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冷」的汽車客運站 能否迎來春暖花開

2023-10-31     信網

原標題:「遇冷」的汽車客運站 能否迎來春暖花開

對汽車客運站惋惜之餘,我們更需找到破局之策,讓汽車客運站的未來終有一日得以「夜盡天明」。(來源:信網)

信網10月31日訊(記者 姜丹寧)你有多久沒坐過長途客車了?10月7日,與福州人相伴53年的福州汽車站最後一次完成黃金周承運任務,正式宣告停用,含淚與福州人「說再見」。曾經寬敞亮堂的候車大廳如今被高樓叢林裹挾,猶如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踽踽獨行,人們心頭不禁一凜:汽車客運站真的要退出歷史舞台了嗎?

長沙汽車客運站縮減車次,成都十陵客運站、湛江市汽車南站無奈關停,濟南長途汽車站人氣冷清……望著如今門可羅雀的客運站,憶起往日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候車大廳,人們不禁擔憂,落寞的汽車客運站究竟路在何方。

近日,山東省多部門聯合制定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汽車客運站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客運站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曙光。青島亦乘勢而行,謀劃「情滿旅途」客運市場涅槃重生,目前青島汽車總站已恢復始發線路146條,開通聯程聯運線路30條,站點105個。也許,汽車客運站的暖春就在不遠的前方。

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見證者」

1910年,中國最早的汽車站——館陶路汽車站於青島落地生根,為中國近現代汽車客運站「打了個樣」,在近百年的時間裡,汽車客運作為中國交通運輸「主力軍」,每年承運數以億計的旅客去往全國各地,密切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聯通東南西北發展機遇。可以說,汽車客運是中國邁向繁榮富強的「見證者」,伴著經濟社會發展步調抽枝發芽,逐漸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正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全國公路客運量曾在2012年達到355.7億人的峰值,而後便江河日下,自2015年起出現明顯的逐年遞減趨勢,近三年來更是「大跳水」,到2022年只剩下35.46億人次,較之於巔峰時期,少了300億人。

隨著公共運輸不斷朝著「更快」「更遠」的方向飛速發展,過去乘著大客車往返於各地之間的記憶逐漸褪色,透過飛機舷窗欣賞雲海翻湧,享受高鐵外不斷變幻的風景,已成為人們的出遊「新姿勢」。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之中,長途客車似乎變成了一個有些尷尬的存在——短途運輸靈活度有所欠缺,長途運輸速度又落了下風。

近年來,廣州、深圳、北京、南通、濟南等多地汽車客運站紛紛無奈關停。截至去年年底,全國有2800多個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經營狀況低迷,客運業務入不敷出,只有少部分客運站仍在苦苦維持基本收支平衡,情況卻也不容樂觀。可以說,當下的汽車客運站正在經歷一場漫長的黑夜。

汽車客運站緣何受到衝擊

曾經「紅極一時」的汽車客運站,如今為何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

交通升級「衝擊波」。交通產業結構升級猶如一次「大潮」,新時代科技經濟發展的滾滾浪潮攜著一股強勁動力,在交通運輸行業背後「推了一把」。2012年至2022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持續蔓延,已從9.8萬公里增長到15.5萬公里,其中高鐵則從0.9萬公里增長到了4.2萬公里。除了高鐵飛機這兩顆長途運輸「新星」以外,乘客往返於城際之間時,網約車、私家車接下「接力棒」,靈活滿足各種短途運輸路線,進一步擠壓了汽車客運的生存空間。

乘車體驗「不盡人意」。近年來消費市場「卷得飛起」,除了拼性價比、拼質量這些關鍵詞以外,拼服務也成為留住消費者的一張「底牌」。客運汽車座位空間較為狹小;乘務人員服務水平不足;場站車輛許久不上新,舊車衛生環境與舒適度較差,座椅上的污漬、角落裡的垃圾碎屑屢見不鮮……服務漏洞積少成多,旅客的乘車體驗難免會打了折扣。特別是近幾年來,由於客車上座率不景氣,為了讓每班次客車儘可能實現滿載,一些客運站在沿途增設停車站點,更有司機繞路拉客,無形中增加了旅客出行的時間成本。

客運站功能單一化。過去各地興建客運站時,往往為了節約土地成本,選址在城市邊緣區域。久而久之,這些汽車客運站難免與城市發展步調脫節,也難以融入新生的交通運輸網絡,成為業務體系單一的「局外人」「旁觀者」,局限於作為承接來往旅客的通路。功能範圍越少,也意味著抵禦風雨侵襲的能力越差。

長途客運站有望重煥新生

《後漢書》有言:「知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有人認為,汽車客運站在現代運輸體系中已然顯得不合時宜,逐步淘汰是「自然規律」。但對於小城鎮或偏遠地區來說,客車仍是人們外出務工求學的「必選項」。對汽車客運站惋惜之餘,我們更需找到破局之策,讓汽車客運站的未來終有一日得以「夜盡天明」。

優化布局規模。讓汽車客運站重煥生機,最重要的便是引導其適應交通運輸發展新氣象,逐步融入現代交通網絡體系,實現有效接駁。還可以支持汽車客運站開展公鐵、公空等旅客聯程運輸服務,探索「一站購票、一票通行」模式。早在2020年,成都東站就引進定製化客運服務,各客運企業開通7座以上小型客車,旅客可以根據出行需求自行網絡預約,在實現精準服務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

拓寬服務邊際。「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實際上,汽車客運站可以「揚長避短」,發揮深耕於公路運輸多年的深厚積累,搭建「客貨郵」共配體系,與其他產業深度聯動,牽起一條牢固的汽車集散產業鏈。比如青島汽車總站牽頭鼓勵各車站打造旅遊集散中心,搭建「溫馨之旅」線上平台和線下旅遊超市創收,形成了集組團出遊、旅遊定製、特色線路、地接服務、研學職業體驗「一條龍」模式。遼寧瓦房店市中心客運站還做起了丹東草莓銷售生意,帶著家鄉的優秀農產品走向全國。

盤活土地存量。南京中央門長途汽車站曾計劃建設產業園來調動資產活力,卻因企業只有地塊交通性質的使用權無法直接開發,轉型的步伐一度停滯不前,而這也是全國不少汽車客運站面臨的阻礙。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台利好的政策支持土地二次開發顯得尤為關鍵。廣州市便通過盤活土地存量,將番禺客運站打造為集公交、客運站、地鐵三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生活社區,為居民創造出環繞軌道交通沿線消費生活的便捷場景。

汽車客運站的低迷,也許只是一時的「掉隊」,面對曾陪伴我們攬盡大好河山的客運大巴,我們可以再多給一些時間與空間,以高瞻遠矚、冷靜研判的布局規劃,為汽車客運站在黑夜中點燃一抹溫暖明亮的燭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18b1c2ac1cafe1b82c509210a75aa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