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回血」重現普漲!「人形機器人」刷屏賣方朋友圈

2024-11-04     每日經濟新聞

上周五,A股普跌讓不少投資者措手不及,而本周一市場快速「回血」,儘管A股市場明顯縮量,但熱點多點開花,再度進入普漲模式。

在各概念板塊中,「人形機器人」全天領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近期,民生證券研究院高調宣布成立「券商首家人形機器人研究院」引發業內熱議。趁著市場熱潮,今日多家券商的分析師們也在朋友圈跟進,紛紛發出人形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成果。一時間,「人形機器人」刷屏賣方分析師的朋友圈。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大跌的「高標股」群體今日出現分化。雙成藥業、華立股份、泰禾智能、海能達等今日繼續跌停,還有一些「高標股」則低開高走,強勢反攻。對於近期主導市場的遊資風格行情,有券商最新發布的報告稱,雖然市場的投機熱度尚未完全消退,但股票型ETF的份額卻趨於回落。這一分化趨勢提示市場短期波動可能比較明顯,需警惕炒作熱度過高後的回調風險。

「人形機器人」概念今日火爆出圈

今日A股領漲的概念板塊

據同花順統計,在今天的普漲行情中,「人形機器人」全天領漲各概念板塊。在板塊中,一批個股大幅上漲超20%。漲幅排第二的減速器概念也與人形機器人有關。

就在上周末,民生證券研究院高調宣布成立「券商首家人形機器人研究院」,匯聚了民生證券汽車、金屬、機械、電新、計算機、電子、通信等多個相關行業的首席。而此舉與今日機器人板塊異動之間的關聯在業內引發了不少熱議。

不過今日收盤後,民生證券研究院多位分析師在社交媒體發布澄清公告稱,此次成立人形機器人研究院並非臨時起意,「成立人形機器人研究院是民生研究籌劃已久的一項戰略」。

圖片來源:網絡

記者注意到,趁著今日的市場熱潮,多家券商分析師們也在朋友圈紛紛發布人形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成果。

上述賣方的動作是目前國內外人形機器人產業熱度的一個縮影。近期海外大廠人形機器人成果也在密集更新,例如,特斯拉Optimus、波士頓動力Atlas更新機器人整機演示,強調無人干預的自主化能力。國內方面,10月28日,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個機器人「貢嘎一號」發布,負載比業界領先;日前,重慶市發布《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計劃在三年內重點開發人形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中高端機器人。

事實上,人形機器人一直是近年來市場關注的熱點主題之一,對於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研究也不是個別券商的專利。

據了解,今年早些時候,賣方業內已經有其他券商研究所對人形機器人進行了深度覆蓋,只是並未與當時的市場熱點形成共振。例如,今年4月初由開源證券提供研究支持的「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生態大會」舉行;8月下旬,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開源證券參與會議主辦,該白皮書為開源證券與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合作編撰。

券商:本輪遊資風格行情或已過半

今年9月下旬以來市場明顯趨於活躍,相比傳統價值投資,遊資主導的主題行情特徵更為明顯。一些漲勢凌厲的所謂「高標股」,近期在市場上吸引了不少「流量」。據Choice數據統計,9月24日以來,連續漲停板數量不少於5個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65家,其中連續漲停板數量不少於10個的上市公司包括*ST中潤、松發股份、華立股份、ST加加、海能達、電投產融等。

上周五,「高標股」板塊遭遇了「滑鐵盧」,而今日,「高標股」幾乎集體大幅低開,但後續走勢出現分化。例如,雙成藥業、華立股份、泰禾智能、海能達、宗申動力等今日繼續跌停,還有一些「高標股」則在低開之後強勢反攻,甚至上演「地天板」,如松發股份、常山北明等。一些在上周五有逆勢表現的「高標股」今日則出現了大幅下跌,如中國長城、豆神教育、電投產融等。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日市場的成交排名來看,不少「高標股」的成交額和換手率都排名居前,顯示遊資交投活躍。

雖然近期主導市場的遊資風格行情還難言結束,但機構已經關注到了一些「信號」。長城證券11月3日發布了題為《本輪遊資風格行情或已過半》的研報。研報稱,雖然市場的投機熱度尚未完全消退,但股票型ETF的份額卻趨於回落。這一分化趨勢提示市場短期波動可能加劇,需警惕炒作熱度過高後的回調風險。

股票型ETF場內流通份額變化(9月23日~11月1日) 圖片來源:長城證券研報截圖

研報顯示,9月23日~11月1日,在9月24日政策利好發布之後,股票型ETF的份額呈現出顯著的波動趨勢。具體來看,9月下旬至10月初,ETF份額迅速攀升,10月10日達到階段性高點,顯示出投資者在政策驅動下積極入場。隨後,ETF份額逐步回落,尤其在10月中下旬出現連續的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10月中下旬,A股市場的炒作情緒和股票型ETF的投資趨勢開始出現明顯分化。具體而言,儘管市場炒作情緒在政策利好刺激下持續高漲,漲停板股票的占比屢次攀升,顯示出投機性資金的活躍度顯著提升,但股票型ETF的份額卻在此期間出現了連續回落。這一現象表明,雖然市場內部分資金仍在積極追逐短期熱點和個股波動,但更多穩健型或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型ETF的需求有所降溫,可能在高位選擇獲利了結或降低風險敞口。

圖片來源:某券商APP截圖

此外,記者注意到,最近幾天,一些券商也開始在APP上提示「高標股」的投資風險。例如,今日某券商APP發布公告,提醒投資者關注「松發股份」「光大嘉寶」等發生股票交易嚴重異常波動情形的個股交易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3aca5a7b8fdcce20270ba14d02c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