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來了大專家

2022-07-31     民生周刊

原標題:村裡來了大專家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王迪

全文2320字,閱讀約需2分鐘

以「一院對一村」形式,面向24個行政村開展包括進城就診「綠通」、專科和全科業務培訓、健康科普教育等定向健康幫扶工作,推動首都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以「一院對一村」形式,面向24個行政村開展包括進城就診「綠通」、專科和全科業務培訓、健康科普教育等定向健康幫扶工作,推動首都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大爺,您哪裡不舒服?」7月7日,北京市懷柔區長哨營滿族鄉古洞溝村村委會院裡,前來看病的村民排成長隊。

「我這腿疼好幾年了,一直沒去大醫院看,聽說來了專家,這不,放下手頭活兒就趕過來了!」68歲的劉大爺,因常年在工地幹活,一到夜裡,兩條腿就會抽筋。「白天幹活不耽誤,一到夜裡就抽得睡不著覺,吃鈣片也不管用。」

「腿抽筋不一定就是缺鈣,您得測測骨密度低不低。」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周培娟邊細心檢查,邊給劉大爺耐心解答。

古洞溝村,地處京郊懷柔北部山區,距離市區約120公里,人口254戶,常住人口594人,黨員30人。村裡老年人居多,對自身健康狀況不了解,就醫意識薄弱,再加上就醫不便,疾病往往一拖再拖。

7月7日,正值小暑節氣,「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走進長哨營滿族鄉,通過首都24家三甲醫院與長哨營鄉簽訂健康幫扶協議,以「一院對一村」形式,面向長哨營鄉的24個行政村開展包括進城就診「綠通」、專科和全科業務培訓、健康科普教育等定向健康幫扶工作,推動首都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北中醫三院作為其中一支重要隊伍,對口幫扶的就是古洞溝村。

醫療專家隊來了

7月7日,北中醫三院志願醫療隊的專家們乘車來到古洞溝村。

「你們這一來,可算是送來大好事了!」前來迎接的古洞溝村黨支部書記張玖林握著專家的手說。

「考慮到村裡患基礎病的老人比較多,這次主要派出4名專家,分別來自脾胃病科、骨科、針灸科和腦病科,個個都是院裡的知名專家。」北中醫三院副院長徐峰詳細介紹完專家團隊後,連忙詢問村裡情況以及此次義診的人數、年齡段等。

徐峰強調:「以後我們會經常過來,展開『一對一』醫療幫扶。有需要做手術和住院的,醫院會給村民開通綠色通道。我們還將開通遠程診療幫扶,爭取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同質的醫療資源。」聽完這番話,張玖林感到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不住地點頭。

下午兩點,村委會院裡聚集了不少前來就診的村民。村黨支部成員劉大姐,身著黨員服務紅馬甲,開始現場組織登記挂號。今年多大歲數、平日都有哪些症狀、該掛哪位專家的號,劉大姐邊詢問邊開具挂號單,一人一條,寫得清清楚楚,不一會兒工夫,村部禮堂就排起了長龍。

「大娘,您身體怎麼樣,都哪些地方不好?」北中醫三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王彥剛仔細詢問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老人叫王景芝,今年已91歲高齡。

「我身體還湊合,就是上下樓經常眼前發黑,大隊說看不了,打車去縣裡看,拿了不少藥,回來好了一些,前段時間又犯了。」一想到不用再坐車去100多公里外的市區看病,王景芝老人樂得合不攏嘴。

58歲的邊鳳和因常年腰椎錯位,走路直不起腰。「檢查說是有骨刺,去北京城區和懷柔醫院都看過,拿了些藥回來吃,現在效果還是不行。」

經仔細詢問和檢查,北中醫三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馬玉峰告訴他:「您這是腿骨節錯位,壓迫了神經,如果是早期針灸、貼膏藥,保守治療還有效。現在發展得比較嚴重,當務之急應該解除壓迫,光吃藥不管用。」聽完醫生的話,陪同在一旁的妻子豁然開朗:「吃了好幾年藥,到底不知道哪兒出了問題,今天可算找到原因了。」

腰腿酸痛是困擾、影響中老年人的主要問題。尤其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約80%的人患有一種慢性疼痛,50%以上的老年人被兩種及兩種以上慢性疼痛困擾。

「我這腰酸疼酸疼的,晚上睡覺都能疼醒。」70歲的王秀雲幾個月前剛做完肩關節手術,「感覺沒減輕,反倒加重了。」

「那是因為您術後沒定期鍛鍊,或者鍛鍊不到位,導致一直沒康復。」馬玉峰邊說邊站起身比劃,「來!我教你怎麼練,右手帶動左手,畫圈。還有一個方法,兩隻胳膊放背後,像用長毛巾搓澡一樣,反覆拉動。」馬玉峰的現場教學,引來村民紛紛圍觀模仿。

「真沒想到,不出村就能看上城裡大醫院的專家號,還有免費藥可以領。這要去一趟醫院,可花不少錢哩!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感謝醫務志願者的辛苦付出!」69歲村民王恩光手捧10多盒祛風濕止痛藥,臉上掛滿笑容。

古洞溝村村委會會議室,前來看病的村民排成長隊。圖/王迪

7月7日,北中醫三院志願醫療隊的專家們乘車來到古洞溝村。

「你們這一來,可算是送來大好事了!」前來迎接的古洞溝村黨支部書記張玖林握著專家的手說。

「考慮到村裡患基礎病的老人比較多,這次主要派出4名專家,分別來自脾胃病科、骨科、針灸科和腦病科,個個都是院裡的知名專家。」北中醫三院副院長徐峰詳細介紹完專家團隊後,連忙詢問村裡情況以及此次義診的人數、年齡段等。

徐峰強調:「以後我們會經常過來,展開『一對一』醫療幫扶。有需要做手術和住院的,醫院會給村民開通綠色通道。我們還將開通遠程診療幫扶,爭取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同質的醫療資源。」聽完這番話,張玖林感到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不住地點頭。

下午兩點,村委會院裡聚集了不少前來就診的村民。村黨支部成員劉大姐,身著黨員服務紅馬甲,開始現場組織登記挂號。今年多大歲數、平日都有哪些症狀、該掛哪位專家的號,劉大姐邊詢問邊開具挂號單,一人一條,寫得清清楚楚,不一會兒工夫,村部禮堂就排起了長龍。

「大娘,您身體怎麼樣,都哪些地方不好?」北中醫三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王彥剛仔細詢問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老人叫王景芝,今年已91歲高齡。

「我身體還湊合,就是上下樓經常眼前發黑,大隊說看不了,打車去縣裡看,拿了不少藥,回來好了一些,前段時間又犯了。」一想到不用再坐車去100多公里外的市區看病,王景芝老人樂得合不攏嘴。

58歲的邊鳳和因常年腰椎錯位,走路直不起腰。「檢查說是有骨刺,去北京城區和懷柔醫院都看過,拿了些藥回來吃,現在效果還是不行。」

經仔細詢問和檢查,北中醫三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馬玉峰告訴他:「您這是腿骨節錯位,壓迫了神經,如果是早期針灸、貼膏藥,保守治療還有效。現在發展得比較嚴重,當務之急應該解除壓迫,光吃藥不管用。」聽完醫生的話,陪同在一旁的妻子豁然開朗:「吃了好幾年藥,到底不知道哪兒出了問題,今天可算找到原因了。」

腰腿酸痛是困擾、影響中老年人的主要問題。尤其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約80%的人患有一種慢性疼痛,50%以上的老年人被兩種及兩種以上慢性疼痛困擾。

「我這腰酸疼酸疼的,晚上睡覺都能疼醒。」70歲的王秀雲幾個月前剛做完肩關節手術,「感覺沒減輕,反倒加重了。」

「那是因為您術後沒定期鍛鍊,或者鍛鍊不到位,導致一直沒康復。」馬玉峰邊說邊站起身比劃,「來!我教你怎麼練,右手帶動左手,畫圈。還有一個方法,兩隻胳膊放背後,像用長毛巾搓澡一樣,反覆拉動。」馬玉峰的現場教學,引來村民紛紛圍觀模仿。

「真沒想到,不出村就能看上城裡大醫院的專家號,還有免費藥可以領。這要去一趟醫院,可花不少錢哩!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感謝醫務志願者的辛苦付出!」69歲村民王恩光手捧10多盒祛風濕止痛藥,臉上掛滿笑容。

古洞溝村村委會會議室,前來看病的村民排成長隊。圖/王迪

真幫扶 長幫扶

「幫扶不能是一陣風,要做就要做到真幫扶、長幫扶,讓醫療改革成果真正惠及村民。」在古洞溝村村委會會議室,徐峰與張玖林就醫療幫扶工作進行了交流,並簽訂了幫扶協議。

徐峰表示,下一步,北中醫三院將從3個方面做好對口幫扶工作。一是開通遠程醫療,利用網際網路醫療診療平台的優勢,省去村民舟車勞頓,在家即可實現複診,藥品快遞到戶,節省不必要開支。二是為當地百姓開通綠色通道,方便村民到醫院就診,簡化就診流程。三是為當地百姓定期開展遠程講座,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健康意識。

北中醫三院還將定期做培訓計劃方案,對村醫進行遠程醫療培訓,提升村衛生室醫療水平。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據了解,此次公益簽約不僅涉及幫扶協議,還包括與每一家參與醫院成立一隻專項幫扶基金,利用基金會平台化管理下的專項基金建設和運作方式,將優質醫療資源通過平台實現精準下沉。

臨行前,徐峰不忘囑咐張玖林,平時一定要加強對村民健康飲食的引導,低鹽低脂飲食,做好健康宣傳教育,提前防範高血壓、心腦血管等老年人多發疾病。

「幫扶不能是一陣風,要做就要做到真幫扶、長幫扶,讓醫療改革成果真正惠及村民。」在古洞溝村村委會會議室,徐峰與張玖林就醫療幫扶工作進行了交流,並簽訂了幫扶協議。

徐峰表示,下一步,北中醫三院將從3個方面做好對口幫扶工作。一是開通遠程醫療,利用網際網路醫療診療平台的優勢,省去村民舟車勞頓,在家即可實現複診,藥品快遞到戶,節省不必要開支。二是為當地百姓開通綠色通道,方便村民到醫院就診,簡化就診流程。三是為當地百姓定期開展遠程講座,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健康意識。

北中醫三院還將定期做培訓計劃方案,對村醫進行遠程醫療培訓,提升村衛生室醫療水平。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據了解,此次公益簽約不僅涉及幫扶協議,還包括與每一家參與醫院成立一隻專項幫扶基金,利用基金會平台化管理下的專項基金建設和運作方式,將優質醫療資源通過平台實現精準下沉。

臨行前,徐峰不忘囑咐張玖林,平時一定要加強對村民健康飲食的引導,低鹽低脂飲食,做好健康宣傳教育,提前防範高血壓、心腦血管等老年人多發疾病。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於2022年第15期《民生周刊》雜誌

原標題:《村裡來了大專家

《民生周刊》記者 王迪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69914ec654272d9cf4ce09b90c4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