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難下咽的苦果就是「後悔」,而最難買的藥,就是「後悔藥」。
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尤其是在孩子學習上更是嚴格要求,一旦孩子成績不好時,就會進行批評教育,甚至還會使用暴力,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近日,一則「13歲男孩因為體育考試18分被父親意外刺死」的新聞登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這是一位單親父親,獨自撫養孩子10年,出於「望子成龍」的期望,父親在孩子的學習上也是嚴格要求。
不過,當父親發現孩子體育考試只考了18分後,瞬間就怒火中燒,認為孩子沒有遵從自己的想法,也怒其不爭孩子的不努力,於是便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武力恐嚇。
父親拿出了家裡的武士刀,仍然像之前一樣,用刀來威脅孩子努力學習,但這次可能是因為孩子和自己頂了一句嘴,失去理智的父親毫不猶豫地就一刀捅了過去。
事實上,父親也僅僅是想對孩子起到一定的震懾力,所以捅的是孩子的腰部,可能在他的認知中,腰部並不是什麼重要的器官,無傷大雅,但令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這一下就真的傷到了孩子。
孩子被傷後,父親也是立馬清醒,馬上打了120,但不幸的是,最後孩子仍然是因為失血過多而離開人世。
最終,這個本就不完整的家庭,以兒子去世,父親被判入獄十二年而徹底分崩離析。
雖然這樣的事情實屬例外,但生活中卻不乏太多的家長,對孩子有過粗暴的行為,更常見的是從早到晚喋喋不休的責罵。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就算不被父母「意外身亡」,但心裡落下的陰影也是一生都揮之不去。
雖然我不是父親,但在思想上,也能共鳴這位父親對子女的深切期望。但對於他的做法,卻實在無法不認同。
我願意相信這位父親不是真的想傷害孩子,只是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不過是用了一個相對極端的方法,才導致了這種悲慘的後果。
一句句「你不好好學習」,一次又一次地舉刀威脅,不可否認,父親管孩子的心是有的,但這樣的心思真的不是很多,也不是太好。
一個家庭中,父親不同於母親的溫柔形象,更多的則是一個嚴厲的角色,更是有人會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宗旨,希望從小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樣做,看上去確實對孩子起到了教育的作用,但事實上,父母不過是把更多的壓力都轉嫁到了孩子身上,尤其是一味地威脅和恐嚇,對孩子的學習起不到一絲一毫的幫助和支持,這樣的教育,自然更是「無效」的。
這位父親因為自己的失手而失去了唯一的孩子,而面對鏡頭的時候,父親也是痛哭流涕:我不是壞爸爸,只是好心辦了壞事。
這位父親的心理也是生活中很多父母的縮影,自己生活不如意,便把希望都強加在孩子身上,只不過有的父母是循循善誘,有的則是像這位父親一樣氣急敗壞。
世界上不缺乏惡毒的父母,單是我見過的就不計其數。那些不愛孩子的父母,愛的是學習成績,成績好了就把孩子奉為掌上明珠,而成績差勁,就對孩子吼叫打罵。
這樣的行為看似「棍棒教育」,可是我的眼中卻只看到了棍棒,卻沒看到教育。
作為對比,我想起了之前看到過一篇關於「鍾南山」的小故事。在小學的時候,鍾南山把學校要上交的午飯錢拿去買別的吃的,後來父親發現這件事,只對他說了一句話:「你自己想想這樣的事情怎麼辦」。
也正是因為相信兒子的人格、品性,父親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讓鍾南山反思。這其實就是教育孩子的巨大區別,棍棒教育和善意提醒,教育出來的孩子差距不是一般得大。
一次日常的家庭教育,卻讓父子二人陰陽兩隔,本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卻因為父親的情緒失控而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後果。
不可否認,現在很多家長都在為孩子的成績焦慮,尤其是孩子成績不好時,更是直接暴走,使用言語或者武力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這裡也藉此事件,希望所有父母都能警醒:孩子的教育不是嚇唬,而是幫助!
再遇到孩子成績差的情況,父母一旦情緒失控,可以先離開孩子,找一個地方讓自己冷靜,或者也可以把情緒釋放出來,重新恢復理智,就不會對孩子動手。
另外,家長也要有心理準備,要知道,那些全能的孩子存在但並不多,完美的孩子更是不存在,想想我們自己在上學的時候,成績是不是也是不盡人意呢?
既然父母都很普通,又怎麼要求孩子做到十全十美呢?與其家長對著孩子一頓輸出,倒不如仔細分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找到讓孩子成績變好的方法,多些耐心,孩子的成績自然會有所改變的。
最後,如果孩子真的在學習這方面沒有突破,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家長也不必過於灰心。升學的方式有很多,甚至有很多沒有學歷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過得也十分如意。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與其一味逼迫,到不如接受現實,和孩子一起尋找更適合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