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首席名將速不台:在座的各位,都是手下敗將

2023-07-26     國家人文歷史

原標題:成吉思汗的首席名將速不台:在座的各位,都是手下敗將

本 文 約 5300 字

閱 讀 需 要 15 分 鍾

說起影響世界的名將,人們隨口便能說出孫子、亞歷山大、漢尼拔、成吉思汗、拿破崙……

世界上的名將和軍事家眾多,他們各有閃耀在人類歷史上的輝煌戰績,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評價誰的水平最高,但要是說誰的征戰足跡最廣,蒙古帝國的名將速不台絕對可以名列前茅。

在速不台73歲的人生中,東至朝鮮半島,西到喀爾巴阡山,北至西伯利亞,南至黃河岸邊,都有他征戰過的足跡。據統計,他一生共征服了32個國家,打下65場大捷。有歷史學家認為,就走過的路線來說,速不台是人類史上征戰範圍最廣的將領。憑藉如此顯赫的戰績,哪怕到了21世紀,很多歐洲國家一提起東方名將,第一反應不是成吉思汗及其孫子忽必烈,而是速不台。西方著名史學家T. N. 杜派在他的名著《哈珀-柯林斯世界軍事人物全書》中這樣描述:「速不台被普遍認為是成吉思汗部屬中最能幹和最具才華的將領,他勇敢、多謀、果斷、精力充沛,充分發揮了蒙古軍隊速度、機動和耐勞的優勢。」

那麼,速不台的實力究竟有多強悍?

速不台畫像。來源/包巴雅爾編繪《蒙古族歷史人物肖像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事實上,跟速不台日後的功績比起來,其軍旅生涯的開端才是真正的傳奇。

公元1176年,蒙古兀良哈部的兀良哈·哈班家中又多了一個兒子,洋溢在喜慶氣氛中的哈班給孩子起名速不台,意為「有翅膀」。由於兀良哈與成吉思汗家族向來交好,1201年,鐵木真敗於王罕之手,在班朱尼河畔,鐵木真與依然忠於他的下屬以飲濁水與跟隨者盟誓,過渡難關。得知鐵木真處境困難,哈班帶著家人驅趕羊群給鐵木真送去解困,結果半路被札答闌部劫持,連哈班本人也被俘。危難之際,速不台和兄弟們一起攻擊札答闌部,並在混戰中連續殺死多名札答闌部兵士,奪回羊群,救出了父親。

對正處於饑寒交迫中的鐵木真來說,哈班的羊群無異於雪中送炭。後來,鐵木真一直對哈班家族照顧有加。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速不台僅25歲,後來在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的戰爭中,速不台一直衝鋒在前,跟隨鐵木真破敵制勝。1202年,鐵木真擊敗塔塔爾部,速不台在戰鬥中一馬當先。1203年,鐵木真攻滅王罕克烈部的合蘭真沙陀之戰,速不台依然衝鋒在前。1204年,鐵木真征伐蒙古草原西的乃蠻部,在納忽崖之戰中,「朵兒邊·那孩思」(即蒙古四獒,又作「四狗」,為成吉思汗開國功臣者勒蔑、忽必來、哲別、速不台的共稱)帶領騎兵猛衝乃蠻大軍,直接將乃蠻部一舉擊潰,首領太陽汗當場被殺,乃蠻部也因此滅亡……隨著蒙古諸部的統一,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蒙古諸部共同推舉鐵木真為「成吉思汗」,蒙古帝國正式登上歷史舞台。在歡呼的人群當中,速不台是受封為95個千戶長之一。

在諸多蒙古將領中,成吉思汗對速不台評價頗高,稱其為「凡教去處,將堅石撞碎,崖子衝破,深水橫斷」。而速不台在用兵上也確實以狡猾多變著稱。作為一名騎兵將領,速不台尤其擅長使用詐退戰術,即在戰場上佯裝失敗撤退,誘使敵人追擊,等敵人進入包圍圈後再發動總攻。這種戰術對將領威望和軍紀要求很高,古往今來,很多將領在試圖使用這一戰術時,都會面臨部隊因紀律號令不嚴、把詐敗搞成真敗的後果。速不台的優勢在於,他依靠在蒙古大軍中的威望可以有效組織軍隊順利實施這一戰術,且巔峰時期的蒙古騎兵也有著超乎同時期軍隊的嚴密組織和紀律。在這兩方面的結合下,速不台把蒙古騎兵善於機動作戰的優點發揚得淋漓盡致。很快,他的優點就在未來蒙古大軍的南征北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寒原獵騎圖》(局部)。作者/(元)佚名,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1208年,速不台受成吉思汗命,率軍追擊蔑兒乞部首領脫黑脫阿、忽都父子、乃蠻部太子屈出律的部隊。在速不台的窮追猛打下,脫黑脫阿中流矢而死,忽都父子和乃蠻部太子屈出律四散奔逃,從此一蹶不振。

1210年,成吉思汗迫使西夏臣服後,開始了對金國的征伐。1211年,成吉思汗率15萬蒙古大軍南下伐金。其中速不台親率2萬騎兵突襲金國恆州府。速不台認為,女真鐵騎對蒙古大軍是最大威脅,以儘快將其擊垮為上策,而釜底抽薪則是上上策。速不台率軍在金兵還沒反應過來前,突襲恆州這一金國最大的養馬場,奪取上百萬金軍戰馬,令曾經名揚天下的女真鐵騎瞬間失去坐騎,戰鬥力直接崩盤。在戰鬥中,速不台身先士卒登城獲捷。為獎勵速不台大功,成吉思汗賞賜他滿滿一大車金帛。在隨後的攻金戰鬥中,速不台一樣衝鋒陷陣。直到1214年春,金宣宗遣使向蒙古求和,並送上大量黃金、絲綢、馬匹,並將衛王完顏永濟的女兒岐國公主送給成吉思汗為妻,還有童男女五百陪嫁,才令成吉思汗退兵。不過,速不台的征戰生涯並未停止,還有艱巨的任務在等待著他。

公元1217年,速不台奉成吉思汗命追剿逃至畏兀兒以西的蔑兒乞殘部。按照《元史·速不台傳》記載:「大軍至蟾河,與滅里吉遇(蔑兒乞),一戰而獲其二將,盡降其眾。」在戰鬥中,速不台再次發揮了狡詐多變的戰術。在追擊對方時,速不台特意將擄掠來的嬰兒一路隨行,半夜紮營時任嬰兒啼哭,以此麻痹蔑兒乞殘部,讓他們誤以為這是逃難的難民而放鬆警惕。正當蔑兒乞人鬆懈之際,速不台大軍對蔑兒乞大營發動全面突襲,被速不台全部殲滅。蔑兒乞部首領脫黑脫阿的兒子呼圖罕蔑而根以及兩個大將均被速不台活捉。

這一戰有兩個插曲,一個是在擊潰蔑兒乞部後,速不台繼續追擊,沒想到撞見了另一支遊牧部落欽察人。由於蔑兒乞部另一位首領霍都投奔了欽察人,雙方立刻開戰。在速不台指揮下,欽察人的部隊很快被擊敗。《元史·速不台傳》記載:「其部主霍都奔欽察,速不台追之,與欽察戰於玉峪,敗之。」

另一個是花剌子模蘇丹摩訶末正在率六萬軍隊東征西遼,此刻已經進至錫爾河以東一帶。雖然成吉思汗命令儘量不要與花剌子模發生衝突,且蒙古軍隊也主動聯繫對方表示並無交戰之意,但此時的摩訶末蘇丹卻自信無比地認為蒙古軍隊不過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遂主動發動進攻。關於這次戰鬥的史書記載有些混亂,因為此戰中成吉思汗長子朮赤也在征服吉利吉思後與速不台合兵,二人帶領兩萬多蒙古軍隊一起參加了戰鬥,所以有歷史學家認為,朮赤才是此戰總指揮。不過,速不台也有參與是毫無疑問的。《元史》《世界征服者史》等著作對這一戰的記載出入頗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蒙古與花剌子模的第一次交戰中,蒙古軍隊在數量遠少於對方的情況下,不但險些活捉摩訶末蘇丹,還在當晚用多點火把作為疑兵之計順利脫離戰鬥,在這一點上很有速不台的作戰風格。回師後,速不台等人也將來自西邊的威脅彙報給成吉思汗,令成吉思汗對未來敵人做到心裡有數。對於速不台的戰功,成吉思汗則稱其為「把阿禿兒」 (即勇士)。

對成吉思汗來說,攻滅金國是他的首要目標,但來自西方的威脅卻令他改變了這一戰略。隨著花剌子模屠殺蒙古商隊事件的發生,成吉思汗決定對花剌子模發動征伐,而與花剌子模打過仗的速不台自然參加了西征。蒙古大軍在西征時再次發揮了機動性強的優勢,在花剌子模人以為要走一年多才能到來的蒙古大軍,突然出現在面前。作為先鋒的哲別與速不台率領的三萬蒙古騎兵在花剌子模所向披靡。1220年,蒙古大軍會師花剌子模首都撒麻耳干,摩訶末蘇丹棄城而逃,首都撒麻耳干遂被蒙古大軍攻破。速不台與哲別等奉命追擊摩訶末蘇丹殘部,二人在渡過阿姆河追到你沙不兒(今伊朗東北境的尼沙普爾)後,速不台與哲別分兵前進,迫使摩訶末蘇丹逃進小島後不久病死。

成吉思汗畫像

速不台等人的征途並未停止,他們一路橫掃波斯、呼羅珊、安納托利亞高原和高加索山區。一路擊破14個國家,破城40餘座。在與東歐國家交戰中,東歐地區的軍隊第一次領教了蒙古軍隊的厲害。比如1220年,在喬治亞首都提比里西附近的戰役很有代表性。喬治亞女王魯速丹為了對抗哲別與速不台率領的兩萬蒙古大軍,特地調回原本準備參加十字軍的3萬多精銳部隊與之決戰。戰鬥打響後,哲別先以5000騎兵設伏,速不台領兵迎戰。在戰場上,速不台再次使用佯敗之計,誘使喬治亞軍隊進入蒙古軍隊伏擊圈內。隨後,哲別果斷髮起突襲,蒙古軍將領扎那領兵攻擊敵軍右翼,馬日古斯領兵攻擊敵軍左翼,速不台又回軍發起主攻,最終,3萬格軍戰死過半,殘餘四散奔逃。格軍主將伊萬涅不敢再戰,退守首都提比里西。

得勝後的蒙古軍隊沒有強攻提比里西,而是轉向高加索以北的帖雷克河流域,利用各部之間的矛盾進行分化瓦解,大破阿蘭人組織的由欽察人、阿速人、奇爾科斯人等組成的聯軍。隨後,北高加索山區諸部相繼投降敗亡,成為蒙古大軍臣民。1222年,蒙古大軍追擊欽察人殘部進入羅斯地區。面對威脅,羅斯人在羅曼諾維奇的帶領下組成了8萬人的聯軍,基輔大公也派出兩萬部隊進行策應,準備迎戰速不台。蒙古大軍只有3萬人,但速不台再次發揮了詐敗戰術,指揮部隊不停佯裝敗退,一直引誘羅斯聯軍追擊12天,等到羅斯聯軍已經疲憊不堪且被引入迦勒迦河對面的包圍圈後,蒙古大軍再四面合圍、萬箭齊發。混戰中的羅斯聯軍死傷慘重,撤退時背後橋樑也被蒙古軍摧毀,幾乎全軍覆沒。此戰六個王公被處死,70位貴族陣亡,軍隊損失7萬餘人基輔大公投降後也被處決。擊潰了羅斯聯軍後,蒙古軍乘勝長驅直入,征服了今烏克蘭的廣大地區,並成功進入克里木半島,攻陷速達黑城。1223年終,哲別和速不台經錫爾河北邊的草原,於1225年春回到和林,並將繳獲的戰利品統統奉獻給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對他大加表彰,賜予寶珠和銀罌。

《蒙古歷史長卷》(油畫)中哲別、速不台奉命北進,橫掃欽察

第一次西徵結束後,速不台繼續參與了征伐西夏的戰役。1226年,速不台攻下撒里畏兀兒的斤、寺門等部以及德順、戎、蘭、會、洮、河諸州,掠得牝馬五千匹。次年(1227),速不台聞知成吉思汗死訊而還師。窩闊台即位蒙古大汗後,下旨速不台娶禿滅干公主為妻,同年隨他一起攻打金國潼關。同年7月,拖雷和速不台率兵進攻金都汴京。行到牛頭關時與金兵遭遇,金將完顏合達率步騎兵35萬與蒙古軍接戰。蒙軍僅有4萬騎兵,儘管敵眾我寡,但速不台依然採取多路騷擾的疲敵戰術,在三峰山成功將金軍主力包圍後殲滅,這是蒙金戰爭中蒙古大軍最為輝煌的一次大勝。隨後,速不台率軍一路猛攻,在蔡州與宋軍一起圍住金哀宗殘部。金哀宗在絕望中自焚身亡,速不台殺金荊王、益王等全部宗室近臣,派專人護送金國后妃公主與宗室寶器給窩闊台。四月二十日,大軍攻入汴京,金國徹底滅亡。

蒙古速不台圍攻金汴京暨哀宗出走蔡州作戰經過圖。來源/台灣三軍大學編《中國歷代戰爭史(第十三冊)》,軍事譯文出版社1983年版

金國滅亡後,窩闊台命諸王拔都、貴由、蒙哥等將領第二次西征,老將速不台雖已年近六十,依然可以披掛上陣。1236年,拔都派速不台先去進軍不里阿耳(今保加利亞一帶)。與西方人作戰經驗豐富的速不台很快證明了自己寶刀未老。在圍攻禿里思哥城的戰鬥中,由於城池久攻不下,拔都換將速不台親自督戰,速不台選本部五十精兵,夜晚強行攻城,只用三日即抓獲也烈班汗並攻下禿里思哥城。在速不台的指揮下,梁贊公國、弗拉基米爾公國和基輔公國以及阿蘭、欽察、不兒塔、莫爾多瓦等眾多公國紛紛被蒙古大軍擊敗並臣服。1241年,蒙古大軍行至今匈牙利一代,與馬扎兒部交戰。貝拉四世率領約6萬人馬,而蒙古軍隊只有2萬多人。速不台再出奇計:拔都率中軍向塞約河大橋正面挺進,誘使敵人軍隊主力集結於此,而速不台在下游水深處,結木筏子潛渡,繞道至敵後發動攻擊。很快,貝拉四世的部隊被蒙古軍前後夾擊擊潰,撤退進車營試圖抵抗。這時,蒙古軍隊使用了當時的「秘密武器」——大量火藥武器,貝拉四世部隊全面崩潰,聯軍損失人員達90%以上,3位大主教、5位匈牙利與克羅埃西亞高級將領陣亡。

西征的蒙古大軍準備繼續向歐洲腹地進發,但此時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讓他們改變了想法。1242年春,一名信使傳來消息,窩闊台大汗於去年12月11日去世。根據蒙古法律,各部首腦都要回到草原參加忽里勒台大會推選新的大汗。就這樣,速不台跟蒙古西征大軍一起,回到了大草原。

成吉思汗對外征伐示意圖。來源/華林甫主編《中華文明地圖》,中國地圖出版社2018年版

1246年,參加完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貴由汗的登基大典後,速不台已經70歲高齡。多年征戰終於讓這位老將停下了腳步。他選擇告老還鄉,回到禿剌河,於1248年逝世。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速不台獲贈效忠宣力佐命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河南王,諡號「忠定」。

速不台的一生是在馬背上征戰的一生,他見證了蒙古帝國的建立到鼎盛,為蒙古帝國立下汗馬功勞。他一生用兵靈活多變,從東方到西方,人類主要文明世界的多個國家政權都與他交過手。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名將,速不台也以人類史上征戰範圍最廣的將領而名載史冊。

參考資料:

《元史》 宋濂 、王褘,中華書局。

《世界征服者》 志費尼,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草原帝國志》 勒內·格魯塞,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

《俄羅斯史》 梁贊諾夫斯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哈珀-柯林斯世界軍事人物全書》 T.N.杜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END

作者 | 郭歆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張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4e125bb95b80c2336394147ae7d41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