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從鐵殼子到移動的家,細數重卡駕駛室這些年的變化

2019-12-18     卡車之家

自1886年第一輛汽車在德國誕生以來,世界汽車工業史已經走過一個多世紀的歷程。汽車也從當初單純的代步工具逐漸變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卡車被定義為生產工具,區別於轎車,他是被用來產生和創造價值的。

養車是司機的職業,對於養車人來說卡車不僅是掙錢的工具更是自己生活的夥伴、精神上的寄託和一個家庭的希望。每輛卡車的背後都是一個需要依靠和寄託的家庭。

如果形容轎車是移動的沙發,卡車就是移動的家,卡車特有的寬大駕駛室也允許這個「家」的功能越發完善和溫馨。從最初鐵皮簡易焊接的「毛坯房」到現在功能豐富的「大別墅」,從窄小的低頂單臥「平房」到現在的高頂雙臥「樓房」。

卡車製造企業扮演著「開發商」的角色,為了讓卡友們在風餐露宿的工作中有個更加舒適的家,不斷的對駕駛室進行著更新疊代。下面就來通過對比分析,探討一下重卡駕駛室這些年都有哪些方面的改進和變化。

外觀篇———安全、實用美觀和低風阻

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國內貨物運輸總量大幅提高,市場對於卡車的需求也逐步增大。按照國內運輸環境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卡車駕駛室也在朝著安全、實用美觀和低風阻的總體方向發展。

為了更加直觀的展示卡車駕駛室外觀方面的變化,引用東風EQ153和天龍這兩款國內不同時代的經典車型對比分析。

通過這張圖片可以很直觀的看出駕駛室正面的變化,首先看到的是由原來的高位保險槓演變為低位保險槓,車輛看起來更加低趴。

寬大的保險槓在行駛中可以有效改善車輛底盤的風阻,並且能防止發生碰撞時捲入車底的現象。燈光也由原來的分體式變為整體組合式燈光且位置更低,防止夜間行駛時晃到對向車道車輛。

前面板部位由於不需要放置燈光顯得更加簡潔美觀,碩大的雙飛燕logo辨識度很高。大開口進氣隔柵保證了高性能柴油機的散熱,兩邊引入擾流板可以在行駛時引導風流對車門側清潔。

EQ153採用外擺鏡而天龍採用門鏡,個人認為門鏡和外擺鏡的變化並不是技術上的更新,只是國內卡車設計由日系風格到歐系風格的轉變,外擺鏡和門鏡兩者各有優劣勢。

從側面對比圖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高頂駕駛室和低頂駕駛室的區別了,隨著公路網的逐漸完善長途貨運占比越來越大,引入高頂駕駛室符合國內貨運市場的用車需求。

蹬車踏板由原來的一級改為多級,EQ153特有的蹬車扶杆和踩輪輞護圈蹬車的方式也變成的一代卡車人的回憶。

高效物流的概念在國內盛行,貨運車輛平均車速越來越高,在路況較好的高速上幾乎都是貼著限速跑,這也使得之前在賽車和轎車設計時才看重的空氣動力學融入了卡車。

導流板和側裙板等系列空氣動力學套件也逐漸被大家所重視,畢竟車輛以高速勻速行駛時空氣阻力是整車行駛阻力的主要來源。

內飾篇——舒適、多功能和人性化

卡車駕駛室被定義為移動的家,早已不再是能夠滿足駕駛需求即可,溫馨舒適和人性化是其一直追求的方向。開發周期長、難度大、製造成本高等要素已經使駕駛室成為了除「機箱橋」三大件之外的第四大總成。

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卡車駕駛室內中控台大都開始選擇環繞式,可控制功能的增多要求駕駛員需要操作的按鍵也越來越多。

選用環繞式中控台可以使按鍵基本圍繞駕駛員以合適尺寸的圓弧線來布置,所有控制功能按鍵都在伸手可及的範圍之內,並且按照不同功能劃分區域布置,在車門側也集中布置了中控鎖、玻璃升降開關和後視鏡調節等功能,操作起來比較方便。

平地板的駕駛室省去了主副駕之間的鼓包,室內空間和活動範圍加大。

再看座椅也由之前的硬連接到後來的機械減震再到現在普遍的氣囊座椅,幾乎可以支持各個方向和維度的調節,應對不同駕駛姿勢喜好的卡友,「零重力」座椅總有一個位置來滿足你。

現代電子元器件逐漸代替機械原件,比如儀錶盤由最初的各種單一功能錶盤到後來的組合儀表再到液晶儀表,儀錶盤上所能反映的信息也更加全面,大屏導航和車聯網系統也成了現產車的標配。

編後語

歸根結底卡車是用來掙錢的,要求所有運用到其身上的新技術必須實用耐造。不同於底盤方面的同質化現象,駕駛室是各品牌卡車之間最大的區別。

一款成功的駕駛室必然是內外兼修的,既能提供完美的駕駛體驗感也能為常年風餐露宿的卡車人一種家的溫馨。(文/卡家號:擎動未來)

【卡車之家客戶端下載】看最新卡車資訊,APP市場搜索「卡車之家」,客戶端閱讀體驗更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rR0G28BMH2_cNUg9h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