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鏈:專注B2B食材供應,發展七大核心業務板塊,年營收過億元

2023-02-21     35斗

原標題:時食鏈:專注B2B食材供應,發展七大核心業務板塊,年營收過億元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張玉潔。

在食材供應鏈服務商誕生之前,該產業鏈的兩端是規模不一的農戶和眾多零散的的餐館,冗長複雜的流程使得鏈條兩端主體的信息匹配程度逐漸降低,而其間成本卻居高不下。B2B平台的出現則打通了整條供應鏈,成為了連接餐飲行業上游農產品與下游餐飲門店的關鍵環節。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中國B端食材配送市場規模超2萬億元,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食品供應鏈市場規模已從2017年的22417億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30074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8.0%。隨著餐飲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數字化供應鏈採購和管理模式已成為餐飲行業主流,預計2022年其市場空間將持續增加。

圖1:2022年中國食品供應鏈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趨勢圖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35斗製圖

在食品供應鏈領域,湧現出了一批創新企業,北京時食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食鏈」)即為其中之一。時食鏈成立於2012年,公司總部位於北京,致力於為京津冀地區政府機關軍隊、大中小學食堂,品牌餐飲連鎖機構,連鎖商超等用戶提供優質一站式食材供應管理服務。

近期,35斗採訪了時食鏈創始人寧禕,他為我們系統梳理了時食鏈的創業緣起、業務領域、經營理念與發展規劃,仔細講述了食品供應鏈的未來發展趨勢。

(創始人寧禕 圖源:受訪者)

一、七大業務板塊,三大經營理念,時食鏈定位B2B食材供應商

當談起創業契機,寧禕告訴我們,他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在本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接觸到了雲南怒江地區,對其印象深刻。且在創業初期,北京等核心城市並沒有專業的雲南食材供應商出現,彼時的市場還處於空白狀態。因此,團隊從雲南地區入手,為連鎖化的雲南餐廳做供應鏈服務,而後成立了時食鏈。

(公司logo 圖源:受訪者)

時食鏈的定位是B2B食材供應商,寧禕表示這是賽道選擇的結果。首先是B端市場相對更加穩定和集中,便於業務開拓。其次是時食鏈採用「供應鏈+餐飲」的市場模式能夠為公司帶來兩大優勢:一是團隊擁有餐飲創業經歷,因此能為客戶提供更具專業化和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二是餐飲業務的開展有效解決了傳統供應鏈中現金流不足的問題。

現階段,時食鏈的經營範圍包含B2B食材供應服務、餐飲管理、預製菜加工與推廣、農產品新零售、科技時食鏈、食品安全溯源等七大核心業務板塊。

1.B2B食材供應服務。時食鏈的每個配送中心均配備了先進實驗室,嚴格檢測農殘並附上檢測憑證;每個配送中心均安裝24小時監控系統規範操作流程,層層把關,以確保食品安全。目前時食鏈每天能夠為數百個大型單位食堂、酒店社會餐飲等客戶配送上千種食品,其中包含蔬菜、水果、凍品、肉類、水產、糧油和調味品等。致力於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食品採購服務,配送範圍主要覆蓋北京、河北、雲南等地。

(凈菜加工廠 圖源:受訪者)

2.餐飲管理。時食鏈旗下的北京壹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是以雲南菜為載體,集原材料供應、餐飲服務和餐飲管理諮詢為一體的綜合性餐飲企業。它的經營區域主要覆蓋海淀、朝陽、東城、豐臺等區域,且已與中海地產、盒馬生鮮等知名商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3.食品加工。時食鏈通過原料驗收ccp關鍵點、原料冷藏和修整、裁切、清洗消毒、脫水和分揀包裝等十大工藝進行食品加工。該系統能夠降低人工和電力投入,同時還能夠減少垃圾的處理成本,具有規模化、產品標準化、倉庫和配送一體化的核心優勢。據了解,時食鏈已通過ISO22000認證,食品加工質量可追溯。

4.預製菜加工與推廣。目前時食鏈已推出了「奔跑的小象」預製菜品牌,圍繞雲南風味開發了50餘種預製菜,其中,米線單品有望年銷售額破億元。同時,時食鏈還依託於廣東農業廳,成立了合資公司北京飛嘗不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廣東、雲南、安徽預製菜在華北地區的推廣。

(預製菜產品合集 圖源:受訪者)

5.農產品新零售。時食鏈開發了自有小程序和抖音直播號,致力於向C端消費者推出順應時節的優質農產品。

6.科技時食鏈。時食鏈自主擁有一套從客戶到車間、倉儲的整套SaaS運營平台及數字化管理體系。其中,公司自主開發了物聯網智能系統,保證生產流通、交易可視化和數據化的同時,也致力於建立智慧物流倉儲中心。此外,時食鏈還聯合了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實驗室,與英國低碳能源領域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陳琳博士合作,集中攻克現代供應鏈的碳足跡跟蹤計算難題,實現食品加工及流通環節碳排放可量化。

7.食品安全溯源。時食鏈採用從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管理體系(GAP管理)進行食品安全溯源。公司在該領域擁有兩大優勢,一是時食鏈的溯源平台埠向外開放,這樣就能夠實現從種植到客戶餐桌全流程的追溯;二是團隊與北京工商大學開展了合作,項目具有學術價值。

在採訪的過程中,寧禕表達了他創業十餘年的經營理念。首先是客戶為先,公司致力於為需求各異的客戶打造客制化解決方案。其次是堅持管理,標準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和手段能夠整合出更加高效的模式。最後是堅持社會責任感,從企業出發,為市場增量提供機會。寧禕表示,鄉村振興的核心是解決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流通問題,而時食鏈的食材供應鏈業務模式與政策和市場現狀非常契合,能夠為當前農業市場出一份力,做出微薄貢獻。

(洱語餐廳 圖源:受訪者)

二、時食鏈注重數智化研發工作,旨在精確行業定位,找尋公司價值

據了解,時食鏈現有的業務區域覆蓋了北京、河北、雲南、上海等區域,並計劃加快向全國其他重點區域擴展。寧禕告訴35斗,時食鏈2022年的營業收入在1億元左右,其中有80%的業務收入來源於北京。

針對如何通過制度設計和技術創新來實現良好的質量和食品安全管控的問題,寧禕表示,時食鏈的全程可追溯體系能夠在關鍵的加工環節和採購環節保證安全和質量。其次,時食鏈在進行蔬菜農殘的工藝調整時,會通過水質、溫度等指標的控制進行調節,從而達到國家標準。此外,公司還與國內知名檢測機構有業務合作,保證品控質量。

35鬥了解到,時食鏈在2023年1月已完成近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和君資本與品知世紀聯合投資。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公司團隊建設、市場開拓與運營。

(公司核心團隊合照 圖源:受訪者)

寧禕表示,時食鏈對數字化的研發環節更加強調關鍵模塊,根據人力資源等維度的考量,主要從上游模塊切入進行業務開發。同時公司也注重智能化開發,力爭實現無人化的品控交付研發工作。

在採訪的最後,寧禕向我們表達了未來時食鏈的重點發展方向:一是堅持數智化管理體系,提升效率;二是實現業務模式複製,針對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川渝地區進行業務開發;三是在食材供應鏈領域中找到精確定位,明確公司的核心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14b735da0fe56bfff9049ed4037da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