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不明的八位皇帝,他們離奇死亡背後隱藏著哪些驚天秘密?

2022-09-29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死因不明的八位皇帝,他們離奇死亡背後隱藏著哪些驚天秘密?

文/格瓦拉同志

作為人神合一體的皇帝,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出生到死亡,對普羅大眾來講都是天大的謎團。由於宮闈事秘,加之史書記載的語焉不詳,使得某些死因不明的皇帝更成民間熱議的對象,於是傳言紛起也就在情理之中。那麼,這些死因不明的皇帝都有誰?他們離奇死因背後,究竟都隱藏著那些驚天秘密?

1.西漢昭帝劉弗陵(前94-前74年)

昭帝8歲登基,年僅20歲便駕崩,史書對其死因的描述僅寥寥數筆,且語焉不詳。再聯想到史書對昭帝身高體壯、早慧睿智的記載,更讓人猜測其並非正常死亡,而是有人故意而為之。

這個人極有可能便是大權臣霍光!霍光擔任大司馬、大將軍近20年時間,位極人臣,權傾朝野,是漢朝的「無冕之皇」。霍光執政日久,自然不甘心向已成年且聰明無比的昭帝歸政,讓其早些離世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畢竟,沒有昭帝對霍光很重要!

2.東晉孝武帝司馬曜(362-396年)

孝武帝10歲登基,在34歲正值壯年之時駕崩,《晉書》給出的死因是被張貴人所殺。原來孝武帝與張貴人都好飲酒,某天兩人喝多後,孝武帝戲謔張貴人,結果令對方惱羞成怒,用棉被將其悶殺,對外則宣稱「魘崩」。

對於孝武帝的真實死因,後世多有爭議,我傾向於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的推斷,即孝武帝之死極有可能屬於政鬥,幕後黑手為權臣司馬道子父子。如此說來,張貴人不過是個「背鍋俠」而已!

3.隋文帝楊堅(541-604年)

據《隋書》記載,隋文帝病重臥床之際,竟誤接到太子楊廣給宰相楊素的一封信,信中向楊素討教如何處理文帝後事及登基事宜。與此同時,宣華夫人也趕來哭訴太子非禮一事。兩事相加,令文帝極為震怒,遂下詔廢黜楊廣,重立廢太子楊勇。楊廣獲悉後,便命心腹張衡「侍衛」文帝,不久文帝便離奇駕崩。

《隋書》為唐朝官修史書,其中對隋煬帝的描述很不堪,記載多有失實、誇張之處,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為他塑造一個「暴君」的形象,來說明他滅亡的必然性及唐朝建立的合法性。「弒父奪位」之說便是一例,其真相可疑。

4.唐肅宗李亨(711-762年)

公元762年,唐肅宗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就在其病重臥床期間,發生了大太監李輔國與張皇后兩派之間大火併事件,而勝出者正是李輔國。李輔國擁立太子李豫,並捕殺張皇后,變故僅在一夜間完成,效率很高。

而唐肅宗也恰恰死於這個晚上,史書對其死亡情況僅僅用了五個字:「是夕,肅宗崩」。正所謂越簡短越不尋常,死亡時間如此巧合,死因如此不明,令人疑竇叢生,細思極恐。

5.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

宋太祖離奇駕崩大概是史上最具話題性的事件之一。據《宋史》記載,太祖駕崩的前夜曾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而隔日清晨太祖便暴死,非常詭異。在當時便有「燭影斧聲」之說大行於世,暗指太宗趙光義弒兄奪位,帝位來路不正。

近世學術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確實死於非命,但具體死因有兩大新說法,一說宋太祖死於家族遺傳病-躁狂憂鬱症;一說宋太宗在兄長病重時調戲其愛妃被斥責,遂痛下毒手。雖然各自聽上去合理,但真相已永遠無法得以昭示。

6.明建文帝朱允炆(1377-?)

建文帝21歲即位,採用黃子澄、齊泰的建議,大力削藩,結果引起叔父、燕王朱棣的反叛,史稱「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自焚而死說,有逃難出家說,但結局終究是個迷。

由於建文帝真實下落不明,一直困擾著朱棣及其後人,雖然對外宣稱建文帝已死,但暗地裡一直在加緊搜查,陸海兩途皆不放過。有分析稱,鄭和屢次受命出使西洋,明著宣揚天朝威儀,暗地裡其實在搜索建文帝的足跡。

7.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年)

清世祖即順治帝。順治帝5歲登基,12歲親政,年僅23歲便撒手人寰。官方對順治帝死因的解釋,是其感染天花不治而死,但民間卻不認同,故「出家為僧」說從清至今一直流傳不息。

順治帝在五台山「出家為僧」的說法,既見之於稗官野史,也記載於佛教書籍,在今人二月河的歷史小說《康熙皇帝》中也採取此說,但真相永遠是個謎。

8.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

清世宗即雍正帝。雍正帝44歲登基,每日勤於政事,極為辛苦,據說每天休息時間只有4個小時。公元1735年,雍正帝暴崩於圓明園,時年57歲,死前一日還在正常處理國政。而據大學士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

雍正帝究竟因何暴崩,令人大為生疑,較流傳者有死於中風說、被仇家呂四娘刺殺說、丹藥中毒說,而尤以呂四娘刺殺說最具傳奇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49f6d5009716e8a8f6aad1d0e2c94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