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華為後,這家美企財報大跌、大幅裁員,現在則要被收購了!

2022-02-15     世事先知道

原標題:失去華為後,這家美企財報大跌、大幅裁員,現在則要被收購了!

可以說,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間,距離華為遭遇美國的第一輪打擊已經過去了約一年半的時間。

表面上看,似乎華為一直在被動地接受美國的打壓制裁,但不得不說,美國的打壓就像是七傷拳,傷人也要傷自己,就像之前華為董事長徐直軍所說的,美國無疑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我們知道,與華為有著合作往來的美國企業不在少數,也可以說,基本上都是美國數一數二的頂尖科技公司,但關鍵點在於,華為的訂單量巨大,從全球範圍來看,華為的採購價值位居全球第三。

確切的說,在此之前,華為每年可以為美國企業提供上百億美元的採購訂單,所以如果失去華為訂單,其實對美國的科技企業同樣也會造成沉重的打擊,之前美國國防部就曾經表示,打擊華為將會降低美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事實上,現在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當然,圍繞著華為事件的一切,核心還是晶片,晶片作為高利潤的產品,同時也伴隨著高投入和高風險,如果晶片的銷量不佳,晶片企業同樣面臨著倒閉的風險,即便是全球巨頭也是如此。

而之前我們就提到過的美國FPGA晶片大廠賽靈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賽靈思大家可能並不熟悉,因為FPGA晶片我們並不了解,而且也並不經常用到,但是在企業所需要的產品中,FPGA晶片其實很常見,例如伺服器、基站等設備中,FPGA晶片起到了很多關鍵的作用。

然而賽靈思在去年斷供華為後,就已經遭遇了財報上的難堪,在今年的一月份,賽靈思甚至要進行大裁員,裁員比例一度達到7%,就在賽靈思宣布裁員之前的最新財報顯示,其營收利潤僅為1.6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很顯然,華為的訂單對賽靈思至關重要,而失去華為後,賽靈思的發展則進入慢車道,而現在,則面臨著被收購。

收購方為AMD公司,根據媒體的報道,這筆收購有可能會超過300億美元,通過這個收購數字就能看到,賽靈思是名副其實的晶片巨頭,而且報道稱,雙方有望在下周達成協議,這加快了交易進程。

因此我們看到,賽靈思有意加快促進交易的達成。

試想如果賽靈思發展順利的話,怎麼會願意將自己出售呢?

當然有人說為何賽靈思不轉型呢?事實上,轉型的確是一個企業常見的發展策略,但轉型是需要時間的,並不能一蹴而就,但營收卻是一夜之間就造成了大幅下降。

然而有的朋友應該也看到,自從華為事件之後,其實很多相關的企業都在進行轉型,首先華為本身也在如此,例如華為之前只是進行晶片的設計,但是現在也在走IDM模式,也就是集合晶片的研發、生產等於一體。

而一直為智慧型手機品牌提供晶片的高通,近日也曝出開始進入手機市場,顯然這一切都是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做著準備。

這一切在以前看似有悖常理的現象,其實都是因為美國對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產業合作打擊造成的結果。

所以我們看到這裡,再回味徐直軍所說的:美國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其實就已經很好理解,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誰是倖存者,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33603c695fe40a7cc704c8e820df6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