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造「天空之鏡」的興起,暴露出人們的審美畸形

2023-07-03     愛你三年

原標題:心理學:人造「天空之鏡」的興起,暴露出人們的審美畸形

你覺得自己的審美能力如何?你更注重審美本身的體驗,還是人們對你審美能力的羨慕呢?

「天空之鏡」本為自然形成的風景,可是越來越多人造的天空之鏡興起,這也暴露出人們的審美畸形。個人情操包含審美、道德和求知,作為重要的個人情操——審美,越來越來越成為情操是否高尚的標誌。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情操是否高尚在於其本身審美能力,而不是人們對他的評價。這意味著,心理學中的審美能力,是基於個體本身體驗的,而非衍生情緒。

正確的審美是個人體驗

當個體沉浸在某個事物之中時,因而感到愉悅、平和、沉靜、力量等種種體驗。這種體驗是基於個體本身的體驗,而許多人的審美變成了這個樣子:個體拿出某個事物(在著名景點的拍照),讓人們感到羨慕的時候,個體會感受到一種優越感或者虛榮感,這種體驗帶來的愉悅遠遠超過景點本身給個體帶來的愉悅體驗。

以「天空之鏡」為例子,人們不再因為身處天空之鏡而感到愉悅,而是因為拍下了自己在天空之鏡的照片,被朋友們稱讚、羨慕而感到愉悅。這種現象,本質上就是一種畸形的審美。正確的審美是個人體驗,或者至少大部分的愉悅感必須由「天空之鏡」本身所帶來的,而不是他人所帶來的。

正確的審美是當下的體驗

有許多朋友感到委屈,他們拍照也不是為了給朋友看,而是為了給將來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事實上,正確的審美是當下的體驗,而不是為了將來某一天的體驗。簡單的例子,你拍下了氣壯山河的大瀑布照片,此時你內心為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驚詫。到了將來的某一天,你拿出這個照片時,所能夠體驗到的驚詫已經遠遠不如當時了。

人們面對過去時,儘管也有美好的回憶,但更多的是遺憾,是放不下。人們對於未來有深切的嚮往和憧憬,也有對未來的恐懼和迷茫。唯獨,人們對當下的把握力度不夠,不知道當下要做什麼。而審美的本質就是,讓你感覺到當下這一刻的存在。正如歌詞里寫的那樣:「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學會珍惜當下,才是生活的本質。

正確的審美是積極的體驗

審美本身應該帶給人們積極的體驗,或是給人以鼓舞,或是給人以勇氣,或是給人以震撼,或是給人以思考,或是給人以力量。網絡中曝光的「書法大師」,那個不叫審美,而是叫做獵奇。還有掛在藝術展覽館的香蕉,那個也不叫審美,而是譁眾取寵。所有美的事物,都應該給人以積極的體驗,否則人們所追求的就不再是美而是丑了。

培養高尚情操,就是培養正確的審美體驗

1、事物能夠帶給我力量、勇氣等積極體驗

2、卓爾不群,有獨立思考能力是高尚的情操

卓爾不群意味著你不要跟隨大眾的審美,而是要有自己的審美能力。這不是讓你故意和大眾審美區分開來,而是哪怕你的審美跟大眾完全契合,也要出於你本身的審美價值,而不是為了盲目從眾。「天空之鏡」也不是一朝一夕火起來的,它首先是自然之物,其次是有卓爾不群的審美能力的藝術家、攝影師發現這是美的,最後大家看過之後達成共識才火起來的。最初認為天空之鏡美的人,就是卓爾不群的人。

有獨立思考要避免陷入自我中心的誤區,你隨手從路邊撿起一塊石子,你認為它具有很高的價值,這不是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的定義不是很好表述,但是它的外在表現是:當所有人都沒有發現它的價值時,你首先發現了它的價值,進而大家也慢慢接受了它的價值。

審美畸形很容易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例如:過分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評價,過分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評價等。學會正確的審美方式,你才能夠擁有一個健康、樂觀、活潑的心理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11c253b2c2063d55a3950e39b6d9a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