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被騙了,那個說「人間不值得」的李誕,其實活得比誰都現實

2020-01-18     娛圈青年

這兩年其貌不揚卻才華橫溢的李誕,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他出身普通家庭,畢業於非重點院校,卻靠著自己的努力過成了85後的代表。

不但在多個綜藝節目中擔任主持人、製片人,還是一名詩人和作家,獲得了第13屆作家榜「明星作家榜」第一名。

除了顏值,李誕似乎已經收穫了這一代年輕人追求的所有東西。


愛講段子的人,並不一定真的快樂

李誕中學的時候就天賦初露,不管是讀書還是寫詩都很棒,總考第一,心裡眼裡都帶著一股傲氣和自命不凡。

高中時,叛逆的青春期,讓他文藝青年的本質爆發了。

「上學有啥意思,太土了!」

帶著不屑世俗的心氣,李誕第一年高考,名落孫山。

第二年復讀,他考上了華南農業大學。

剛上大學的那一年,他像個頹廢的憤青,每天都在思考人生方向,也不愛上課。



「整個人都很憤怒,覺得全世界都是傻缺,每天醒來就想把自己灌醉過去。」

大二的時候,他關注到自己寫的段子在網上傳開了,自己好像出名了,廣告商開始陸續找上門讓他接活賺錢。

可那時的李誕,是個骨子裡不屑金錢,清高驕傲的人,怎麼會理睬這些人。

大四畢業那年,他懷揣「嚴肅文學」的理想去報社實習。

春節放假期間,他排長隊去火車站搶春運回家的火車票,卻在電梯里聽到記者談論著如何通過職務關係弄到春運火車票。


他感到太失望,於是辭去了這份工作。

道德很潔凈的烏托邦根本不存在,世界運行的法則就是這麼赤裸裸,很多追求原來沒必要,不值得。

頓悟後的李誕覺得自己跟自己較勁沒什麼意思,跟世界較勁更沒勁。

於是,他選擇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個淺薄的明白人。


5年時間裡,從《今晚80後脫口秀》主持人王自健的幕後寫手,到中國電視脫口秀行業的領軍人物,再到估值十幾億「笑果文化」的創始人之一。

李誕從清高驕傲的文青,變成了一個消解崇高世俗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對自己和這個社會妥協了。

「我很討厭崇高,我不喜歡站在那裡的人,一定要把他弄下來,我就是那個扔雞蛋的。」

這是李誕在《十三邀》里的原話。

現在如果再有人問他,你開心嗎?他會很認真的反問你「你覺得我開心嗎?」。


真實的李誕

即便是在「奇葩說」這樣來回交鋒激烈的節目上,李誕也能耍賤說段子用一種很接地氣的方式,把場面圓回來,沒有太過尖銳的攻擊性,也沒過分傲嬌的模樣。


之前蔡康永問李誕:《吐槽大會》是你第一個策劃的節目嗎?

李誕:算是吧。

蔡康永:所以等於是你初出茅廬的第一個節目就打敗了馬東在電視圈修煉了幾十年做的節目。

這個問題是個明顯的致命題,承認了,顯得有點驕傲;謙虛了,顯得有點太假,只要答不好,就很容易里外不是人。

但李誕的回覆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哎,你說巧不巧?!


全場以爆笑完美結束這個話題。

何炅問李誕,女友是不是因為他有趣才和他在一起的?

李誕用很李誕的方式回答:「她就是貪圖我的美色!

他在與人相處中,總會給人一種極其幽默且舒服的方式。


可李誕真的就是大家看到的那樣嗎?

當然不是。

他一方面熱衷米蘭昆德拉,總喜歡些「形上學」的東西,把「人間不值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理想)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寫嚴肅文學沒人看,寫段子人人追」的現實,因此只能「委屈自己」,先商量著把錢掙了。(現實)


當然也得益於這樣的體質,才成就了他「有趣的靈魂」,畢竟「漂亮的皮囊」,他是真沒有,但那又怎麼樣呢?

理想面前,現實更殘酷

承認自己愛錢,是對自己本心的最大忠誠。

在《十三邀》的一期節目裡,李誕和許知遠有長達3小時的對談,他會直接說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賺錢,對一切崇高「過敏」,也不喜歡說初衷、談情懷。

「沒有初衷,初衷是想掙錢,不要談情懷,太尷尬了。」

錢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但卻能給你更多選擇的自由,這是李誕在步入社會後,想得最明白最通透的一件事。


很多理想主義者之所以一直在現實生活中掙扎,就是因為他們無法從容的,從理想橋樑跨到現實道路上去。

這需要一個漫長且煎熬的過程,你能否說服自己,你能否接受這樣的自己的很重要。


就算他想做一個不碰塵世的知識分子,他內心也不會允許自己走上這條路,因為這樣會讓他少賺很多錢。

《奇葩說》曾有一期辯題叫:「高薪不喜歡和低薪很喜歡的工作,你會選擇哪個?」


李誕選擇了「高薪不喜歡」。

他說自己曾經很喜歡寫一些文學作品,其熱愛程度超過他做脫口秀的節目,但是脫口秀給他帶來的回報比起靠寫那些文學小說的帶來的回報,超過了100倍。

李誕二十多歲時曾和作家蔣方舟,約定過一個「恆星寫作計劃」,互不干擾,各自創作,發光發熱。

後來,李誕出名後送了一本自己的新書給蔣方舟,上面寫著:「你加油,我不了」。

乍一看,曾經熱愛文學的李誕已不復存在。

可再仔細品品他在《奇妙人生》中,面對不了解自己的林小牧,做自我介紹的時說的那句:我是一個作家。


看到了嗎,李誕骨子裡真實的自己,其實就是一個「時不時渴望自由的現實悲觀主義者」。

在和許知遠聊天過程中,他會先間接承認自己已經被社會俘獲,失去了反抗性,又會在後面的採訪中脫口而出,「誰能把我規訓了?」

這個答案,我想他心裡比任何人都清楚。


現實雖然殘酷,但也有很多一條路走到黑,堅持自己想法和夢想的人。

所以與其說自己是個被社會洗禮「活明白」的人,不如大方承認自己,「我其實一直就是這樣的人」。

最起碼自己能和自己和解,做到「先知命,再認命」的正確生活方式。

最後,願我們每個人在這個時代中,都能找到一種自洽自喜的生活方式,別永遠只記得那句「人間不值得」。

說不定常說人間不值得的人,可能正在默默不舍人間帶給他的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3p5xG8B3uTiws8Kme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