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晴晴晴!下周杭州天氣直接「複製粘貼」,不過氣溫……

2020-11-08     青年時報

原標題:晴晴晴晴晴!下周杭州天氣直接「複製粘貼」,不過氣溫……

昨天立冬了。

雖然,杭州的天氣還挺暖,

不過隨著二十四節氣中

第一個帶「冬」字的節氣的到來,

冬天也開始向我們招手了。

目前,

我國已有「半壁江山」進入了冬季。

截至11月5日,我國東北地區大部、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北部、山西大部以及河北北部等地都已被冬天攬入了「懷抱」。今年,北方省會級城市入冬進程普遍較常年偏早,像是太原10月17日就已經入冬,比常年提早約4天,而北京也在11月3日開啟了入冬的進程。

此外,秋天的前鋒繼續向南推進至華南北部,而福建廈門、廣東廣州、廣西梧州以及海南島一帶,還是一派夏日風光。

浙江平均入冬的時間一般在11月下旬。眼下,應該也算是進入深秋了,但是我省的氣溫卻沒有深秋的感覺。

11月7日,立冬。圖片來自@斷橋里爾

昨天,浙江全省最高氣溫在22-26℃之間,可絲毫沒給「立冬」面子。

杭州昨天的最高氣溫接近25℃,成為了近6年最暖「立冬」

昨天一早就有網友在說: 今日是立冬節氣,氣溫卻像夏天,穿條短袖就可以了!

看看6日浙江各地最高氣溫,一眼望去的確非常溫暖。

難道今年是一個「假立冬」嗎?並不是。

很多人看到「立冬」,就忍不住瑟瑟發抖,感覺冬天已經來了。微博上,甚至有網友已經開始期待杭州下雪了:

大家對「立冬」的期待值似乎過於超前了,雖說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但是降溫的「狠角色」還沒出場呢,好想替後面的「大雪」「冬至」等等說一句:我不要面子的啊?!

一般來說,杭州入冬時間在11月末到12月初之間

而從數據中看,過去5年,杭州「立冬」當天平均氣溫均在10℃以上,其中,4年超過15℃;最高氣溫均在16℃以上,有兩年甚至超過20℃;最低氣溫也在11℃之上。

過去5年(2015-2019年)「立冬」當天杭州的氣溫資料

所以,杭州「立冬」不冷,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當然,今年立冬這麼暖,還是稍微有點不尋常的。一方面是因為陽光好,另一方面則是冷空氣最近太弱了。

今天起,又有新一股弱冷空氣到來,氣溫會有所下降,但是不至於很猛烈。

明天起一直到下周六,杭州的最高氣溫在19-21℃之間,最低氣溫大約也就是10-12℃。

所以下周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

而在雨水方面,接下來依舊沒有太明顯的降雨。浙江省氣象台說,由於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強,而且南海還有颱風在興風作浪,導致冷暖氣流都呈「虛弱」狀態,不僅難以碰撞出雨水,連降溫也不太給力。

一直到下周五,我省基本上依舊是好天氣,在連日的好天氣之下,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高,請加強林區火源管理,注意用火安全,同時還得勤補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延伸閱讀】

立冬怎麼吃?南北大不同

立冬時氣候寒冷,宜多食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來禦寒。此類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可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禦寒效果較好。

禦寒食物的選擇,南北也是大不同。

立冬時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肉等。

長江以南地區雖已立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宜,如雞、鴨、魚類。

地處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主。

另外, 怕冷有時與缺少鈣和鐵有關。我們可以通過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來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

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沙丁魚、蝦等。

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其中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食物還能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故立冬時也宜食。

立冬這一天, 北方的習俗是吃餃子,南方的習俗是吃麻油雞和薑母鴨。杭州不算是北方,但也不是「那麼南」的南方,所以立冬這個日子,餃子和麻油雞好像都不是必備菜。

不過對於老杭州人來說,立冬來臨後, 家家戶戶就開始做醬鴨、醬肉、魚乾等醬貨,留到冬天吃。

為什麼立冬要做醬貨?這是有由來的。

因為古時候物資短缺,到了冬天,一方面沒有什麼新鮮的食物可以吃;二來沒有冰箱,秋天儲存下來的食物也難以保存很久。

立冬宜做這些事

立冬之後如何養生?杭州市衛健委給出了這些意見。

睡眠養生

早睡可養人體陽氣,晚起能養人體陰氣,但晚起並非賴床不起,而應以太陽升起的時間為度。所以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穿衣養生

立冬後天氣漸冷,衣著應注意薄厚適度。

另外,在陽光充足的時候宜多到戶外曬太陽。常曬太陽可 起到壯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還能緩解情緒抑鬱

運動養生

立冬時運動應以 靜態運動為主,不適宜太激烈的運動。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佳,避免出大汗而使陽氣外泄。

室外鍛鍊時,要選擇向陽、避風、安全的場地,若碰到大風、大寒、大霧天,應停止室外鍛鍊。

來源:時報記者 張鵬 部分內容綜合都市快報、杭州發布

編輯:十二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5jGpnUB2uKmW_kO36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