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氯肥料,對作物到底有什麼影響?很多農民不知道!

2022-03-31     勒夫水溶肥

原標題:含氯肥料,對作物到底有什麼影響?很多農民不知道!

作物生長必需的17種元素,氯是其中之一,而且氯元素是作物必需的7種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一種。如果作物缺氯,葉緣萎蔫,幼葉失綠,根伸長強烈受阻,根系細短,側根稀少。

在一定範圍內,氯能促進作物發育,但當濃度過高,用量過大,時間過長時,它又抑製作物正常生長,產生氯毒,致使作物減產甚至絕收。

氯元素對作物的作用

1、參與光合作用。介入光合作用系統的解水放氧反應,在葉綠體中優先堆積,對葉綠素的穩定起掩護作用。

2、調節氣孔運動。調節作物細胞的滲透壓和氣孔啟閉,有利於養分的吸收,影響水分蒸騰,提高抗旱能力。

3、影響作物養分的吸收。有利於作物對鈣、鎂、硫、錳、銅、鐵等營養元素的吸收。

4、左右酶的活性及激素的含量。氯是許多激化酶的活化劑,激活一些生物酶和內源激素的活性,參與內源激素的組成。

5、增強作物對某些病害的抗性。氯作為作物細胞內的穩定離子,可增強作物對病害的抵抗能力,抑制病害的發生。

6、促進土壤氮素礦化和抑制硝化作用。氯離子對土壤中的硝化細菌有抑制作用,能延緩銨態氮向硝態氮的轉化,有效減少硝態氮流失,延長肥效。

7、提高豆科作物根瘤固氮。

8、有利於纖維生長。氯有利於增加纖維的長度和韌度,棉花、大麻等纖維類作物對氯離子反應良好。

氯元素對作物的危害

1、土壤酸化、板結。長期單獨施用氯化銨、氯化鉀、含氯復合肥等生理酸性肥料,一方面會引起土壤變酸,使有益微生物菌活動受影響,另一方面,肥料中的氯與土壤中的鈣結合,生成氯化鈣。氯化鈣溶解度大,能隨水流失,而鈣是形成土壤結構不可缺少的元素,鈣鹽流失過多,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板結。

2、產生鹽害。氯離子會隨土壤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鹽則留在地表,加重土壤鹽害。高氯造成土壤中的鹽分過高,影響根系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尤其是旱地土壤,更容易導致燒根和燒苗。

3、激活有毒離子。氯離子與其它陽離子結合,形成有害的氯化物,如在石灰性土壤中形成氯化鈣,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易激活土壤中的鋁、錳等金屬元素,對作物造成毒害。

4、誘導養分缺乏。土壤中氯離子水平過高時就會使土壤滲透勢增高,限制其它養分如氮、硫的吸收,從而導致作物養分缺乏。

5、影響作物生長發育。氯離子過高,會使發芽率降低,生長受抑制,葉綠素含量降低,葉色灰白,生長點壞死,引發大量落葉和落果等。

6、降低作物品質。氯離子較多時,不利於糖分轉化為澱粉,塊根和塊莖作物的澱粉含量會降低,品質變差;氯離子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水解,使西瓜、甜菜、葡萄等含糖量降低,而酸度增加,風味欠佳;氯離子多,會影響煙草的燃燒度,捲菸易熄火;氯離子多時,常對敏感作物的幼苗造成危害;姜田裡用含氯肥料,到秋收時,薑母上會出現一層鐵鏽色紅斑,嚴重影響薑母的價格。

正確把握含氯肥料的施用

含氯肥料不是不讓施用,而是要根據土壤、作物、時節、含量和用量區別對待。

1、在土壤含氯量<50 mg/kg地區,氯容量>100 mg/kg的作物都可以按作物鉀素營養需要施用氯化鉀。

2、國家規定當復混(合)肥料中氯離子的含量大於3.0%時,應在包裝物上標明「含氯」,以避免對忌氯作物如煙草、果樹等造成傷害;凡未在包裝容器上標明「含氯」的,其氯離子的含量不得超過3.0%。肥料袋上氯的標註指的是氯離子含量,低氯(含氯離子3-15%)、中氯(含氯離子15-30%)、高氯(含氯離子30%以上)。

3、棉花、大麻、豆科作物喜歡含氯肥料;小麥、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允許施用含氯的肥料。

4、生薑、馬鈴薯、人參、番薯、山藥等塊根和塊莖作物忌氯;西瓜、甜菜、果蔗等作物忌氯;育種和育苗時,禁絕施用含氯肥料;蘋果、柑橘、葡萄、桃、獼猴桃、櫻桃等果樹忌氯;所有煙草和茶葉嚴重忌氯。

5、蘋果樹是忌氯作物,但是含量少許的氯離子對果樹是有益而無害的。國家規定,果樹肥料中的氯離子含量不得超過3%,如果超過3%將造成一定傷害,超過8%將造成嚴重傷害,超過15%可能造成落葉、落果甚至死亡。所以說,果樹類作物禁絕施用低氯、中氯或高氯肥料。

6、大白菜不是忌氯作物,可以施用氯化鉀,但硫酸鉀對大白菜產量和品質的效果好於氯化鉀。茶樹(施用氯化鉀可以增產,有益於品質;但施用氯化銨卻會產生毒害。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談「氯」色變,對於忌氯作物和不適宜施用氯肥的土壤,一定要慎重對待,但是對於大部分作物,只要區別對待,適量施用,不僅能夠減輕農民的投資,還能起到很好的效益。來源:農資導報,作者:曹泳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6ce95cc0a24ba2daf5e79beeab41c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