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診斷:「憑什麼」替我做選擇?

2023-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原標題:產品診斷:「憑什麼」替我做選擇?

在使用不同產品時,會有不同的體驗,好的設計能讓人耳目一新。本文結合淘寶退貨退款經歷展示說說其中帶來的不好體驗,一起來看看吧。

在使用不同產品時,會有不同的體驗,好的設計能讓人耳目一新。本文結合淘寶退貨退款經歷展示說說其中帶來的不好體驗,一起來看看吧。

在使用不同的產品時,會有不同的體驗,好的產品設計能讓用戶覺得愉快,不好的產品設計會給用戶帶來糟糕的感受。

我就是來改善這些不好的體驗的,下面就淘寶退貨退款經歷展示說說~

一、用戶使用場景 1、我遇到的狀況

工作日接到快遞小哥上門取件的電話,告知我他會在幾點過來取件,和我確認時間合不合適。

疑惑:我什麼時候下了上門取件的快遞單?

和快遞員了解訂單收件的大概地址後,我回憶起好像是淘寶的商品退貨,但印象中只操作了退貨退款,還沒有下上門取件的單。

前往淘寶找到退貨訂單,進入退貨訂單詳情頁,發現訂單顯示是待上門取件。

疑惑:我都沒有操作任何與上門取件相關的操作,是怎麼顯示上門取件的呢?

先回復快遞小哥,是我操作有誤,並操作取消上門取件,回復快遞小哥不用上門取件了。

幸好快遞小哥提前電話聯繫我,及時取消了上門取件訂單,不然快遞小哥要白跑一趟了。

這樣的狀況已經發生好幾次了。

2、後續應對策略

經歷好幾次相同的狀況,不想再重蹈覆轍。後續退貨時,在提交訂單前,特意仔細檢查頁面的全部信息,發現其中有一項【退貨方式】默認是「上門取件-菜鳥裹裹」。

點擊後出現三個選項,從上至下展示如下:

如果選擇上門取件,需要考慮什麼時間剛好有空,可以讓快遞小哥上門取件。由於時間不確定,變動性較大。所以對我來說,【上門取件】的退貨方式是不合適的。

公寓樓下有豐巢櫃,可以隨時下樓寄件。我更關心時間的可控性,果斷切換選擇【自行寄回】。

二、分析退貨退款申請流程

1、 問題點 1:系統幫用戶做了錯誤的選擇

1)app 呈現的

在確認退款信息環節,系統幫用戶做了選擇,每次退款時,退貨方式都會默認選擇「上門取件-菜鳥裹裹」,且取件時間默認是 「2 小時上門」。

2)用戶感知到的

用戶選擇退款原因後,進入確認退款信息頁,頁面的信息全部已填寫,且是可提交申請狀態。

往往用戶會直接點擊【提交申請】按鈕,認為只要成功提交退款申請,獲得商家同意,後續再自行寄出並填寫寄件單號就可以了。

3)診斷問題

系統與用戶之間存在信息gap。系統呈現的內容,用戶無法理解。系統默默地幫用戶做了選擇,幫用戶預約了2 小時上門取件的服務,但用戶幾乎感知不到。

系統以為這樣對用戶是更好的,實際上給用戶造成了困擾。用戶不需要上門取件時,在提交退款申請並獲得商家同意後,會收到快遞小哥上門取件的電話,過程中需要反覆溝通確認,需要用戶手動取消上門取件的預約。

然而,用戶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步驟,才能成功取消上門取件。

2、問題點 2:選擇退貨方式流程置後

體驗發現,在提交申請時,系統存在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提交申請就算完成了申請退款的動作,進入等待商家同意的狀態。

另一種情況是提交申請後,跳轉到選擇退貨方式的頁面,默認選擇「上門取件」,可切換為「服務站點寄件」。當用戶停留在當前頁,在大約 1 分鐘內沒有切換退貨方式的話,大約 1 分鐘後,系統自動提交退款申請,再進入等待商家同意的狀態。

分析第二種情況中的問題:

1)app 呈現的

系統認為用戶在 1 分鐘內可以很好地做出選擇。如 1 分鐘內沒有更換退貨方式,則認為用戶不需要更改退貨方式,認為用戶需要上門取件服務。退貨方式維持在「上門取件」,並自動提交退款申請。

2)用戶感知到的

在 1 分鐘內,用戶還沒來得及思考這個頁面的作用,並做出選擇。

在用戶的感知里,已經提交申請了,完成了退款申請的流程。對突然出現的選擇退貨方式頁面感到不知所措。

在這個環節,系統再次幫用戶做了選擇,選擇退貨方式是「上門取件」。

3)診斷問題

選擇退貨方式的流程置後了。選擇退貨方式應該是在【確認退款信息頁】操作,而不是在提交申請後,再讓用戶選擇。

更好的處理方式,應該在用戶確認寄件信息的頁面友好提示,讓用戶明確知道當前的退貨方式是「上門取件」,如果不想使用系統默認的退貨方式,引導用戶快速更換退貨方式。避免用戶「誤操作」!

疑惑:提交退款申請後,再讓用戶選擇退款方式的目的是什麼呢?設計師的考慮點是什麼?

三、分析退貨方式

在淘寶購物的時候,幾乎每個用戶都會遇到商品不滿意,需要找商家退貨的情況。在經過與商家溝通以後,就得將商品寄回給商家。

用戶可以選擇【上門取件】、【寄件點自寄】、【自行寄回】三種方式,那麼退貨方式選擇哪個好?

1、上門取件

1)快遞員上門取件,需要提前預約。

2)運費險抵首重。

ps:快遞分為首重和續重,一般不超過一公斤就只收首重價格,超過就要收續重價格。運費險抵首重的意思是只對快遞公司規定的首重運費進行保險。如果退貨的東西超出這個首重,保險公司不理賠。

2、寄件點自寄

1)自寄需要自己在寄件點內打包、貼標籤和支付費用,免費包裝,報手機號即可寄件,無需支付額外的服務費用,一次性完成所有步驟。

2)運費險抵首重。

3、自行寄回

1)自己在寄件點領取包裹後自己貼標籤、打包並支付費用,可能需要支付額外的服務費用,快遞點人多時需要排隊等待。

2)運費自行支付/墊付。

4、綜合分析

綜合來看,【上門取件】、【寄件點自寄】、【自行寄回】各有優點,退貨方式選擇哪個好,主要取決於用戶的實際需求。

1)如果用戶時間可控,不想出門寄件,上門取件是不錯的選擇。

2)如果用戶希望在寄件點內一次性完成所有步驟,並且希望節省費用,那麼自寄是個不錯的選擇。

3)如果用戶想在自己的時間內完成寄回包裹的步驟,並且希望獲得額外的便利,那麼自行寄回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四、產品改善建議 1、找准問題改善切入點

1)從退款申請流程切入思考

系統不應該每次都給用戶做選擇,用戶每次發起退款申請時,退貨方式不應每次都默認選擇「上門取件」。

2)從三種退貨方式切入思考

三種退貨方式,將用戶劃分為三種類型的使用人群。當用戶的需求不同時,自然選擇的退貨方式就會不同。

2、優化方案

1)強提醒用戶

用戶在選擇完退款原因後,在確認寄件信息的頁面,明確提醒用戶當前的退貨方式默認是「上門取件」,並引導用戶「如果不想使用系統默認的退貨方式,可以快速更換退貨方式」。

可以在用戶進入【確認寄件信息頁】時,出現動態操作指引。通過強提醒的方式,讓用戶不再錯過重要信息,不再「誤操作」。

強提醒的操作指引出現機制:用戶首次進入【確認寄件信息頁】時出現,非首次不出現;或者用戶每次進入都出現,當用戶點擊「下次不再提醒」後,用戶下次進入頁面就不再出現。

2)系統偏好設置

支持用戶設置默認的退貨方式,後續退貨退款時,就不需要頻繁選擇退貨方式了,提高退貨退款申請效率。

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需求,退貨偏好也不盡相同。讓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更加方便的退貨方式。

五、應用設計原理 1、人性化幫助原則

尼爾森可用性原則中的「人性化幫助原則」指的是:為用戶提供清晰、易懂的幫助和文檔支持,使用戶能夠理解系統和功能的使用,以解決他們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應用在該場景中,在用戶不清楚退貨方式默認選擇「上門取件」,且是可以自行切換的情況下,提供操作指引友好提醒,在用戶需要切換退貨方式時,告知並引導用戶快速完成切換。

2、 靈活高效原則

尼爾森可用性原則中的「靈活高效原則」指的是:需要適應不同用戶的需求和技能水平,提供快捷方式和可定製的選項,以便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定義工作流程,幫助用戶更快地完成任務。

應用在該場景中,在用戶明確自己常用的退貨方式是「自行寄回」而不是「上門取件」時,可以將「自行寄回」設為默認退貨方式。

用戶以後退貨就不用擔心每次都要手動改退貨方式的問題了,可以快速完成「正確的」退款申請。

總結

1、不要輕易讓系統為用戶做選擇,如果要,那麼需要讓用戶明確了解系統當下的狀態,必要時提供幫助,引導用戶完成正確的選擇。

2、當用戶在做選擇時,多個共性的用戶存在不同的選擇需求時,需考慮系統的靈活性,幫助用戶高效地完成任務。

本文由 @Nana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