,也沒有最差的。往往什麼專業都可以,那就把學校放在首位吧。

總之,本科是你的第一齣身,一輩子也無法改變,因此需要倍加重視。當學校與專業不可兼得時,如果能上名校,專業可不必太糾結。因為,學什麼不一定就做什麼,即專業與職業並非一一對應。另外,你打算本科畢業就工作嗎?這一切,上大學和工作後都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職業、專業、學校均無特殊要求

那就地域優先吧

在哪裡上大學真的很重要!無論是文化底蘊,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人脈、還是就業機會,大學四年絕對會影響你的一生。難怪莘莘學子對自己理想大學的所在地都有驚人相似的排序,首先是北、上、廣、深等國際大都市;其次是直轄市、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以及等非省會的如廈門、青島等國內中心城市,還有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三是不發達的地區的省會城市及沿海地區的非省會城市;最後才是不發達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所以,越是熱點的地方,同類的專業和學校錄取的分數就越高。因此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顧、都能滿意的考生實在是幸運的,但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時滿足的,究竟該怎樣取捨呢?還請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參考「四個優先原則」進行排序組合。

報志願吧,考生!高考成績只是預賽結果,決定你能上哪些大學,而報志願才是決賽,選擇你要上哪幾所大學,錄取就是最後的唯一。所以,只有報好志願,方能上理想大學。

看完文章後,正在準備填報志願的考生和家長們是不是豁然開朗了。除了讓考生和家長們糾結的「專業學校地域」這道選擇題,在高考填報志願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普遍性存在的疑問、一些常規問題讓考生和家長犯難,也許,一個疏忽大意,就影響了孩子未來的人生軌跡,這可馬虎不得。

填報志願10大常見問題

1.如何為志願填報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一是搜集院校資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關規定,了解院校招生章程;

二是查詢有關院校、專業近幾年在各批錄取分數和錄取考生的位次情況;

三是了解今年在本省市招生的學校、專業、人數;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四是了解自己平時成績、模擬成績在全省、市的位次;

五是了解本人體檢結果,避開限報的學校、專業。

2.如何減少志願填報的撞車現象?

一是考生應量體裁衣,根據自己高考成績(或平時成績、模擬成績)的位次,對照往年各學校專業錄取分數情況、位次情況;

二是注意填報時留有餘地;注意體檢結果,避開限報專業;

三是特別注意有的學校招生「大小年」現象,詳細分析近年錄取資料;

四是注意預報志願後,考區、中學反饋的信息,如果出現扎堆現象,需要調整所報志願。

3.如何避免高分低錄甚至落榜?

應堅持以下原則:

1.實事求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2.所填志願拉開檔次;

3.冷門與熱門學校專業相結合;

4.省內與省外院校相結合;

5.避開體檢結果所限學校、專業;

6.各批次學校志願、專業志願填滿,儘量服從專業調劑。

4.同意調劑專業是什麼含義?是否會被調到該校未在本省投放計劃的專業?

由於考生填報專業志願不均衡,專業錄取生源冷熱不均,有的專業出現計劃空額,有的專業考生爆滿。高校為完成國家招生計劃,需要將志願專業落選考生調撥到招生不滿的專業。所以填報志願時設計了「服從專業調劑」欄,由考生選擇。

當所報專業(從第一個專業到最後一個專業)都無法錄取時,考慮考生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如果「服從專業調劑」,意味著該院校在本省該批招生的任何專業都可被錄取,但不會被調到該校未在本省投放計劃的專業。此時,如果還有專業可以調劑,則調劑到該專業錄取,如果所有專業都已錄滿,則退檔。如果不服從調劑的話,當所報專業都無法錄取時,直接退檔。

5. 什麼是學校分數級差?什麼是專業分數級差?

學校志願分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院校志願考生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高校規定的志願級差為20分,第一志願調檔分數線為600分,那麼,第二志願的調檔分數線就為620分。第一志願生源充足而且規定了志願級差的院校,省招辦按投檔比例投完第一志願考生檔案,再按院校提出的志願級差將第二志願且分數在級差之上的考生檔案投放給學校,由學校審核錄取。在實行平行志願投檔模式的批次,不存在學校分數級差。

部分高校在分配專業時規定了專業級差,專業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專業考生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一學校規定專業級差為3分,學校在分配專業時,將第二專業志願的考生成績減去3分後,和第一專業志願的考生一起排序確定專業。沒有規定專業級差的學校,在分配專業時,有的採取專業志願優先的原則,即首先滿足第一專業志願考生;有的採用分數優先的原則,優先錄取分數高的考生。

6. 什麼叫「只招有專業志願考生」?

「只招有專業志願考生」是指學校某一專業只招收填報本專業志願的考生,不招收未填該專業志願的。即使考生「服從專業調劑」,也不會被調劑到這些專業。

7. 何謂徵集志願?填報時注意什麼?

徵集(徵詢)志願是指在每一批次錄取結束之後,省級招辦將錄取未滿額的院校和餘缺計劃數向社會進行公布,供尚未被錄取並達到分數要求的考生進行選報。徵集志願填報須注意以下五點:

1.達到分數要求且未被錄取的考生才能填報;

2.考生要注意及時了解省級高招辦公布尚未完成招生計劃院校的餘缺信息,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填報,逾期則不能再填報;

3.參加徵集志願填報的考生按規定選報院校志願;

4.考生選報徵集志願時要考慮避免再次出現「扎堆」落選的問題;

5.考生要謹慎選擇,如考慮所報院校剩餘的專業自己能否接受,一旦被錄取就不能退檔調換。

8. 考生如何避免被退檔?

高校退檔的主要理由:總分偏低;單科成績低;身體條件受限;專業不服從調劑等。

為避免退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別是招生章程、近幾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

二是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騖遠,選報志願留有餘地,參考各校專業錄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嚴格對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相關條款,選報志願要避開不予錄取的專業。

四是選擇專業面要寬,儘量服從專業調劑。

9. 「平行志願」是怎麼回事?

所謂平行志願,即指採用平行志願錄取投檔,考生在同一位置所選的A、B、C、D等志願之間是平行關係。即改以往的「志願優先」為「分數優先」,將達到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按考生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願,依次檢索。

10. 平行志願有哪些風險?

相對順序志願填報方式而言,平行志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願填報風險,但平行志願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

其一,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提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投檔人數多於錄取人數。

其二,由於考生對自身實力估計過高,高考成績未能達到填報的所有平行志願高校的投檔線,根本不會被投檔,錄取與否也就無從談起。

其三,考生雖然達到了學校的投檔分,卻沒有達到所報的專業分,而又不服從專業調劑,那麼將會被退檔。

其四,各平行志願高校間沒有梯度,投檔成功率會下降。

實行平行志願後,考生投檔後被退檔的理由,主要是高考總分低、專業不服從調劑、單科成績不符合要求、體檢不合格等。退檔後,考生只能參加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

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了在文末右下角點個「在看」,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的成長,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更多地理相關產品,請掃碼了解: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79a89e19e3cac76f1c410e4c03921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