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遙遙領先」,小米雷軍和華為余承東有什麼不同?

2023-08-19     單仁行

原標題:同樣是「遙遙領先」,小米雷軍和華為余承東有什麼不同?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前幾天,小米的雷軍做了一次年度演講,分享了他的創業經驗,反思了小米部分產品的失敗,以及新產品的發布。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營銷活動,我對比了手機同行的華為、OV還有蘋果的發布會,小米跟他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那麼,雷軍是怎麼用一次成功的演講,打動了那麼多的米粉和非米粉?撬動了產品的銷售?

今天分享我的三點收穫。

1、點燃夢想,但是要把夢想當回事;

2、雷軍在演講中值得借鑑的知識點;

3、小米的雷軍,和華為的余承東,他們在營銷上的風格有哪些不同?

02

雷軍首先回顧了一本書《矽谷之火》,這本書建立了雷軍一生的夢想。

他說看完書後熱血沸騰,激動得睡不著覺,當天晚上,在武大操場上,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整整一夜,決定要創辦一家偉大的公司。

夢想之火,徹底點燃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我記得段永平分享他在2000年將公司大部分股份轉讓給下屬後,一家人飛往美國,在飛機上段永平被一本書打動,決定開始做投資。

這本書就是《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開啟了段永平的人生第二曲線,成為了中國巴菲特。

1992年,我也是被一本書打動《市場怪傑:美國八大投資大師》,開始了我的投資人生,其中一位投資大師斯丹利兩年後成為我的老師,幫助我渡過投資一開始最艱難的磨合期。

5月份,我和一位製造業企業家參加美的股東會,在路上他問我說,自己每年能賺1000多萬,企業和生活都很不錯,感覺沒有動力,怎麼辦?

我說,這很正常,我們現在可能在一個市場需求的風口期,但如果有一天風口過了,外部宏觀環境、行業的危機出現了,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就會下降,公司就要受到很大的挑戰,甚至家庭都不能保持原有的生活品質。

所以,不斷給自己設立新的目標,甚至是長遠夢想,再切換成一個個階段性目標,是我們保持成長的源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目標、小夢想,但最為關鍵的是,你打算為它犧牲什麼?

正如雷軍所說:很多人年輕時因為一本書、一部電影,或一個人,夢想就被點燃了。

我幸運的是,真的把夢想當回事,想辦法拆解成一個又一個可實現的目標。

03

我還特別注意到,雷軍在演講中,講到了自己兩年修完大學所有學分、搶計算機的上機時間、搞定老師上課點名等等,

我覺得很奇怪,雷軍為什麼要分享這些細節?

後來我一想,小米的定位就是年輕人、大學生,這些真實的經歷,鮮活的場景對年輕人來說容易接受和理解,馬上就能拉近彼此的感情。

當我們面對同品類的產品,在性價比差不多的時候,肯定會選一個跟自己有情感連結的產品,甚至在產品不足的時候,心理也會坦然的接受。

這一點我覺得我們中小企業家值得學習,如何讓產品不是一個冰冷的物品,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有情懷的產品。

在聽完雷軍分享學校經歷的時候,我突然想起網上一段小米HR回懟985和普通大學畢業生區別的視頻。

小米HR看來就是按照老闆雷軍的標準來找人的,難怪了。

我覺得企業家在招聘人才的時候,可以借鑑如何發現有潛力的員工?只有這種學習力和意願的大學生,就算經驗不足的,但假以時日培養,就會爆發巨大的能量。

當然,在雷軍的創業途中,有個經歷非常值得借鑑,四個創始人,股份平分每人25%,導致在經營決策上出現了一個很要命的問題:誰說了算?

這種股權分配,看上去很公平,凡事好商量,但效率非常低。

尤其是中小企業,這種問題一出現就容易走向散夥,當年的海底撈就出現過這種情況,後來張勇通過回購部分股份,才徹底解決了企業「誰來領導」的問題。

04

聽完雷軍的演講,我馬上想到了一個同樣擅長演講,因為發布會的金句而出名的人,華為的余承東。

一個是小米的創始人,一個是華為公司的核心人物,雖然他們都講「遙遙領先」,但雷軍更多是在玩梗,他們在演講和發布會上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

從他們身上,我們能探知到兩家企業在產品定位、品牌形象、市場策略上的差異化。

小米是什麼?

在產品定位上:小米以性價比和年輕用戶為主,注重在線銷售和社交媒體營銷,產品包括手機、電視等。

在品牌形象上:小米的品牌形象較為年輕、時尚、個性化,色彩鮮艷,風格平民化。

表現在市場策略上,小米以線上銷售為主,通過電商平台和社交媒體進行營銷,同時注重線下體驗店的場景布局,服務年輕用戶,用雷軍自信、親民的企業家形象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

華為就有所區別,余承東在發布會比較出名的就是那句「遙遙領先」。

這是因為在產品定位上:華為以高端、科技、品質為主要定位,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產品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穿戴、網絡設備,涉足B端市場。

在品牌形象上:華為的品牌形象更偏商務,較為穩重、專業、高端,注重技術創新的品牌符號,產品外觀設計以商務風格為主,不刻意追求潮流,色彩較為低調。

表現在市場策略上:華為以線下銷售為主,注重品牌形象店和合作夥伴渠道的建設,市場定位以高端用戶和企業用戶為主,海外市場布局了非常久,強調「技術的領先性」是華為最重要的特徵。

當我們帶著產品定位、品牌形象、市場策略這三個角度看兩家公司的發布會,就能理解到更多的東西。

有的企業,比如是用老闆IP做宣傳,就適合模仿創始人雷軍的風格,有的企業是職業經理人,就可以對標作為華為集團一分子的余承東。

總之,作為中小企業,我們可以從不同企業的成長經歷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向。

正如雷軍說:每一段經歷,每一次蛻變都是一次認知的突破,更是一次關鍵的成長。希望我的分享能幫你提升一點點認知的突破。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2e2dfeb404284572bf90198a255c1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