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分享,你是否會譴責他「自私」?

2023-02-22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孩子不願意分享,你是否會譴責他「自私」?

晚上接小寶幼兒園放學,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朋友走在我們前面,一邊走一邊聽到那位媽媽在不住的碎碎念:「今天回去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記得把你的那個玩具給豆豆玩。小朋友要懂得分享,好不好?」

小朋友倔強的回答:「不!那是我最愛的玩具!」

小朋友的媽媽頓時聲音提高几度:「最愛的又怎麼樣?小朋友不懂得分享,就是自私!自私的孩子,誰都不喜歡!」

……

拉著小寶從他們身邊快速走過,心中真的不敢苟同這位家長的說法。

身邊總是會有不少的家長,為了一團和氣或者成人間的面子,會把孩子手裡的玩具、不願意分享的「寶貝」等,毫不猶豫的從孩子手中拿走送給別的孩子玩。若是自家孩子不願意,還不忘訓斥幾句:「你不懂得分享,好自私!」

事實上,孩子不是不懂得分享,只是不懂得成人之間的「虛偽」罷了。

他不明白:「為什麼明明是我的東西,卻非要和別人分享?為什麼我最喜歡的東西,卻總是要拿給別人?為什麼本就是我的玩具,卻不能真正屬於我?」

孩子真的不懂得分享、不願意分享嗎?

首先要從孩子所在的年齡固有的特性說起。

2歲多的孩子,他的世界很簡單明了:就是「我的、我的,這是我的,那是我的」。所以寶寶的口頭禪也多是「我的」,喜歡緊緊的保護自己的東西,什麼東西(哪怕是一個玩具碎片、自己已經很久不玩或者丟掉的東西)也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這就是孩子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這個階段如果父母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或食物送給別人,會遭到孩子的拒絕和反對,甚至會大哭大鬧。

這個階段大概要經歷3-6個月,但每個寶寶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的寶寶這個過程可能會更長一些,還有的寶寶可能用時會短一些。

這是寶寶們固有的特性,但是卻會被有些家長誤認為是孩子自私,有時候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硬是把孩子的東西拿走送人。

事實上,父母這樣強迫式的分享,會導致寶寶物權歸屬的混亂,不清楚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

當你硬拿走孩子的東西時,孩子也學會了隨便搶別人的東西。

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正在進行物權歸屬的自我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到了三四歲,孩子就進入了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父母把孩子正在吃的餅乾掰掉一點,孩子就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那是他對完美的敏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完美的感覺。

當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每個發展階段的特點,給與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其次,從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面來說。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不能動輒以「斥責」「處罰」為根本,這樣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勇氣,產生「我不好」「我做錯了」「我是大麻煩」等負面情緒。

另外,父母習慣性的認為孩子年齡小、不懂事,而處處為孩子做主,打著疼愛孩子的名義,過度地干涉他的生活,永遠把孩子看做小不點兒,很容易扼殺孩子的思維發展和行動能力。

教育孩子,就要從了解孩子開始,以平等的視線與孩子進行主動、親密地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需求,不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能養成自立的能力,也更能與社會和諧共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21aea422b4a547d40fbe7a770a1da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