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以後進入疾病「高發期」?中年人如何養生?3種營養要多補充

2022-02-24     小梅趣圖

原標題:45歲以後進入疾病「高發期」?中年人如何養生?3種營養要多補充

#健康科普行#

身體的衰老變化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如同花草播種後,需經歷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成熟幾個階段,但最終都要面臨枯敗。

人亦如此,這一切都屬於不可逆的自然現象,可能20多歲的時候,身體健康的狀態處於人生巔峰,但進入了45歲之後,身體的各個器官開始呈下坡路的形式下降,身體便進入了疾病的高發期,應如何養生,才能遠離疾病呢?

45歲以後進入疾病「高發期」?

45歲後的階段,是從中年到老年的過渡期,身體的各個器官和機能因為衰老的原因功能也逐漸下降,體內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的速度也慢慢降下來了。

由於衰老,血管老化,管壁彈性降低,很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這個階段,大家的飲食可能還高鹽高油的飲食習慣,很容易造成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1、心腦血管疾病

人到中年尤其是45歲以後,血液在血管中循環多年,血液中的一些垃圾會沉積血管內壁,使血管失去原來的彈性逐漸發生硬化。

如果此時對血管不加以保養,一些血管疾病就會隨之而來,統計表明40歲以後心腦血管發病率會增高,一般都在45歲以上高發,65歲以上發病率更高。

據研究發現:45歲之後,尤其是男性,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明顯提升,因為此時心血血管逐漸老化,身體各項機能衰退,更易「爆發」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人到中年後重視保護血管,來延長血管壽命。

2、腸道疾病

俗話說「人老腸先老,腸老命不長」,腸道健康人長壽,若腸道不健康,如腹瀉、便秘、便血等,可能是腸道健康出了問題。

隨年齡增長,腸道的蠕動功能下降,加之飲食結構不均衡,誘發腸道疾病的可能會很大,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醫學專家指出,人體90%的疾病都與腸道不解有關係,所以腸道乾淨,對於生命健康何其重要。

3、腰酸背痛

年齡的增長,機體新陳代謝功能的衰退,使鈣質的吸收和代謝緩慢,尤其是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全身各部位的骨骼變得疏鬆多孔、脆弱易碎,引發骨折和破裂的現象,其中尤以脊椎部位最為嚴重!

這種現象不但造成劇烈的疼痛,更使婦女患者的脊柱歪曲、變形,造成駝背,使身體變矮,行動不便。

那麼對於中年男性出現腰酸背痛,雙腿無力發軟,可能是腎氣不足腎虛的原因所造成的,可以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中年人如何養生?3種營養要多補充

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豁達樂觀的性格,要看得開,想得開,不斤斤計較。可以加強體育鍛鍊。

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可以打球,跑步,跳舞,打太極等,可以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要健康飲食。

人到中年,無論體力精力易疲勞且恢復較慢,需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需要勞逸結合,及時補充營養,可多食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

1、鈣

中年人補鈣可以增加韌帶的彈性、維持人體的正常酸鹼平衡、更有力氣等,補鈣可以增加韌帶的彈性和韌性,使身體不受傷,同時可以減少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的可能。

補鈣可以維持人體的正常酸鹼平衡、電解質平衡,對人體的益處很多,補鈣可以讓人更有力氣,因為鈣可以維持肌肉和神經的興奮。

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有蝦皮、蝦米、鮮海參、紫菜、黑木耳等,此外奶製品、豆類以及豆製品中的含鈣量較高。

2、鋅

充足的鋅對促進胸腺發育,提高細胞的免疫功能具有很大的幫助,研究發現,如果鋅不足,則會引起各種並發疾病。

在進入40歲之後,人體胸腺開始萎縮,免疫機能下降,如果免疫機能下降,就會誘發癌症,而且充足的鋅對於預防癌症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調查發現,中老年人多吃富鋅食品對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各項健康指標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也要適量地吃,聽取醫生的建議。

紅肉類的食物,比如瘦豬肉、瘦牛肉、瘦羊肉,這些瘦的紅肉當中往往都富含有非常豐富的鋅。貝殼類的海產品,比如海蠣肉、扇貝、牡蠣、鮑魚,這些貝類的海洋生物裡面都含有非常豐富的鋅元素。

另外,穀類食物當中的胚芽和麥麩,也蘊含著非常豐富的鋅元素,乾果類的食物,比如花生、核桃、榛子、開心果當中也富含有非常豐富的鋅。

3、維生素D

補充維生素D能夠幫助調節鈣、磷代謝,促進骨骼生長,適合低血鈣、骨質疏鬆的患者,調節細胞生長分化,維生素D可以促進細胞生長分化,幫助調節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

維生素D主要通過飲食補充,比如各種動物內臟、牛奶、雞蛋等,獼猴桃、柑橘、胡蘿蔔等新鮮蔬果中也含有較為可觀的維生素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3136c0926f20b8e854d016d25e78a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