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快2歲了,他每天睡覺前都要求媽咪給講故事,然後摸著媽咪的乳房,在同一個被窩裡睡著。媽咪覺得寶貝大了,又是個男孩子,應該儘早獨立睡到自己的房間去。可是嘗試了幾回,寶貝都是哭鬧著回到媽咪的被窩裡。
父母怎樣陪寶貝睡覺,這是個爭論頗多的熱門話題。既要保持和寶貝的親密關係、方便照顧,又要考慮安全因素和家庭實際情況,同時衡量這是否影響夫妻關係……而從寶寶成長的角度出發,當他有了以下2種表現時,就說明,是時候讓他和你分床睡了!
1.有了性別意識
性別意識是自我意識的重要內容之一,一般來說,3周歲以前的幼兒性別意識模糊,其性別意識的培養,需要年輕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下一番功夫。對性別意識培養的強調,主要是針對家長的溺愛保護和錯位教育而提出的。 所以為了讓寶寶正確認識性別,當寶貝已經對自己的性別有了模糊的意識時,就不能再和爸爸媽媽同床睡了。
2.寶寶3歲卻還很粘人
3歲小孩子正處在漸漸懂事,形成性格的時候,愛哭愛黏人的寶寶其實都是病。需要家長重視和注意培養孩子性格的形成。哭只是獲取的手段 現在的家長孩子生的少,太過寶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從小隻要孩子哭,大人總是滿足他、妥協,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但溺愛並不是可取的育兒方式。爸媽要為寶貝培養獨立的人格意識,從睡眠入手,給寶貝建立「自己可以獨自入睡」的信心。
成人床的安全風險
不少家庭選擇與寶貝同睡一張大床,媽咪們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好處,比如,便於在夜裡給寶貝喂母乳,更容易和寶貝保持相同的睡眠節律,更好地哄寶貝入睡等,而與此同時,這種睡眠方案的安全風險,也值得關註:床墊過軟容易引起寶寶翻身俯臥,以及枕頭、毯子或被子壓在寶貝身上易導致窒息;寶貝的頭卡在床墊與床頭板、床架與牆壁或其他物品之間;對於4~12個月大的寶貝來說,枕頭、毯子之類的床上用品都可能給他們帶來生命危險等。正因為母嬰同床存在危險性,美國兒科學會和產品安全委員會建議不要母嬰同床,尤其是12個月以內的寶貝。除了給寶貝帶來安全隱患,母嬰同床還會影響爸爸媽媽夜裡的休息。而且寶貝可能會養成習慣,每次都要有爸爸或媽媽在身邊才能睡著。
無論選擇哪種親子睡眠方式,都別忽視夫妻關係
很多家庭由於空間所限,或者由於媽咪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寶貝身上,而選擇暫時割捨夫妻同睡的權利,讓丈夫睡到沙發或者其他房間。這其實既不利於夫妻關係,也會影響寶貝的獨立性。林美智老師認為,在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中,夫妻關係永遠要重於親子關係,因為能與你白頭偕老的是你的伴侶。孩子終究是要離開的,你愛你的孩子,把他辛辛苦苦養大,並不是為了獨占他,而是希望他能獨立。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添加VX:LJ15210869369,加入媽咪寶貝社群,領取【媽咪寶貝知識大禮包】,禮包包含嬰兒氣道梗塞急救視頻課程、《媽咪寶貝》雜誌精選內容、4套音頻課程,每周社群還有福利大放送!