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2022年凈利下滑近5成!四季度凈虧8億,業績承壓

2023-03-15     閨蜜財經

原標題:陸金所2022年凈利下滑近5成!四季度凈虧8億,業績承壓

摘要:小微企業不易(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039篇原創

3月13日晚,陸金所控股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及全年財報。

這份年入約518億元的成績單,並未讓市場滿意,原因是凈利潤下滑了近5成。尤其是去年4季度,其凈虧損超8億元。

由於陸金所控股是平安集團聯營公司,有投資者甚至擔心陸金所單季度的虧損會影響到中國平安。

今年2月,陸金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披露2020—2022前三季度凈利潤均為正。為何突然會在第四季度業績變臉?回港上市之路還能順利走下去嗎?

01

首先來看陸金所2022年的成績單,實現:

營收581.16億元,同比下滑6%;

凈利潤87.75億元,對比2021年的167億元,大幅下滑47.5%;

支出總額451.0億元,同比增長17.3%。

再看去年4季度,其虧損則主要是由於營收減少,開支增加。

2022年第四季度,陸金所營收123.18億元,同比減少22.2%;但支出總額達129.22億元,同比增加12%;經營溢利為-6.03億元。

陸金所的收入主要由5部分構成。

去年四季度,其中3部分的收入明顯下滑,僅2部分同比微增,具體來看:

基於技術平台的收入58.74億元,同比下降33.5%;

凈利息收入43.69億元,同比微增3.2%;

擔保收入16.71億元,同比微增2.2%;

其他收入1.3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3%;

投資收入2.75億元,同比減少23.4%。

陸金所的聯席執行長計葵生則解釋,因宏觀經濟相關的不利因素導致信用減值損失激增,才對公司第四季度業績產生了不利影響。

02

作為曾經的P2P業界大佬,陸金所直到2019年才宣布退出互金業務。

但一年後,陸金所迎來了轉機。

2020年,平安消費金融獲批,陸金所也獲得了合法經營個人借貸業務的資格。

同年,陸金所也終於實現了上市夢。

2020年10月,陸金所成功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3.50美元,IPO募資約23.63億美元。

如今的陸金所更加低調了,將自己定位為:中國領先的小微企業主金融服務賦能機構。

陸金所稱為小微企業主及其他優質借款人提供量身定製的融資產品,並已與550多家金融機構建立了關係。

這些金融機構為陸金所提供的貸款提供資金和信貸增強,以及其他產品。陸金所最終想要做的是:創建小微企業主生態系統。

拋開這些高大上的表述,我們從陸金所的官網上,更能清晰看到它的業務:包括理財、網貸、基金、保險及陸易拍(網絡拍賣)等。

概括來說,陸金所做的還是放貸業務,主要用戶為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相比銀行,通常貸款利息更高一些,不過貸款的條件也更加靈活,便於小微企業和個人獲取周轉資金。

03

上市以後,陸金所的業績並不穩定。

2020—2022年,其營收分別約為520.05億元、618.35億元和581.16億元;凈利潤起伏更大,分別為122.8億元、167.1億元和87.75億元。

尤其是2022年,其業績較為受挫。

以信用減值損失為例,2021年為66.44億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已飆升至102.92億元。

陸金所方面也表示,公司的總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逐漸承擔了更多的信貸風險。

財報中,陸金所數次提到去年四季度,其新增貸款減少。

截至2022年底,陸金所的新增貸款778億元,相比2021年的1516億元,接近腰斬,同比減少48.7%。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新增貸款減少了,但陸金所的累計借款人數量卻依然在增長。

2022年底,其累計借款人數量約1900萬人,比2021年增長約220萬人,同比增長12.9%。

同時,陸金所的大額信貸減值損失卻在上升。

一是風險敞口增加,2022年末,陸金所(包括消費金融子公司)承擔的23.5%的未償餘額風險,比2021年增加了6.9個百分點。

二是,無形資產減值損失導致2021年第四季度減值損失基數上升。

借款人數增加,新增貸款金額卻在減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側面反映了過去一年小微企業及個人客戶的處境......

去年四季度,陸金所的信貸減值損失高達62.59億元,比2021年同期增加約147%。這也導致同期,陸金所的總費用出現了明顯增長。

此外,融資成本也在增長。

去年四季度,陸金所的融資成本約為5.01億元,同比大增87.6%。

同時,還需要關注的是逾期率持續惡化。

財報披露,陸金所促成貸款總額的30天以上逾期率為4.6%,比2021年增加了2.4個百分點,比2020年增加了2.6個百分點;90天以上逾期率為2.6%,同比增加1.4個百分點。

截至3月14日收盤,陸金所的股價為1.985美元,市值為45.38億,相比其股價高點,市值蒸發超300億美元。

寒冬已經過去,希望2023年,無論是小微企業還是個人客戶,都能等到春暖花開。

對於陸金所而言,要填補去年四季度的凈虧損,以及扭轉業績下滑的勢頭,今年的任務並不輕鬆。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陸金所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685840bca622d17900bf4bb4bb64e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