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蹭熱度這種事情,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了。
畢竟在這個流量時代,為了搞噱頭,吸引大眾的注意力,不管是個人還是媒體,都很喜歡蹭熱度,而且這個還是全方面的,不管是哪個領域基本都一樣。
在影視圈裡,最近最火的電影當然就是好萊塢環球影業推出的《侏羅紀世界3》了。
作為一個在上世紀就已經名動全球的大IP來說,這部電影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熱度都是非常高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有很多廠商就看到了有利可圖的機會。
什麼機會?當然就是熱度了。
於是,跟恐龍相關的電影在這段時間突然就多了起來。
比如之前說到的《復活侏羅紀》,基本就是《侏羅紀公園》 《金剛:骷髏島》的結合體。
再早一點的《異變暴龍》,則是放大了《侏羅紀公園》迅猛龍在密封空間追捕主角團的那一段劇情。
最近又有一部《白堊紀世界》,看來又是一部以霸王龍為主角的冒險片。
當然,大家都知道既然說是山寨電影,那本身就是「短,平,快」的代表,簡單地說就是成本小,劇情平,製作快。
成本小,所以主角團全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演員,同時特效也別想有多麼好了。
劇情平,說明劇本設計敷衍,要麼令觀眾尷尬,要麼就是照搬其他已有的成功片子。
製作快,則可以讓片方自由選擇蹭熱度的時機,畢竟電影早就完成了,可以根據熱度的「正主」自行調整放出的時間,以求蹭到最熱的那個時間段。
一般來說,國內的群眾對這種山寨電影都是持負面態度的。
畢竟這種片子只會讓人看笑話,對影視行業沒有任何幫助,還會讓去看的人感覺自己是個冤大頭,被欺騙了。
實際上,不單單是《侏羅紀世界3》,其他電影,不管是好萊塢還是國產片,也有很多影片是被蹭了熱度的。
《流浪地球》火了,於是《末日救援》、《重啟地球》等換皮作全都出來搶眼球,基本完全一個套路,只是稍作改動,甚至連煽情戲份都是一個樣。
《金剛:骷髏島》火了,然後就來一個《巨獸島》,這個就更加明目張胆了,基本完全復刻《骷髏島》的金剛打蜥蜴,不同的只是特效方面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
《火星救援》火了,就出一個塑料版本的《火星異變》,其中再加上《普羅米修斯》《異形》《異星覺醒》等科幻片的一些元素,各種東湊西拼搞出來的片子。
如果說這幾部好歹還會在電影名稱方面有做改動,那麼還有一種更加山寨的片子。
《尋龍訣》火了,那就來一個《尋龍決》。
《唐人街探案》火了?那就來個《唐人街命案》。
《捉妖記》變成了《捉妖濟》,還有三部曲,真是讓人不知所措。
顯然,這樣的山寨電影比之前的又更上一層樓,在名稱上都想著以假亂真,由於這些片子大多都是網絡電影,這種手段很容易會讓一些觀眾誤點進去。
看到這裡,大概很多童鞋都會相當氣憤並且大肆指責,甚至還會認為這就是國產片永遠追不上好萊塢的原因。
然而,老賽只能說,天下烏鴉一樣黑,國外的月亮可不一定就比國內的亮。
實際上,在影視行業發達的國家,為了蹭熱度的山寨電影的情況比國內猶有過之,比如美國的好萊塢跟印度的寶萊塢,甚至都發展出專門山寨大片的公司。
在北美地區有一家叫The Asylum的公司,就是專門依靠山寨好萊塢的大片為生。
當初耗資2億美元的《環太平洋》火了對吧,那麼就出來一個《環大西洋》。
《達文西密碼》很不錯?那這邊馬上來個《達文西財寶》。
《速度與激情》很火爆?這邊的《速度與激戰》還沒說話呢。
其他還有很多很多,諸如巨石·強森的《末日崩塌》,傑森·斯坦森的《巨齒鯊》還有《機械戰警》等等,基本全被山寨了個遍。
當然,在山寨片子方面,好萊塢聰明的是,他們會故意讓片子不那麼的「嚴肅」,在裡面加入很多笑料。
實際上,即使觀眾是看了這些山寨片子,但如果看得笑了或者看的高興,那就代表他們成功了,影片具體的質量並不重要,是不是低級趣味也沒關係。
有意思的是,因為山寨得太專業太成功,這些公司當然也有被大廠商告過,然而結果往往都是不了了之。
大不了山寨公司就把影片的名稱改一改,甚至還可以「偷天換日」,比如《機械戰警》出來了他們搞一部《機器人戰警》,被告了,就表示我這個機器人跟你們那個機械並不是同一個東西,列出一二三四五各種不同的地方。
所以說,在蹭熱度山寨電影方面,好萊塢還真的走在國內的前面。
講到這裡,應該有童鞋又有疑問,這些山寨片子真的能賺到錢嗎?
雖然不是100%,但有不少片子的確能賺到錢。
正如前面所說,山寨電影具有短平快三大特點,結合起來就是資本最想要的所謂「效率」,用最小的投資去賺到最快的錢。
畢竟你要是投資大片什麼的是有風險的,可能會賺很多,也可能會大虧,更不用說大片的製作周期都很長,上映又要選擇好檔期。
山寨電影成功的典型例子就是上面說到的《環大西洋》,這部山寨片子的製作成本只有50萬美元,甚至還比不上《環太平洋》劇組人員的伙食費用。
而且製作周期只有12天,演員們一天要拍15頁以上的劇本,要知道如果是正常的大片,正常情況能一天拍個一兩頁的劇本就不錯了。
一般來說,山寨片子從確立項目到發行,最多也就需要4個月,而且由於山寨片子可以同時拍攝,一年的產出量都不少了。
而那部《環大西洋》因為《環太平洋》的名氣,依然還能賺到不少錢,銷量非常可觀。
另外,由於網絡的普及以及流媒體的強勢發展,現在的山寨電影要盈利也不僅僅是賣碟片。
在網站上一放,由於有些片子的名稱都跟原版差不多,總會有人誤點進去貢獻流量,其中也會有一些人以為是續集,番外篇,甚至特地來觀摩一下山寨片子的質量。
所以說,蹭熱度的山寨電影這種現象,全世界都有,當然這裡並不是說這種行為值得提倡,實際上這類賺快錢的山寨片子對整個影視行業只會造成負面影響。
試想想,倘若都能確保100%賺快錢,觀眾也支持這類片子,那麼願意花大錢去投資大片的資方只會越來越少。
山寨電影的短平快,能讓資方跟製作方以最小的代價跟付出獲得不錯的利益,雖然賺得不算太多但勝在夠快。
快就代表出現意外以及風險的機率被降到最低,變現快也是一個很吸引人的點,畢竟投資賺回來的錢還是要早點到手比較心安。
投資方一般可不會說什麼,為了顧慮你們影視圈的發展而「捨身貢獻」,商人唯利是圖,資方對利益更有興趣。
事實上,就上面那家The Asylum公司來說,他們自2004年開始做山寨電影到2012年,一部電影都沒有虧過,盈利方面也超過了500萬美元,可以說是相當成功了。
商人們如果看到這個機會,還會不心動嗎?
山寨電影現象是很難杜絕的,但如果觀眾們抵制激烈,還是可以減少這種現象的。
畢竟,要本國的影視發展起來,當然不是依靠這些蹭熱度的山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