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雄還是罪人?唐朝大臣張巡為了穩住江山,竟與將士們食人三萬

2021-03-04     歷史潮河

原標題:是英雄還是罪人?唐朝大臣張巡為了穩住江山,竟與將士們食人三萬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守睢陽作》

英雄與罪人其實只是一線之隔,悠悠華夏五千載,這樣的例子不計其數。最顯然的便是近代的袁世凱,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他一手推翻了清廷,在這件事上的功不可否認。然而到了晚年,他竟然來了一出令世人唾罵的復辟帝制,委實是糊塗。

當然袁世凱這還可以說是自作自受,還有些人糾纏在英雄、罪人之間,卻是不得已。歷史給他們的選擇少於袁世凱,也就只能二選一,最終成了一個背負爭議的人物。秦始皇、武則天、成吉思汗、李鴻章等人皆屬於後者,而今天要說的這一位唐朝大臣,也是這一類。他為了穩住大唐的江山,與將士們食人三萬,那這是英雄還是罪人呢?

上頭所說的這位唐朝大臣名叫張巡,生於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張巡從小就志向遠大。博覽群書、熟讀兵書,討厭與庸俗之輩來往,結交的也都是理想遠大或寬厚者。唐玄宗開元末年(741年)中進士,就職清河縣令,在任內政績還算不錯。任滿之後本該被調回長安,可當時正是楊國忠得意之際,跟他不是一夥的人很難立足。

有人便勸張巡投靠楊國忠,他卻說:這正是國家的怪事,京官不能當啊。於是乎便被調去了真源縣再當縣令,在這兒同樣乾得不錯,很受民眾擁戴。若是一直這樣下去,張巡必然會當一輩子的好官,指不定還能成為名臣。可惜的是他被時代洪流裹挾著,最終被推上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事情是從安史之亂開始發生變化的。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冬,身簡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羅、奚、契丹、室韋共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人,以憂國之危、討伐楊國忠的名義在范陽起兵。唐朝已經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范陽兵起又是來勢洶洶,叛軍所過之界竟望風瓦解。不過數月便攻陷了東都洛陽稱帝,宋、曹等州淪陷後,譙郡(今安徽亳縣)太守楊萬石投降。

張巡所在的真源縣正好在這兒,楊萬石投降後,逼著張巡投降。他得知後很氣憤,帶著官兵與民眾在玄元皇帝祠哭了一場,之後起兵對抗叛軍。張巡與賈賁趁亂攻入雍丘,叛將令狐潮棄城而逃,第二年二月率數萬兵力攻回雍丘。張巡從前讀的那些個兵法倒是頗有作用,第一次以三千多人抵抗住了令狐潮的一萬五千多人,第二次以兩千多人抵抗住了四萬人。

就這樣,在他的身先士卒下,堅守了雍丘六十多天。到後期長安已經失守,玄宗也逃去了四川,雍丘更是跟外界失去了聯繫。這些天裡他是奇襲、草人借箭、奪糧、佯裝棄城等方法用了個遍,到最後實在撐不住了,畢竟叛軍將雍丘附近供應糧食補給的城池全解決了。張巡只得放棄雍丘,轉而堅守寧陵,這才到了他的最後歸宿地睢陽。

睢陽的位置十分重要,再撤江淮便保不住了,江淮保不住大唐危矣。為了大唐軍隊能捲土重來,不至於國破家亡,張巡沒法再退。可從他退守睢陽後,局勢危如累卵,遭到十幾萬叛軍的圍攻。整個睢陽被圍得跟鐵桶一般,叛軍的攻城被化解之後,乾脆駐紮在城外。因為他們已經斷了睢陽的糧食來源,張巡與他的唐軍,必然是會死於彈盡糧絕的。

事實也是如此,至德二載(757年)七月,此時的士兵已經每日只能分到一勺米。餓的時候開始吃樹皮和紙,剩餘的千餘叛軍瘦弱得拉不開弓,卻遲遲沒有救兵。鳥雀、老鼠、鎧甲都吃完後,城中只好吃人,張巡首先殺死自己的愛妾。接著許遠也殺掉了自己的奴僕當軍糧,主帥的家人吃完後,便是城中的老弱婦孺。

開戰前睢陽城中有四萬人,到城破的時候竟然只剩四百活人,其中被食以及死於戰火者多達三萬多。同年十月睢陽城陷,張巡與許遠皆被俘,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傲氣。與姚門言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終年四十九歲,張巡的功過實在難辨。他的堅守給了唐軍回擊的準備時間,短暫的保住了江淮,可卻是以食人為代價。

當然唐朝給出的結論是功大於過,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鄧國公,並將畫像置於凌煙閣。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6tNG3gB8MnI47IjUp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