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東南亞,暴打英美軍隊,二戰日軍戰鬥力真有這麼強悍?

2022-05-05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橫掃東南亞,暴打英美軍隊,二戰日軍戰鬥力真有這麼強悍?

以前在聊一些軍事方面的問題的時候,強調過武器裝備、兵員數量上面的優勢的重要性。很多人就開始反駁了,說武器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然後距離就是二戰時期日本橫掃東南亞,打趴下英軍美軍。今兒咱來說道說道,日軍當年拿下英美軍這些事,所謂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說法,有多麼大的水分。

談到武器裝備,尤其是二戰時期,人們就會默認,亞洲非常落後,而歐美非常先進。這種其實還是一種很典型的誤區,歐美所謂的先進,你要看在哪先進、哪方面先進,以及什麼時候先進。

打個比方,以前看過很多營銷號在寫諾門罕戰役的時候,說什麼蘇軍開著T34,手拿波波沙打日寇,你就想,諾門罕戰役在1939年,那會兒有T34麼?那會兒有波波沙麼?甚至PPD衝鋒鎗,蘇軍都沒裝備幾把。這就很典型的,把一些武器的先進,給貫穿始終了,從而忽略了當時是個什麼情況,也忽略了常識。

先說說人數上的問題,馬來亞戰役,的的確確是白思華的14萬人對山下奉文的7萬人,這白思華雖然有14萬人,但是這14萬人,裡面全是水分。

英國的陸軍從來都不是強項,他是個老牌、海上、強國,祖上說句難聽的是干海盜的。他對於陸軍建設,遠沒有海軍空軍那麼強。英軍也是一直走的一個小型化陸軍的方向,陸軍人數是非常少的。二戰爆發以前,英國陸軍總兵力也才22萬人。

馬來亞戰役在1941年底到1942年初打的,這是什麼時候?是二戰歐洲戰場非常激烈的時候,與此同時,也是北非戰場非常激烈的時候。英國陸軍,主力部署本土,再派出去遠征軍去北非,剩下還有多少人能用了?並且馬來亞戰役結束半年,就是阿拉曼戰役,緊跟著又是第二次阿拉曼戰役。

這會兒白思華手下14萬人,裡面8萬英軍,這些英軍哪來的?只能是七拼八湊,四處亂湊出來的。並且,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些地方叫殖民地,並且還是遠東地區的殖民地,離本土十萬八千里。英國人的重點,只能是本土,還有北非。那麼,放在東南亞這裡的這些部隊戰鬥力可能強麼?不可能。這些部隊,只能是雜牌中的雜牌軍,能打的都不在這。

白思華手下剩下的人,裡面有馬來亞軍團、印度第三軍、澳大利亞第八師,這些部隊。這些部隊都是殖民地當地的部隊,當地人組成的。這些人能有多大戰鬥力?參考一下之前瞬間土崩瓦解的阿富汗政府軍。

再看山下奉文手下那些人,手下一個近衛師團,一個日軍的甲種師團,還有個第五師團,這個部隊從南口戰役就開始作戰了,在中國戰場摸爬滾打了好幾年,然後是第18師團,從淞滬會戰開始打,又是個打了好幾年的部隊。這些部隊,個個身經百戰,戰鬥力根本不是英國那些殖民軍能夠比的。

再看日本打菲律賓,暴打美軍的戰鬥。菲律賓戰役中,美菲聯軍15萬人對日軍12萬人,美菲聯軍慘敗。細數數,美菲聯軍的15萬人,看上去占優勢,比日軍多出去三萬人,但是又全是水分。

菲律賓戰役是1941年12月份打的,那會兒美國陸軍也是沒多少人,1939年的時候,美國陸軍17萬人,外加海軍陸戰隊三個師,就這麼點部隊,20萬人多點。戰爭沒波及到美國,美國沒擴軍。

1941年7月份的時候,美菲聯軍裡面,總共兩萬人,一半美軍,一半菲律賓軍。八月份之後,麥克阿瑟調來了8500名國民警衛隊士兵,九月份的時候,麥克阿瑟開始動員菲律賓人參軍,戰爭開始前一個月,11月份的時候,美菲聯軍總共31000人。動員完事,到了12月初,擴充了10個預備役師,算上菲律賓一個正規軍師和一個警察師,這會兒加一起是15萬人。

美菲聯軍這15萬大軍,老兵,算上美軍總共三萬人,裡面12萬人是臨開打的時候,臨時拉過來的,並且這些人里,講70種方言,這些人你可以說是湊數的,也可以說是送人頭的。包括美軍那些人裡面,也都有相當一部分新兵。這些部隊和日軍打,也是白送,優勢除了多三萬人以外,沒了。

再看裝備,日軍比英美軍隊又高出去一大截。

不列顛空戰的時候,英軍開的是噴火、颶風、無畏這些戰鬥機,這些在當時的英國是最好的戰鬥機了。並且,那個時候蘭開斯特轟炸機已經試裝備了,馬上在英軍服役了。而馬來亞戰役中的英軍,有啥飛機呢,水牛、布倫亨、哈德遜,甚至還有牛羚呢,雙翼魚雷轟炸機。而這些飛機,都是老古董,數量還少,一共200架。

反觀日本那會兒投入的部隊,裡面有陸軍和海軍的航空兵,總共三個飛行隊。人家裝備的是九六式攻擊機、九六式艦載機、一式戰機、九九式俯衝轟炸機.......數量是500架。

坦克方面,英軍裝備的是23輛Mk VIB輕坦,而日軍裝備的是八九式、九七式兩種中型坦克,還有九五式輕型坦克,總共200多輛。海軍更別提了,英軍手下一艘為二世親王號和一艘反擊號,日軍手裡五艘重巡,四艘輕巡,又是一個碾壓。

武器裝備上,就地面而言,日軍數量多、先進、質量好,完完全全就是碾壓狀態。

日本在東南亞的強悍,無非就是借著這些地方,遠離英美本土,在當地的也都是一些治安軍。英軍主力跟德國打呢,美國還沒動員,當地的英美軍隊,以及殖民地那些部隊,都是臨時湊出來的部隊,根本不具備戰鬥力。

並且,就英國來講,武器裝備什麼的都是優先給北非的那些部隊,東南亞的部隊拿的都是人家不要的那些破爛,你想啊,雜牌軍能供給什麼好裝備呢?美軍那會兒也沒B29,也沒加蘭德,更沒一天一艘軍艦,一周一艘航母,步兵還和鬼子對著拉大栓呢。

整個東南亞戰場,日軍大獲全勝的時候,都是在英美非常不重視這塊地的時候,才打贏的,撿了個便宜,英國無暇顧及殖民地,美國沒開始參戰,打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武器裝備、兵員素質方面的全面碾壓,日本人才打贏了這場戰役。

日本所謂的打趴下英美,都是這種,趁人家根本無暇顧及的時候,占著大便宜去的。而日本真實戰力,最典型的就是諾門罕了,打一個蘇聯的57特別軍,日本就被逼的拿細菌武器去對付蘇軍了,結果還是打輸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4ff241d7925a959d5e1a8f25d7617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