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國民遊戲要出爐了?
或許,也許,不默許。
截至目前,騰訊自研的派對遊戲《元夢之星》持續霸榜。
七麥數據顯示,該遊戲16日開服僅90分鐘就登頂iOS免費總榜,至19日已經霸榜5天,並進入遊戲暢銷榜Top2。
七麥預估,僅iOS端流水已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而安卓端收入通常以iOS兩倍估算。
《元夢之星》官方此前表示,首期投入到遊戲生態建設的費用高達14億元。
開源證券研報表示,此前網易《蛋仔派對》的成功已經驗證派對遊戲的市場空間。
該研報同時認為,《元夢之星》依靠低門檻、高品質的遊戲內容,基於微信和QQ的社交優勢,以及大規模的宣發和生態投入,有望在派對遊戲賽道實現突破,成為新國民級遊戲。
浙商證券研報則給出了更驚人的預期:若占據約50%市場份額,則有望取得35億以上年流水。
《蛋仔派對》會被比下去嗎?
網易在2022年5月份推出手游《蛋仔派對》,並在2023年春節爆紅出圈,迅速刷新網易多項遊戲紀錄同時,其在推出一年之後的熱度仍節節攀升。
網易2022年財報中提到,《蛋仔派對》成為網易遊戲有史以來日活躍用戶數最高的遊戲。
2023年8月份,《蛋仔派對》的月活躍用戶突破1億。
進入12月份,《蛋仔派對》註冊用戶數突破5億。
《元夢之星》真的能圓夢嗎?
《糖豆人》《鵝鴨殺》當時都小火過一把,但都沒有長期維持住熱度,原因何在?
騰訊遊戲真的是六邊形戰士,沒有死角了嗎?
對此,華爾街見聞黃昱、證券日報記者李豪悅分別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騰訊的夢難圓,除非它有顛覆式大招。
接班王者榮耀、和平精英,有點難。
本質上,《元夢之星》是什麼?是騰訊的一個戰略補位。
或者說,表面上是跟風,其實是一種戰略遏制。
就如當年騰訊微博遏制新浪微博,而為微信崛起爭取到時間,儘管本意上也有做好微博的目的,但用同質化產品來避免友商快速壯大,也是一種有效地商業手段。
派對遊戲並非新鮮事物,國外的《瘋狂兔子》早就成名十餘年,國內也有過一些早期探索,為何直到蛋仔才成功?原因無外乎:
早期國內派對遊戲體量太小,玩法單一,缺乏遊戲深度,新鮮感不強。
派對遊戲作為一種休閒遊戲,主打的是社交參與,正好填補了社交遊戲這個品類的國內空白。
同時,《蛋仔派對》的UGC特徵,讓玩家可以自行開發地圖,形成更多玩法,進一步拓展了其社交趣味性和延展力。
這種體驗,其實在育碧的《瘋狂兔子》系列派對遊戲中就有很多呈現。
而且其商業價值在於此類遊戲一旦破圈,就可能形成IP,並且不斷亂入到各種經典IP中。
此前,《瘋狂兔子》就曾經根據西遊記,開發過一個針對中國玩家體驗的《瘋狂兔子:奇遇派對》。
由此不難看出,這樣的IP其實可以更好的在國內形成更多體驗,並在國外市場與其文化做深度連結,單程更多可能。
派對遊戲在手游上的空白,讓《蛋仔派對》成功上位。
《元夢之星》有騰訊社交網絡,可能會有一定的加成。
但前提是用戶真能在《元夢之星》這類遊戲中感受到差異且超越蛋仔的體驗,否則社交網絡就無法達成催化作用。
目前而言,需要更多玩法來達成。但並不意味著研發門檻提高,或者說可能低成本、但一定要高創意。
事實上,騰訊遊戲也有自己的「職業病」要治。
騰訊的遊戲架構很穩定,雙爆款驅動,這一點網易和米哈游在今年也成功的實現了。
反觀騰訊遊戲,其雙爆款已經上線多年,其玩法創新也到極致,且目前沒有後續接檔的爆款遊戲,容易造成青黃不接。
而事實上,這也和騰訊遊戲靠自身體量,擅於跟風遊戲類型以及買買買的遊戲發展策略相關。
尤其是今年在海外戰略投資的各種遊戲大廠和工作室,並沒有和騰訊自己的天美、光子等工作室相銜接。
其遊戲類型也過度集中在手游,而在多端數據互通的未來遊戲生態上,缺少戰績,也會間接影響到騰訊遊戲帝國的後續發展。
元夢之星,其實還是在跟風,這依然是騰訊的職業病。
只是,比10多年以前山寨模式下的騰訊,好聽了一點。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