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 華
在19世紀的歐洲,隨著鐵路建設的發展,以火車旅行為主題的藝術創作隨之流行。英國畫家奧古斯都·利奧波德·埃格在1862年創作了一幅名為《旅伴》的畫作,描繪了火車車廂中的藝術性一幕,顯得匠心獨具。
畫中展現的雖然是一方有限的空間,卻呈現出近乎完美的對稱性,為百餘年來的觀畫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窗邊面對面坐著的兩名少女穿著同樣的銀灰色絲綢長裙,腿上放的裝飾著紅色羽毛的黑帽子也近乎相同,宛如映襯在鏡子中的影像一般,不過細看就會發現並不是一模一樣的。畫面右邊的少女正在埋頭讀書,身邊放著一束鮮花;左邊的少女則在倚著窗子睡覺,身邊放著一籃水果。
仔細觀察會發現更多的細節:讀書的少女頭髮挽成整齊的髮髻,戴著精緻的青色皮手套,帽子上的羽毛也顯得整飭有加。睡覺的少女隨意地散開了頭髮,衣扣鬆開了一個,沒戴手套的雙手握在一起,帽子上的羽毛色澤看上去較為暗淡。她們身邊的窗戶由三部分組成,讓窗外藍天碧海、山巒叢林的景色呈現出三聯畫的美感,隱約可見白色的建築物。這一幕取材自法國南部城鎮芒通的海岸風光,當地在歐洲以陽光明媚著稱,也是前往義大利的必經之路。車窗的百葉窗簾向上拉起,窗簾底部的流蘇向左晃動,體現出火車正在行駛著。
自《旅伴》問世以來,評論者圍繞畫中兩位看似相同卻又有差異的少女展開了不少分析。有人認為,可能車廂里僅有一位少女,讀書的少女形象是睡覺的少女做的夢。更普遍的觀點是,這幅畫描繪的是一對姐妹,用對比手法體現出二人的勤奮和閒散。
現在,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在飛機、火車上更多見到的是乘客埋頭玩手機的場景,今天的觀畫者很容易對讀書少女手中的紅色封皮書籍產生好奇。時間漫長的鐵路旅行催生了乘客對閱讀的需求,出版商瞄準了這一市場,推出了開本較小、內容曲折離奇或是實用性高的讀物,如冒險故事、流行小說、旅遊指南等等。
1848年,威廉·亨利·史密斯在英國開設了第一個火車站書報攤,也是全世界首家連鎖書攤,到1851年已經擴展到70家。史密斯書攤與多家出版商開展了合作,比如勞特利奇出版公司推出了「鐵路文庫」,主打雨果、大仲馬、簡·奧斯汀等名家名著的廉價翻印,書籍裝潢通常使用顯眼的黃色色調,被稱為「黃背書」。
不過,畫中少女在看的書更像是約翰·默里公司出版的旅遊指南。《默里旅遊指南》又名《旅行者手冊》,首版發行於1836年,涵蓋了歐洲、亞洲部分地區和北非的旅遊介紹。這一系列旅遊書籍長約18厘米、寬約12厘米,便於攜帶,紅色的封面、燙金的書名是它最顯著的特徵。書籍的選擇,很好地烘託了畫中人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