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眾納米:成立首年即獲百萬利潤,打造國內納米肥料領先品牌

2022-08-15     35斗

原標題:禾眾納米:成立首年即獲百萬利潤,打造國內納米肥料領先品牌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黃瀧健。

2019年,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協助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完成名為《納米科學與技術:現狀與展望2019》的白皮書,白皮書指出「納米科技正在高速發展並且對於人類社會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納米科技對基礎學科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納米科技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對產業技術支撐作用突出。」

納米材料賽道的火熱是因為它具有小尺寸效應、量子隧道效應和表面介面效應等許多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特性,使其在製藥、化妝品、能源和農業等方面引起極大關注。

目前,在農業細分領域中和納米科技結合最密切的是農資領域,即肥料、農藥、獸藥、飼料等。限制在農業上發展納米科技的原因有三:自主研發難、量產難、商業化難。

但有一家紮根於國家大西北的公司,埋首數載,致力於高效納米農業的研究,它就是寧夏禾眾納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寧夏禾眾納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禾眾納米」)是以納米金屬材料應用為主的創新型科技公司。依託蘭州大學、甘肅省科學院白銀分院、甘肅省科學院納米應用技術研究室科研團隊的技術支持,公司聯合國內多個省份科研院所、科技公司及社會資源開展廣泛的交流合作。

近期35斗採訪了禾眾納米的總經理胡濤,他為我們系統梳理禾眾納米的創業緣起、業務領域與發展規劃,細緻講述納米高效農業的發展趨勢。

禾眾納米的總經理胡濤(圖2) 來源:公司提供

一、踐行納米高效農業理念,切入微量元素肥料市場

禾眾納米成立於2021年,公司總部位於寧夏銀川,主要的研發人員有10位,其中高級職稱的研發人員有2位,中級職稱的研發人員有3位。核心技術人員占研發總人數的50%。其中首席專家是閆鵬勛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際知名納米材料專家。第二位是吳志國教授,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也是國際知名納米材料專家。

提及禾眾納米的創立,胡濤告訴我們,「做科學研究不能只從『論文到論文』,要關注實際應用,今天中國的科研成果太缺乏應用轉化能力」,這是閆鵬勛教授時常提起的一句話。公司團隊最初的成員大多數是閆教授和吳教授的學生或者同事。在2017年的時候,閆鵬勛教授首次提出將高質量單質金屬納米粉體用於農業,並提出「納米高效農業」新理念。禾眾納米的創立正是為了踐行這個理念。公司取名「禾眾」是因為,古代「禾」字本義穀類作物的總稱,一般用來代指糧食。「禾眾」二字亦取「合眾」諧音,合多方之眾,聚於一地,共商大業。

禾眾納米在2021年業務營業額達到260萬,凈利潤達到100萬。2022年上半年營業額已經達到200萬左右,凈利潤100萬左右。禾眾納米能在公司建立初期實現同比營業額的翻倍增長靠的就是兩項,「宏量製備技術」和「金屬納米產品」。

宏量製備技術(MPNP)由閆鵬勛教授領導的納米糰隊完全自主研發,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屬於國際領先水平,是唯一能夠真正工業化大批量生產高質量金屬納米粉體的技術。

具有以下特點:自動化、集成化程度高,產量高,原材料利用率高,能夠連續生產,生產過程綠色環保,所生產的金屬納米粉體純度高,粒度小、呈單一球形、形狀規則,粒度較為均勻,表面光潔,綜合性能較優。採用獨特的包覆處理技術,既避免接觸空氣發生自燃、爆炸的危險,又便於運輸、存儲和客戶使用。

目前,禾眾納米的核心產品是高質量金屬單質納米粉體。主要以納米鐵肥為主,納米矽、銅、鋅為輔。

禾眾納米的部分產品圖(圖3) 來源:公司提供

胡濤告訴我們,公司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已經有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在研究和實踐中發現常規施用的微量元素肥料的吸收率極低,深究其原因就是它依舊是以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以一般植物為例,大分子難以穿透植物細胞壁屏障進入細胞內,而納米材料憑藉其尺寸小的優勢,可以較為容易地穿過植物細胞壁及細胞膜進入細胞內。禾眾納米的微量元素肥,它的每一個粒徑只有43nm左右,所以它的穿透性非常高,吸收率能夠達到90%以上。

除了極高的穿透性和利用率以外,禾眾納米的產品還有3個獨特的優勢。

其一,低用量高回報,整個生長周期每畝用量1克,即可達到24%-42%的增產率,且農產品品質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納米鐵在玉米上的試驗效果圖(圖4) 來源:公司提供

其二,復混性極高。在正常的農業生產中,禾眾納米的微肥產品可以和大多數的農藥混配,產生1+1大於2的效果,在甘肅使用納米鐵耦合微生物菌劑,將小麥的畝產提高91%。

納米鐵在小麥上的試驗效果圖(圖5) 來源:公司提供

其三,緩解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能力,一般重金屬均以離子態存在於土壤中。6價鉻具有極強的毒性,皮膚接觸可能導致過敏、可能造成遺傳性基因缺陷,吸入可能致癌和對環境有持久危險性,但是3價或者4價鉻並不具有這些毒性。所以0價納米鐵就可以將將土壤中的6價鉻還原成3價、4價鉻,降低重金屬的危害。納米鐵的施用既能達到補充營養的效果又能緩解土壤重金屬的危害。

二、禾眾納米未來將致力於推廣科學高效納米農業理念

對於現在是否是進入農業行業的最佳時機這一問題,胡濤給予肯定的回答,並列出3大理由:

1、政治環境良好,國家對糧食安全及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視

三農問題是21世紀以來中央1號文件的重中之重。土地作為糧食生產的主要載體,這2年隨著國際糧食價格的不斷上漲,糧食安全問題顯得越發重要。這些年來,國家先後推出各類有利的政策來支持三農工作的開展。

2、農業經濟環境穩定

2022年7月21日,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說,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上半年,我國以超常超強的力度,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穩物價保民生、穩定經濟大盤提供堅實支撐。

3、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傳統農業技術的效率逐漸下降,作物彈性降低,生態環境破壞加劇,糧食產量多年沒有質的飛躍。而人口的進一步增長,以及農藥、化肥過度使用導致的負面作用越來越明顯,生態和農業生產的矛盾凸顯。在此大環境下,更加需要我們掌握「新科技」的「新農人」來投身農業,將「新科技」帶入農業生產當中,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針對公司發展的現狀,胡濤總結禾眾納米未來的3個主要目標。1、公司目標在未來2-3年完成100萬畝示範推廣,實現年產值1億元。2、打造全國知名的「納米高效農業」示範區。3、在河南、山東、東北等省份建設「納米高效農業」產業中心,全面推進地區農業科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經濟社會發展。

當談及現在農業大環境時,胡濤表示,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往往是以經驗為主,忽略或者是不接受新型科技的投入,再者農業生產經濟價值低,周期長,抗風險能力低,若不是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許多科研機構、高等學者甚至資本並不願意在農業上過多的投入。

融資方面,禾眾納米計劃近期融資1000萬元,用於產能的提升、產品的升級和銷售網絡的布局,希望與有農業及金屬納米粉體應用相關行業背景的資本合作。對禾眾納米來說,資金固然重要,但是資源更重要,納米高效農業的快速推廣才是禾眾納米的首要任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11617b7b9d28a82f72dc2b84ac1b9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